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栋楼全部建起微信群 大事小事群里就能解决
在方庄地区,223栋住宅楼的微信群组成了居民手机里的223个“掌上四合院”,超过2万户居民加入。街道有事,信息能在第一时间精准推送到群内的每家每户;居民有诉求,也能在第一时间上达街道层面。老人突然失联、解决钢琴扰民、开展闲置物品交换、通报暖气漏水、陌生人进楼互相提醒……日常生活里的大事小情都能在群里解决。居民们说,“30多年前,我们从四合院出来上了楼,30多年后,我们通过微信群又找回了‘四合院’的感觉!”
方庄是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第一个整体开发建设的大型居住社区,常住居民有3万多户,常住人口达8.8万人,下设16个社区,有223栋居民楼。作为一个30年的老旧小区,方庄存在着人口密集、设施老化、管理难度大等各种问题。
方庄地区工委书记孙学伟介绍,在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方庄在223栋楼里都成立了微信群,党员干部们利用组织活动和走访服务居民的各种机会,跟居民拉家常、交朋友,邀请他们进入每栋楼的微信群。目前入群居民超过2万户,近七成的方庄居民都进了自己所居住楼栋的微信群,组成了居民手机里的223个“掌上四合院”。通过这种方式,方庄地区工委搭建起了与区域党员群众大规模、扁平化、零距离、全天候的沟通联系服务渠道。街道的信息能在第一时间精准推送到群内的每家每户,居民有什么诉求也能在第一时间上达街道层面。
截至目前,方庄地区已经通过微信群解释回答政策咨询问题2100多个,处置各类民生诉求问题1500多项。与过去相比,方庄地区各类热线投诉和媒体反映的问题数量下降了两成多。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有了“掌上四合院”,曾经陌生的居民们在群里开始熟悉,遇到难事大家互相帮助,有事情大家一起商量,社区真正成了大家的家。
新闻链接
一条微信引来八方帮助
“想问问谁家在16层,能不能帮我看看家里的老太太,不知道什么原因电话和微信都没有人回复,我现在在赶回去的路上,非常着急……”这天上午9时15分,一条求助消息打破了紫芳园三区2号楼楼门微信群内的平静,这个有着108人的微信群立即紧张了起来。
“具体是哪个房间?”“我们马上去看看!”“我在您家门口,有人在屋内按把手,但是不开门!”9时21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已经赶到了事主家门口。
家里有人但是无法开门,肯定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热心邻居一边和事主联系,一边拨打了999急救电话。很快,事主赶到打开了门,原来是老人突发脑梗无法行动。大家赶忙一起帮着把老人送上了救护车。事后很多邻居在群中给生病的老人送去关怀和问候,同时也相互为大家早上的“爱心接力”行动点赞。居民们说,楼门微信群有温度,电子化的邻里圈让邻里关系更加紧密了。
邻里互助帮走失老人找到家
芳古园一区第一社区32号楼楼门微信群内,居民“水木澜”发了一张老人的照片,还有一句话:“这是19层的爷爷吗?”
原来,当天“水木澜”在购物中心发现一位老人一直坐在大门口,看着眼熟就上前询问,老人说是走不动了,但说不清自己是在哪个楼住。于是,“水木澜”就把老人的照片发在群中,询问是不是楼里的老人,希望能找到老人的家属。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大夫认出了照片中的老人,马上在群里公布出老人的名字。很快,老人的家人就回复了信息:“请问老人现在在哪儿?家人正在外面寻找。”
在大家的帮助下,从发布照片到把老人接回家,前后仅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
无独有偶,在芳古园一区第二社区楼门微信群里,物业保安发布了一张老人的照片,称老人找不到家了,现正在物业寻求帮助,并在群中询问是否有人认识照片中的老人。看到消息后,社区工作人员立即在各楼门微信群中发布了老人的照片,帮助寻找老人的家属。
“您说的人可能是我邻居家的!”芳古园一区4号楼的热心居民“小恐龙妈妈”提供了反馈信息,并立即到邻居家敲开了门,确认这位老人就是邻居家的人。因为邻居家当时只有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人,行动不便,“小恐龙妈妈”还主动到物业室去接回了老人。
(记者孙颖)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飞云)
上一篇:八达岭首家冬奥特许经营店开业
下一篇:顺义用“区块链”解棚改难题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