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5月10日上午,记者走进正在辽宁工业展览馆举行的“第九届中国(沈阳)民间艺术品博览会”现场,出神入化的“罐画”、风格鲜明的新满绣、形态各异的木雕,还有神态各异的泥塑、辽西的绳结、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等20个被列入省、市乃至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让记者目不暇接。
在这个由沈阳市文联携手省内其他城市文联共同主办的展会上,来自省内11个城市的60余名民间手工艺高手携佳作亮相。
民间手工艺高手绝活多
展会上,记者见到68岁的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辰,展位上神态各异的泥人让人难以忘怀,这些作品具有东北地域风情。王辰还经常用泥人讲述民间故事,比如《三个和尚没水喝》。
最让记者感动的是王辰创作的《记忆老北市》系列作品,他手下的那些人物穿长衫马褂,头上扣着瓜皮帽,卖糖葫芦的、卖茶水的、修鞋的、砸洋铁的……看到这些泥人,会使人联想到老沈阳的北市场,五花八门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个时代的记忆。
王辰告诉记者,他捏泥人50多年了,不用工具,用手捏。他说用手接触泥土有利于感情传达,有温度。说着说着,王辰就动起手给记者演示,捏出一个母亲端碗喂孩子的情景。
王辰说,沈阳市皇姑区委宣传部已为他建立工作室,每个星期三都举办公益讲座,他要把这项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民博会不仅成为民间艺术活态传承的示范地,还是民间工艺与市场对接的桥梁。从事木雕工艺的牟新胜告诉记者,他的一件木雕作品售出价是他事先没想到的。与王辰不同的是,牟新胜的木雕作品风格偏重时尚、现代等元素,比如,《心雨》《合声》《阳光》《牵手》《票友》《黑土情》系列等,都是描写现代人生活和追求的。传统题材的也有,如《钟馗》系列等。他的作品受到国内外收藏家青睐。
最让牟新胜自豪的是,去年省文联推荐他参加日本国际木雕节,来自中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匈牙利等12个国家的12位木雕艺术家参加,限定用10天时间雕一件作品,牟新胜仅用8天就雕完1.8米高的《望》:一个女人倚在一扇红门前,眺望远方。这件作品在日本展览时深受欢迎。此次展览记者见到缩小版的《望》。
本届民博会上,第一次走出乡村的农民艺人刘俊梅的葫芦岛民俗剪纸颇引人关注。此外,颇具现代工艺特点的沈阳铜铸工艺、乡土气息浓郁的抚顺虎头鞋也令人驻足关注。
活态传承
展会期间,主办方每天都安排民间艺术家在三号展厅对喜爱民间手工艺的人们进行义务培训,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技艺,从而使民间工艺活态传承。
记者注意到,在林春科的展位前,一些人围着他讨教“罐画”制作工艺。这位朴实、真诚甚至一说话都脸红的民间手艺人把易拉罐制成色彩艳丽、立体生动的“罐画”工艺品。林春科告诉记者,他创作“罐画”出于偶然。1987年,看见有人用易拉罐制作烟灰缸,林春科深受启发。他突发灵感用易拉罐剪下两只仙鹤和两棵松树,第一幅“罐画”诞生。从此,看出门道、做出乐趣的林春科扎进“罐画”创作中。林春科研制出一套“罐画”制作工具,并自创描、剪、立体成形等制作工艺流程。28年来,他潜心研究,用一双巧手将易拉罐变废为宝。如今,他已创作《孔雀》《十二生肖》等数百幅“罐画”。这些“作品不仅成为工艺美术品中的一朵奇葩,更被誉为“中华一绝”。
姚笑薇擅长新满绣,在记者眼里,她的作品大气又细腻传神。在现场,记者发现姚笑薇的技艺娴熟,不但传承了新满绣技艺,还将其发扬光大。姚笑薇说,自己6岁开始跟姥姥学宫绣(新满绣),10岁就已是成手。多年来,她一直没有放弃刺绣,坚持创作40余年,有大小作品上千件。退休后,她更把刺绣当作自己的第二生命,不断研究新绣法,让新满绣与时俱进。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沈阳市妇联发现姚笑薇的才艺后,在妇女会馆免费为她提供教学基地,为下岗女工培训绣技。多年来,她培训上千人,成手超过200人。据介绍,多年来,姚笑薇的作品被国内外爱好者高价收藏,参加国家、省、市级展会的绣品也多次获奖。
提供展示平台
据介绍,2008年在沈阳市文联倡导下,沈阳经济区其他7个城市文联积极响应创办了中国(沈阳)民间艺术品博览会,此届又增加锦州、盘锦、葫芦岛3个新成员。本次展会参展物品可谓工艺独特,种类繁多,异彩纷呈。
沈阳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秘书长张宝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辽宁的民间艺术家有很多出色的作品,但是困扰他们的是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举办民博会正是给民间艺术家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同时,使得民间艺术能够不断推陈出新。
记者发现,展会也唤起了人们对民间艺术传承的热情,成为民间艺术活态传承的示范地之一。
□记者/杨竞
来源:辽宁日报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下一篇:圆明园西洋楼遗址完成木栈道铺设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