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愿意,所以我无悔。”7月13日,黑龙江省文化厅在哈尔滨组织举行的全省农村文化志愿者座谈会上,通河县通河镇建设村农民王丽君说。这些来自农村广大文艺舞台的50名基层文化志愿者踊跃发言,其中既有文艺获奖时的激动也有面临困难无助时的泪水,既有组建群文队伍时的艰辛又有发展壮大时的喜悦,既有不断打开工作局面的经验心得又有对今后更好开展工作的踌躇满志。
繁星点点耀星空
黑龙江有9011个行政村,文化志愿者几乎实现全覆盖。据统计,有2万多名农村文化志愿者活跃在黑土地的乡村沃土上,他们组织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活动,为繁荣农村文化默默耕耘。
佟学才是绥滨县北岗乡北岗村的农民文化志愿者,7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县里居民跳广场舞,既能通过优美旋律陶冶情操还能锻炼身体,就有了在村里组建广场舞队的想法。佟学才回家一商量,老伴儿全力支持。老两口便自发到县里学了一周,回来后起初教会了五六个人,就在村里的广场上跳了起来,没想到第二天又吸引来10多人,一个月后达到100多人。现在,已发展为包括秧歌、健身操、广场舞在内近200人的3个方队,以及50多人的北岗村农民艺术团,并连续4年组织举办农民春晚,并在2014年黑龙江省农民文化节演出中获得银奖。
密山市裴德镇裴德村文化志愿者冯玉晶喜欢唱歌、主持,创办了秧歌、舞蹈、合唱等9个群文团体,还在市里、镇里获过奖。拜泉县永勤乡农村文化志愿者李朝举在座谈会上说:“没有宽阔的舞台,我们依然可以翩翩起舞;没有高档的音响,我们依然可以唱起来、跳起来。乡间小路、文化大院、文化广场,都是我们载歌载舞的阵地。”
据了解,黑龙江省农民文化志愿者已组建近万支群文队伍,带动近百万人参与各种活动,形成品牌队伍超千支,把很多农民从牌桌、酒桌、迷信活动中吸引到群文团队中,先进文化传播传承遍地开花。
办法总比困难多
来自逊克县车陆乡西双河村的王连生有重度残疾,2009年组建文化大院时,没有场地就腾出自家房子,没有音响设备就出去借。冬天没钱买煤取暖,气温太低,音响要么发不出声,要么发声走调。为了成立电声乐队,他练了一冬天电子琴,后来电子琴会弹了,但左手严重受伤。王连生家有160多亩田地,依靠每年的10多万元收入维持乡亲们演出。据介绍,金色西双河文化艺术团和西双河秧歌队每年参与乡里、县里活动还能获奖,已连续举办7届农民春晚。
与王连生的发言内容类似,座谈会上,文化志愿者们说得较多的话题是开展工作的困难,但大家共同的想法是没困难就不需要文化志愿者了,办法总比困难多。佟学才依托自己出去承包工程赚钱贴补一手创办的秧歌队和艺术团。林口县古城镇马路村文化志愿者李青松一边照顾身患重病的父母,一边领着乡亲们开展文化活动,没有活动场地,就把自家280多平方米的房子贡献出来。铁力市工农乡五花村文化志愿者宋亚萍自掏腰包为队员买演出服装、道具、灯光音响。虎林市伟光乡伟光村文化志愿者李丹则鼓励大家集资支持群文活动,还有很多文化志愿者注重与企业合作为群文事业化缘。
这些可敬可爱的农村文化志愿者日常工作中积极开动脑筋克服困难,也得到了包括文化部门在内的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绥棱县阁山镇永清村文化志愿者刘美玲说,现在与以前比起来条件好多了,县里每年都给一些演出补助,用于购买部分活动器材、演出服装道具,这两年村里建了文化广场,有了演出场地,农民参加文化活动的劲头更足了。
农民的“文化六盼”
座谈会上,大家反映,农民现在有“文化六盼”:一盼资金设备到位;二盼活动场地充足;三盼展示机会越来越多;四盼培训机会多多益善;五盼帮扶机制早日建立;六盼与专业院团攀亲结对。
巴彦县巴彦镇红星村文化志愿者王丽鲜说,自己村的群文队伍刚刚组建,秧歌队、健身舞队、农民文化艺术团的表演水平还很低,特别期待上级部门多给培训机会,让队伍在不断学习中规范和成长。
方正县大罗密镇沙河子村文化志愿者薛丽莎说,志愿者特别想和专业院团结对子,想辅导村民,但掌握的知识不够。群文队伍一般是在乡或村的舞台演出,展示机会不多,特别期待有关部门和单位多举办一些农民文艺会演、歌手大赛、健身舞大赛等活动。
座谈会上,了解到最近中央和黑龙江省下发了关于支持文化志愿者工作的有关文件,其中从生活补助到如何开展文化活动、打造群文品牌队伍等都有进一步的支持。农村文化志愿者表示,更受重视、支持更多,文化志愿者更好开展工作的底气才会更足,农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的文化福祉值得期待。(中国文化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黄朝晖)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