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我为祖国“焊”长空——记航天科工三院239厂焊工陈久友

发布日期:2018-12-14 14:56:54 来源: 作者: 点击:3996次 字号:增大 减小
  
  本网讯(文/黄晓黎)头戴面具,手持焊枪,火光四溅,是我们对焊工最基本的印象。走进中国航天科工三院239厂热加工部焊接组,总能看到航天首席技师陈久友在耀眼的焊花中奋战的身影。摘掉焊接防护面具,只有30多岁的他额头已经布满了深深的抬头纹;这每一道抬头纹伴随着他完成的焊缝,款款讲述着航天“焊”匠背后的深情故事。
  
  在外行看来,焊接作业的工况并不算友好,夏天湿热的温度、长时间刺眼的弧光以及焊花随时可能带来的高温灼伤;不但艰苦而且危险。然而不深入了解焊接的人不会知道,焊接不同于其他工种另一项巨大挑战——长时间、不间断作业。
  
  航天元器件制造过程中,切削金属可以一点点打磨直至接近精确尺寸;然而焊工手中的武器“焊枪”一旦通电,温度骤然升高,航天精密部件金属内部性能活跃起来,有且只有一次操作机会让焊工完成一“焊”到位。
  
  这期间,焊工师傅不能吃饭、不能休息、不能去厕所,甚至端着焊枪的手都要长时间稳定,不能抖动;遇到关键焊点,甚至连眼睛也是一眨也不能眨。陈师傅左手持待焊工件,右手稳稳端住焊枪,经常一干就是一小时,碰上复杂结构的焊接关系,三四个小时连续作业也是常事。
  
  “给陈师傅一把焊枪,能将南北半球连接起来”车间的小徒弟们即是玩笑,也是钦佩。操作焊缝总长足以绕地球一周的陈师傅,他理解的焊接从来都不是简单地金属连接,而是一门艺术。
  
  去年夏天,一个金属桶内插管道的结构,装配要求六面体从外侧同时焊接合拢。六个活动面板之间没有受力点,使焊接变得异常困难。陈师傅凭借对材料学、力学、热处理、机械加工、金属探伤等各方面知识的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先用先木板模拟结构进行力学分析,再做出金属试验件反复试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紧急任务。
  
  陈师傅并不满足于一次任务交付,他再次核实装配顺序,认为可以由内向外焊接解决受力问题。经过汇报工艺技术小组,及时与上级设计人员取得联系,召开专业评审会,设计人员一致接纳陈师傅的意见,更改装配方案,使得装配时间大幅缩短,节约成本30%。
  
  还有一次,产品油箱焊接结构复杂,陈师傅通过大量工艺试验,确定合理的工艺焊接参数,首次实现了该型号油箱的厂内自制。后期他持续优化生产流程,提出更加合理的工装改进方案,有效解决了油箱焊接合格率低、生产周期长的问题,效率提高近3倍,为厂内节省外协资金超过800万元。
  
  这样的事例在陈师傅身上不胜枚举。“18年焊接工作经验”、239厂首席技师、三院技术能手、航天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航天基金奖获得者等多项技能荣誉称号。陈师傅总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太少,得到得太多。
  

  朱日和军演中大飞机掠过镜头,电视机前陈师傅的儿子激动地跳了起来;陈师傅则默默坐在一旁的小凳上,嘴角上扬,“‘焊’卫祖国长空的成就感、荣誉感,没有什么可以替代”。 

分享到:

(责任编辑:易苏辉)

上一篇:三院239厂焊工:铸件的外科医生

下一篇:挤压出成果、挤压出效率——记航天科工三院239厂热挤压技术攻关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