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市红会组织“髓爱无价缘在路上”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推广活动

发布日期:2014-12-04 07:30:43 来源: 作者: 点击:3519次 字号:增大 减小
  
  1.jpg
马润海书记为第2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金鑫颁发奖牌(罗婷 摄)
  本网讯:(记者易苏辉、罗婷)12月2日下午3时,北京市红十字会“髓爱无价缘在路上” 造血干细胞捐献200例情况通报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这是北京市红十字会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对市红十字会围绕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会的形势下,开展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推广活动。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郝林娜,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副主任高东英,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戴卫,北京北京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马润海,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北京管理中心专家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等十几位专家委员, 北京市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孟晓晔,第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杨曦,第2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金鑫及来自北京市各委办局,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河北、天津红十字会,北京市各区县红十字会,首都各高校,北京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协会的社会各界代表共300余人出席此次活动。活动由北京第126例捐献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唐子文,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李杨薇主持。
  IMG_0859.jpg
捐献志愿者吴媛媛与小鸣川第一次见面(罗婷 摄)

  2014年11月19日12时,志愿者王金鑫在海军总医院为一位北京的患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北京市红十字会第2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金鑫是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的在读硕士,2011年他报名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14年9月12日,王金鑫收到一条微信,通知他与一个患者初步配型成功,需要他尽快与北京管理中心取得联系。原来,王金鑫的联系方式已经变更,工作人员通过他报名时留下的QQ号码与他取得了联系。得知这一消息,让刚到北京上研究生的王金鑫感觉,这就是冥冥中注定的一种缘分,他欣然地同意捐献。当问及他作为北京市红十字会第200例捐献者的感受时,王金鑫说:“奉献爱心、帮助他人,是每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我只是正好在这个时候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对于200例来说,我只是一个符号,200的意义更多的是代表北京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个集体,我很幸运成为其中的一员”。
  
  造血干细胞捐献200例是首都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中里程碑式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时刻也成为北京市红十字会十三年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历程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已成为红十字事业中一个组成部分和公益品牌,为提高首都红十字会在社会上认知度和公信度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天,北京市红十字会以完成200位造血干细胞捐献为契机,举办“髓爱无价、缘在路上”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推广活动,让社会各界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了13年以来报名志愿者人数从百到十万,捐献人数从无到有,到今天的200例捐献,这其中有社会各界的关注,有每位志愿者的爱心和捐献者的无私奉献,200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还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北京管理中心发展的里程碑;是这项公益事业得到更多人认可的有力说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美体现;是每个小爱凝结的大爱髓缘。
  IMG_0832.jpg
小鸣川为吴媛媛捐献者画的画(罗婷 摄)
  2014年7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在韩国首尔大学发表演讲,称赞为韩国患者捐髓的中国志愿者张宝。习总书记在演讲中还谈到:“迄今为止,中国志愿者共进行跨国捐献骨髓156例,其中为韩国患者捐献骨髓45例,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这样的生动事例不胜枚举,都是中韩两国人民友谊的真实写照。我们两国人民要共同努力,更多分享喜悦,更多分担困难,更好书写友谊地久天长的新诗篇。”北京市红十字会迄今为止已经向境内外提供造血干细胞9例,其中韩国患者6人,香港患者3人,他们挽救的不简单只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更是为两岸、两国的友谊架起了人道、和谐的友谊桥梁。今天,他们其中四位捐献者也来到现场共同感受这份感动和美好。
  
  据统计,2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中有24位医护人员,他们每个人都是单位岗位上的攻坚力量,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用自己高超的医术挽救患者的生命,在关键时刻更用自己的善良和大爱诠释着“人道”“公益”的真正含义。
  
  这200例捐献者他们在生活中都是普通人,或是工人、农民、学生;或是父亲、母亲、孩子,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在这项公益事业面前他们又都不是“普通”人,他们用最普通的想法、最朴实的做法挽救了一条条濒临死亡的生命,挽救了一个个家庭,今天他们都是这个现场最闪亮的明星。
  
  200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用行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实现了挽救生命的崇高善举。今天,60余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来到了现场,与我们共同分享了喜悦和荣耀。正如北京市红十字会所说,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和移植事业是符合红十字人道宗旨的事业,这项工作的开展,可为我国乃至全球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的华人、东方人种病患者提供帮助,是造福人类、利在千秋的社会工程、生命工程。北京市红十字会完成了200例捐献,意味着200名患者得到了生的希望,也标志着北京市造血干细胞事业迈向了新的台阶。今天作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新征程的起点,我们要坚定地为解除血液病患者的痛苦而继续开拓前进,努力拼搏。融纳更多的大爱之心,积攒更多的生命薪火,让更多的生命花朵重新绽放。
  
  活动结束后,本网记者采访了第143例捐献者吴媛媛与她配型成功的供者陈鸣川,今年12岁的陈鸣川来自江西义县的农民家庭,两年前,小鸣川在一次学校体检被查出罹患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小鸣川的父亲一直在外地打工,母亲照顾家庭,对于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在县医院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县医院建议到大医院进行救治,接着小鸣川的父母带着他去了上海儿童医院,随即上海儿童医院的医生说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医治小鸣川,但当时家中所有人都无法和小鸣川配型成功。就在一家人陷入绝望的时候,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传来好消息,捐献志愿者吴媛媛与小鸣川配型成功。
IMG_0886.jpg
活动现场(罗婷 摄)
  
  据了解,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相关资料如下。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2001年重新启动工作以来,建立了31个省级管理中心,库容量近200万人。成立于2001年的北京管理中心,在北京市红十字会的领导下,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的业务指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关心下,秉承红十字会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人道宗旨,严格管理和规范开展本地区志愿捐献者的宣传、组织、动员、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HLA分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相关服务工作,并建有专家委员会及志愿者协会,共同为造血干细胞事业努力奋斗、艰难探索。下面是有关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解读。
  
  如何捐献造血干细胞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采用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方式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捐献者在注射动员剂后,可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当中,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与成分献血的过程基本相同,捐献后无需任何额外的休息和调养。在采集完成后,腰部轻微的疼痛感和不适将会消失。所用的器材都经过严格消毒并一次性使用,以确保捐献者安全。捐献者每次捐献需要采集50—200毫升混悬液(约含10克造血干细胞,成人体内有3000克左右)。这种采集方法十分安全,据几十年的临床观察,药物动员剂对人体健康没有副作用,至今没有因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引起对捐献者伤害的报道。
  
  什么是造血干细胞移
  
  植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再生能力强、可以产生各种类型血细胞的始祖细胞,将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可以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这一过程被称为造血干细胞移植。1957年,美国的唐纳尔・托马斯教授取得了人类第一例骨髓移植的成功,成为医学界的一项重大突破,他因此荣获1 990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白血病、恶性实体瘤及重症免疫缺陷症、急性放射病等,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越来越成熟,已经使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摘掉了“不治之症”的帽子,一些疾病已经可以彻底治愈。
  
  骨髓捐献是要抽取骨髓吗?
  
  虽然“骨髓移植”一说深入人心,但专业的叫法应该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就是说,捐献骨髓真正捐献的是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且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前体细胞,最终生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成分。
  
  骨髓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的稀松骨质间的网眼中,是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人体骨髓量与体重等因素相关,成年人骨髓量一般为3千克左右。
  
  因为人体绝大部分的造血干细胞是分布在较大骨骼腔隙中的红骨髓(刚出生时,骨骼腔内都是红骨髓,随着年龄增长,骨骼内脂肪增多,即为黄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活跃,而黄骨髓只是保有造血功能潜质),所以早期是采用抽取骨髓的办法来获取造血干细胞,不过这是较早前受技术所限而采取的办法,现在已经较少采用了。
  
  目前临床进行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脐带血移植。
  
  骨髓是从脊髓里抽取吗?
  
  很多人在想象中认为,“骨髓移植是要在捐献者的脊髓中抽取骨髓”。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有两个错误:首先,尽管都是名为“髓”,但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其组成乃无数的神经(彷如身体的中枢电缆线),而绝非“骨髓”,跟造血干细胞更没有关系。
  
  其次,临床上抽取骨髓的部位并非脊髓,甚至都不是脊柱。在真正的“骨髓”捐献过程中,捐献者捐献时需要被麻醉,医生用针刺入其髂骨(髂前上棘和/或髂后上棘)抽取一定量的骨髓用以移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如何捐献?
  
  除了红骨髓中蕴含大量的造血干细胞以外,人体还有不少地方亦含有造血干细胞,例如外周血。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我们通常所说的“骨髓移植”实际上大多都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无关供者(unrelated donor)捐献时大多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仅在外周血采集干细胞不足或某些亲属捐献病例中才会联合“骨髓移植”方法。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是将捐献血液抽出后流经细胞分离机,在把干细胞挑出来后,再将血液输回捐献者体内。这种方法能够避免骨髓穿刺带来的痛苦,使得移植对捐献者的影响降到最低。另外这一过程无需麻醉,和献血很像。
  
  不过,因为正常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数量极少,移所以植前需要利用药物将捐献者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以便更有效地收集造血干细胞。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动员药物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它能刺激粒细胞系造血,促进髓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调节中性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并促使造血干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至血流,增加其在外周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在连续皮下注射动员药物4天后,捐献者将在第5天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的分离收集操作;如果第5天采集细胞数量不够,那么捐献者就再次注射一针动员药,并在第6天继续采集细胞(这里要注意:“连续”两天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在一些国家的规定中属于“同一次”捐献我国的捐献程序与国外类似,先以5微克/千克(体重)/日的量应用4-6天的动员剂,然后就可以开始分离收集外周血中的干细胞了。
  
  另外,刚出生婴儿脐带血中也含有造血干细胞,只是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多用于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捐献有损捐献者健康吗?
  
  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由于动员药物的作用,捐献者大多会有一些药物带来的短期不适感受。近八成的捐献者在用药后会出现轻中度的骨痛,但用普通止痛药大多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其他诸如过敏反应、脾损伤、咳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乃至死亡等副作用尽管在临床上亦有报道,但对于健康的骨髓捐献者而言十分罕见。
  
  除了上述明确与药物有关的副反应之外,捐献后有1/4的捐献者会有较明显的头痛、恶心等症状,其中女性捐献者发生率更高。
  
  另外在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时,会使用外周血细胞分离机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而把红细胞、血小板等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在此过程中,捐献者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低钙血症、手足麻木、一过性的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偶有捐献者出现心悸、胸闷等表现。但这些症状大多都能自行或在药物辅助下恢复。大多数捐献者在骨髓捐献后两天内即可回复正常作息并在捐献后第二天就能出院回家。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副反应都是短期、暂时的。在长期随访研究中并未观察到干细胞捐献对捐献者存在任何长期的不良作用,捐献者的癌症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正常人无异。
  
  一次捐献,终生负责?
  
  很多人就会产生这样的顾虑:如果骨髓配型成功,是否意味着一辈子都要对病人负责?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各国对再次(多次)骨髓捐献都制订了较为严格的标准。挪威就规定首次捐献后必须间隔4周才能进行第二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并且该国禁止连续3次捐献骨髓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美国在这方面也有较为严格的限定,不仅同样禁止捐献者为同一名受捐者进行2次以上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并且在无特殊情况下,既往捐献者也不应当被要求再为其他受捐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实际上各国对于向同一名患者再次(多次)捐献骨髓的申请处理都比较谨慎,患者的医疗机构必须向移植委员会提交申请并证明“为什么”患者需要接受再次移植。只有当申请得到审批之后,方能进行再次(多次)移植。因此,捐献者对于“终身负责”的顾虑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而在捐献流程中规定,据北京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刘娜解释,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中的供患者双方一年内不能见面,在相关法律上叫“互盲”期,这主要是为了保护捐献志愿者。此前,曾有过患者再次发病后,其家属找到供者要求再次捐献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供者的正常生活。但即使度过“互盲期”,双方自愿见面,也必须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国家管理中心即总库的安排下,才能谨慎地让双方接触。
  
  活动当天,北京市60余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参与了活动,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和献血没什么两样,他们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队伍中,为需要帮助的白血病患者伸出援手,“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有4万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孩子,我们献出一点血液,就能拯救他们的生命。”一位志愿者说。
  
  目前北京管理中心参与临床检索的库容量11.6万;建立区县级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站9个;有200名志愿者为患者提供了造血干细胞(2003年11月实现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2010年6月实现第1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其中为国外、境外提供造血干细胞9例(韩国6例,香港3例)。这一成绩的取得,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从第1例捐献者到第200例捐献者,北京管理中心经历了13年的发展,现已有入库志愿者11.9万,但由于在有血缘关系的同基因双生兄弟姐妹间HLA分型相合率为100%,异基因双生或亲生兄弟姐间妹HLA分型相合率是1/4,在非血缘关系捐献者中与患者的HLA分型相合率是1/400~10000,在较为罕见的HLA型别中,相合的几率只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分之一。所以只有动员更多健康、适龄的志愿者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队伍中来,才能给血液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分享到:

(责任编辑:易苏辉)

上一篇:市投促局组织外企党团骨干 赴延安遵义等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下一篇:市红会举行反恐维稳和应对自然灾害培训及演练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