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泉乡”房山长沟镇常年涌动着上万个泉眼,汇成了多个“甘池”,堪称京郊一景。(资料图) 张晓良摄
万斛泉涌,滔滔汩汩,河岸芦花簌簌,白茫茫随风摇曳。有“京西南第一水乡”之称的房山长沟镇,坐拥388.34公顷泉水湿地公园。眼下,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即将摘掉戴了四年的“试点”之冕,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国家级泉水湿地公园。
12月15日,记者走进长沟镇,跨过一座座桥梁,沿途湖光映山色、群鸟荡清波。两条蜿蜒曲折的泉水河穿境而过。难怪250年前,清朝乾隆皇帝拜谒西陵驻跸长沟时,会发出“绿水弯环似水乡”的感叹。
这一碧万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却是另一番景象。“北泉水河,成人能轻松跨过去。紧挨着河岸是一处砖窑,周遭坑洼破败。不远处的大山遍布石堆、灰坑。”北甘池村村民王树江回忆。
靠山吃山的百姓,千百年来或采石谋业,或畜牧养殖。改革开放后,千军万马齐采快挖,长沟“绿水弯环”的生态家底儿逐渐亏空。
时任东甘池村生产队队长的果树著,面对满目疮痍的山沟苦苦思寻:“为了生存,破坏了生态;破坏了生态,更难生存。这个‘死结’,如何能解?”
当时,长沟正在进行大规模水资源勘探。带队领导在田野高兴地告诉果树著:“你们这里是富水区,地下有的是水。”勘探人员拿出一张地形图向他解释:“造山运动使太行山余脉在这个地区形成两道地下山梁,从西、北两个方向汇来的地下水全部集中于此,山梁接近于地平面便上翻形成泉眼,永不枯竭。”勘探人员的话,让果树著深受启发。他坚信靠“冒烟”的小工业,解决不了发展的大问题,他向村干部提出建议:利用地理优势,开发水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就那么点儿水,能‘憋’出来大湖?”“无工不富!建湖能挣几个钱?”……果树著的设想,引来一片反对声,批评他痴人说梦。
直到2002年,果树著担任东甘池村村支部书记,再次向当时的镇党委提出这一建议。镇党委审慎研判,制定一条“以水为神,以绿为魂,天人合一,永续发展”的水域经济战略,决定带领长沟人民走上“打造京西南第一水乡”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山歌好唱难起头。要实施“泉乡战略”,首先就得关停山区、丘陵全部采石场、矿井,清退泉水周边所有鱼塘。“这给镇里的财政收入带来很大压力,头几年,甚至连锅都揭不开。”果树著回忆。
尽管如此,镇党委“勒紧裤腰带”,用几年累积的资金,沿河清淤种柳,修堤筑桥铺路,开泉引水、育湖养绿;在山区,修复矿山、植树造林;在丘陵地带,退牧还山;世代挖山采石的村民,担任起林地养护员、湿地管护员。
18年来,长沟镇换了几届党政班子,一张生态蓝图绘到底。河湖一天天变清变广,山脉一点点变绿变美。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植树70余万株,湿地总面积达到6261亩,人均拥有湿地面积160平方米。“北京首批重点小城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重点镇”“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一系列荣誉纷至沓来。
环境美了,荣誉多了,地产开发商、企业老板也慕名而来。每届书记都告诫班子成员:任何企业必须层层考量,只要是对泉水会造成污染的,都一概拒绝。
“泉乡战略是一根接力棒。传到谁的手上,既要接好棒,又要跑出彩。”镇党委书记刘金辉坦言,“对一个京郊小镇而言,每放弃一个项目,就意味着税收和就业的损失。2015年以前,长沟几乎没有企业。”
2015年,全国唯一以基金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特色小镇——北京基金小镇落户长沟,为当地带来新的生机。截至目前,已有1227家基金机构入驻,资产管理规模高达17906亿元,累计实现税收8.5亿元。
与此同时,良好生态与经济发展如何平衡,无时无刻不考验当地政府的智慧。
“编制湿地公园规划时,我们发现基金小镇东侧边界线与公园西侧紧挨着。”长沟林业站负责人李彬说,“镇领导邀请市园林绿化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与基金小镇进行几次对接,使其边界后退,作为生态缓冲区,从而更好地保护湿地。”
这样的“博弈”还将不断上演。“无论如何,一池清泉永远不会变。”李彬坚定地说,“从2000年参加工作至今,我和湿地公园一样经历了几任领导和几届班子,他们对这一池清泉的保护从来没变过。”(记者 张小英 陈强)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雪霁)
上一篇:西城不动产登记微信预约上线
下一篇:海淀招募政务服务体验官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