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瑞金市沙洲坝镇的“红井”纪念雕像)
2016年4月22日,求是杂志社宣传联络部顾保国同志一行四人赴赣州瑞金调研。正赶上瑞金雨后初霁,天边挂上起了一道彩虹。瑞金是中外闻名的红色故都、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红色基因已浸入血脉,是名副其实的共和国摇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旧址昭示着一个伟大政权的诞生;毛主席在苏区时期的旧居讲述着革命开端的艰辛与危险;毛主席在沙洲坝带领群众打的那口“红井”告诫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怎能遗忘这样一个充满红色正能量的老区?2015年的春天,一场如火如荼的减贫战役在红都大地全面展开,奏响了一曲曲凯歌嘹亮的精准扶贫华章。
“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瑞金是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市,全市有“十二五”时期省定扶贫开发重点村49个,低保户16274户、34219人,农村五保户6800人,其中集中供养4896人。打赢扶贫攻坚战,不能没有“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好示范,市委书记许锐驻点叶坪乡黄沙村,认得全村里每户人家,为精准扶贫发力打下基础。在具体实践中,探索开展了精准识别“五个一”的做法,市扶贫办主任曾能贵介绍说,“一室”即精准扶贫工作室,“一橱”即贫困户脱贫档案橱,“一袋”即贫困户脱贫档案袋,“一牌”即贫困户脱贫销号公示牌,“一卡”即精准扶贫工作卡。
(田坞村精准扶贫工作卡)
到达田坞村的精准扶贫办公室时已是中午时分,几位工作人员还在紧张忙碌着,我们看到了墙上贴着的精准扶贫工作卡,里面详细记载着姓名、住址、致贫原因、脱贫措施、生产生活情况、脱贫路径及帮扶干部的联系电话、帮扶记录等,为了能够精准到人,在卡片背面配有帮扶对象和帮扶干部的照片。通过帮扶已经脱贫的,便将卡片移至脱贫区,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2011年以来,瑞金市累计帮助97242名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其中2015年成功减贫22569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28.37%降至2015年底的10.09%。赣州市扶贫办主任黄建平说:“精准扶贫就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精准到户,因户制宜”。
(田坞村精准扶贫办公室忙碌的工作人员)
农村电商好平台 产业服务新时代
在田坞村精准扶贫办公室旁边的一个绿色牌子引起了我们注意,牌子上写着“农村E邮”。镇长介绍说:“为解决老乡们不会用电脑的现实问题,我们统一建立了淘宝和农村E邮平台,老乡们把自家的产品拿到这个平台上卖,打造一批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品牌,培训农村电商龙头企业,现在已经做出规模,创出了瑞金品牌。我们要把瑞金这个国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试点县市做好。”操作电脑的小伙子笑盈盈地说:“我们平台上的壬田镇廖奶奶咸鸭蛋2015年的销售量就达到200万个。通过电商平台,把农村生态食品直接邮寄到城市餐桌上,消费者买到了实惠的商品,村里人腰包也鼓起来。”
(田坞村的电商平台)
产业扶贫见真功 脱贫致富好抓手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最有力的抓手,是强市富民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调研组走访了叶坪乡田坞片区蔬菜基地,该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兴建钢架温控育苗大棚1280平方米,钢架蔬菜大棚300余亩,阵势浩大。正在大棚里劳作的大姐说:“我们这里的蔬菜基本达到了无公害级绿色食品标准,用那句广告词来说‘让老百姓可以吃的放心,吃得舒心’,我们也每个月也能赚2000元,日子好过多了。”截至2015年底,全市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5.17万亩,各种养殖数量比上一年增长39.2%,参与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贫困人口达41216人。产业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带动瑞金人民过上好日子。
(叶坪乡田坞片区蔬菜基地大棚)
一株油茶富万家 茶油扶贫效果佳
瑞金市有着种油茶的传统,2009年,瑞金市被列为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市。经过几年的发展,10万亩油茶已成为瑞金发展的特色产业,是农民的“绿色银行”。我们来到茶油生产加工的江西绿野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台上整齐摆放着一瓶瓶金灿灿的茶油,凝聚着农民们辛勤的劳动与脱贫的希冀。经理介绍说,“市里整合了49个贫困村产业扶贫资金购买油茶企业已挂果的油茶林,再返租给企业,实行租金保底,租金用于贫困村产业扶贫户脱贫。而且每亩油茶林有500的劳务收入,也可以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随后,一位茶农把我们带到他家的茶山上说:“前几年我把自留山种上油茶,国家对新造高产油茶林给予300元每亩补助,还有技术人员帮助指导,现在油茶产量很高了。”据统计,2015年的新植油茶林达7000亩,改造地产油茶林12000亩,努力实现油茶产业带动4000户贫困户脱贫。
(瑞金油茶树)
“党的政策好,我们住上了楼房”
沿着平整的柏油路,我们来到了沙洲坝镇洁源村,在苏区时期,洁源村人民无私奉献支红支前,当时仅千余人的洁源村就有186人参加红军和苏维埃政府工作,支红支前人员达400多人,105人为革命牺牲。为了支持革命,洁源村人民甘愿吃红薯渣、挖野菜充饥,慷慨捐粮捐款,踊跃献鞋献物,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这样的一个英雄村落在几年前还都是土坯房,几口人挤在一间几平方的小屋子里,用水用电困难,生活环境极为恶劣。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后的洁源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走进一家贫困户的三层小楼,老人一家前两年从土坯房里搬出来,年过七旬的老人家亲切地招呼我们坐下,拿出了刚从自家地里摘下的新鲜黄瓜让我们尝尝,高兴地说:“甜着哩”,还端出了自制的酒酿蛋说道:“党的政策好,我们住上了楼房,还办了农家乐,日子过好了。”我们还注意到在小楼一层客厅显著位置上还挂着毛主席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画像,乡亲们都说这是我们敬爱的领袖、我们的引路人。
(洁源村土坯房古村落遗址保存完好)
(洁源村新建住宅楼)
(洁源村村民们在新建小区里的古樟树下惬意聊天)
红都,共和国的摇篮,红色精神薪火相传;瑞金,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正以锐意进取的昂扬斗志,以迎难而上的必胜信念,以时不我待的勇气魄力,向贫困宣战。瑞金必将打赢这场攻坚战!
来源:求是网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安徽建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库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