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刺破长空,雷声震天动地,大雨如泼如泄。
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雨势越来越急;
蓝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预警级别越升越高。
7月20日8时至7月21日8时,秦皇岛市普降大暴雨,局部地区为特大暴雨,平均降雨量194毫米,为1984年以来最大,祖山地区创纪录达到614毫米。与此同时,沿海地区出现风暴潮,最高风力达9级,瞬时风力达到11级,浪高2.5米至3.5米,达到黄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为1972年以来的最高潮位。
面对极端天气,市委、市政府临危运筹、指挥若定,各级领导干部坚守岗位、靠前决策,各职能部门履职尽责、相互配合,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全力防汛抗洪,经受住了强降雨和风暴潮的严峻考验,取得了“7·20”防汛抗洪的胜利,全市范围内除部分房屋倒塌,桥涵、道路、渔船、养殖场等物力损失外,无一人因防灾救灾不力导致死亡或失踪。
精准研判 科学决策
面对暴风雨的考验,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充分发挥了“主心骨”作用。
雨情紧急!省委、省政府密切关注,在防汛抗洪的关键时刻给予了坚强有力的指导——
就如何进一步做好防汛工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省长董生两次到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主持召开调度会,帮助分析研判形势,指导完善各项应对措施。副省长许宁高度关注我市防汛抗洪工作,并提出指导意见。
从汛情研判到组织实施,市委、市政府抗洪部署紧张有序,从容有力,构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洪堤坝——
强降雨来临之前,市委书记孟祥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保群众、保生命、保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绷紧安全度汛这根弦,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重点突出四个字:第一个字是“备”。应急预案、组织准备、人员准备、物资准备等方面要考虑得更加周全、准备充分。第二个字是“查”。查看危险,查看基础设施,查看群众生活困难,如有问题立即解决。第三个字是“躲”。形成洪水后,要以群众生命安全为第一位,及时撤退躲避。第四个字是“看”。对危险点、危险源死看死守,把群众遇到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尽全力帮助解决。
暴雨来临时,孟祥伟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坐镇指挥:必须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细致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争取防汛抗洪的全面胜利。
市长张瑞书多次调研防汛工作,对全市防汛具体安排指挥;在7月20日防汛抗洪工作进入紧要关头时,他刚从外地赶回来便直奔指挥部,通过视频会议和电话连线等方式,督导调度各级各部门防汛抗洪工作。张瑞书强调,要党员干部带头、广泛发动,沉向一线、加强巡查、死看死守,坚决打赢此次防汛攻坚战,力争实现无一人伤亡目标,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其他市级领导深入到各县区一线,分管防汛工作的副市长王亚洲始终坚守在指挥第一线,县区四大领导班子和乡镇全体干部全部奋战在重点险工险段,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体系筑牢了防汛抗洪的坚实堤坝。
7月20日晚,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内,视频会商平台、雨情监测平台、水情监测平台、秦汛通防汛信息发布平台的显示屏上,视频、数据在不断闪烁,河道水库、险工险段的信息被及时传回,情况一目了然。
根据各个平台发回的数据、信息,指挥部悉心研究、果断决策,将一条条指令及时发送出去。
闻“汛”而动,构筑安全度汛“铜墙铁壁”;全力应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道跨越空间的科学指挥网络在高速运转中。
在暴风雨中,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于2015年11月组建,由120名成员组成的“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微信群”,迅速变成“掌上抗洪指挥部”。
下午4时30分,孟祥伟在微信群中发出指令:“请各县、乡、村书记,坚守岗位,注意安全,保护群众,及时报告情况!”
指令发出后,县、乡、村快速反应,立即实施防汛物资储备、重点部位排查、居民转移疏散、设施维护保养、救援队伍组建等各项工作,并第一时间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在微信群中反馈前沿动态,确保市委部署传达快、落实快、反馈快,在短时间内构建起上下互联的“战时格局”,立下严防死守、责任到人的微信“责任状”!
青龙满族自治县雨势凶猛、汛情紧急。孟祥伟在微信群中对青龙的县乡书记直接作出指示:要特别注意头顶库、尾矿库下游村庄安全,牢记躲字诀!按照领导部署,青龙县委书记霍春利在微信群中进行指挥调度,各乡镇特别是降雨量最大的祖山镇和头顶库、尾矿库集中的乡镇书记实时反馈雨情灾情,以危险点24小时专人值守、群众疏散转移等工作为重点,将现场图片随时上传,实现不漏一点、不落一人。
如果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信息化平台是防汛抗洪时的指挥神经中枢,那么“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微信群”则是中枢和末端的联接通道。微信群点对面,点对线,点对点,群里工作指示、汛情急报、信息反馈往来不绝。
据统计,在“7·20”防汛抗洪中,市县党委发出工作部署18次,各级干部反馈工作信息近3000条。因实现了指挥中心与县乡(区街)书记的无缝对接,可实时掌握城乡雨情灾情,实时发现存在问题,实时措施应对,尽管个别地区出现了24小时614毫米的全省降雨峰值,但还是最大限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中流砥柱 勇于担当
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在防汛抗洪中,全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2.2万名党员干部昼夜坚守,履职尽责,迎风战雨,不胜不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具体要求。
7月24日,微信群中,一张图片尤为引人注意:他身穿雨衣、雨鞋,蜷缩着身体,躺在草丛里打盹儿,身后不远处便是水库。因连夜看守存在溢洪风险的芦峰口村水库,在暴雨间隙,抚宁区抚宁镇副镇长杨阳终于可以短暂地休息一会儿。
水库位于芦峰口村村南地势较高处,是一座3.6万立方米库容的小型头顶库。因溢洪道穿村而过,一旦发生溢洪,会直接危胁40多户村民的生命安全。
“平日里,水库里基本没有水,但7月20日强降雨后,水库里积满了水,再加上水库南侧的山势陡峭,如果当日再有强降雨,山水随着山势流下来,极易因溢洪引发危险。”杨阳说,作为主管全镇防汛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和重点水库塘坝包片领导,必须坚守在一线,“只要看到水库里的水上涨过快,就要立即组织群众转移,力保无人员伤亡。”
其实,在杨阳坚守一线的同时,他的父亲正在天津血液病医院住院,需要他去陪护。他安排家人照顾父亲,自己连夜赶回防汛一线。
在防汛抗洪中把自己的背影雕刻在百姓心间:党员冲得上、靠得住!
6天6夜、100多个小时,海港区驻操营镇党委书记张斌用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勇气与坚守,践行了“五到四从”工作法。
“要不是张书记组织人员施救,我们哥俩就都被洪水冲走了。”谈起7月20日的那场灾难,来自江苏盐城的养蜂人王加金仍心有余悸。“滂沱大雨冲毁了蜂箱,因一心想着抢救物资,我们没有及时撤离,晚上10点被困在查庄村南河边的孤岛上。”
两个外乡人的安危牵动着张斌的心,接到险情报告后,他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调度指挥,并迅速组建了一支由消防、水务及当地政府、村民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最终将被困人员成功救出。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用英勇果敢和科学的处置,将一起起可能发生的险情成功化解。
7月21日凌晨,夜漆黑,雨如注,抚宁区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站小河峪养护中心的李保华和韩志伟搭档巡查。密集的雨丝在昏黄的车灯下肆意乱舞,雨声、风声透过车窗敲打着两位养路人的神经。
“千万不能出事儿。”56岁的李保华不时叮嘱身边28岁的小伙子打起精神,盯紧路面,一定得及时发现险情。石门寨连接线上,巡逻车艰难地在风雨中行进,这21公里长的路段俨然成了这一老一小的“长征”。
石门寨连接线地处“山岭重丘”区,地形复杂,极易出现安全隐患。凌晨4点10分,巡查车行至蚂蚁沟段,李保华他们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一个巨大黑坑,由于长时间的雨水冲刷,宽度达半幅公路的路基都坍塌了。
“底下都掏空了,将近两米多的路面完全悬空,行车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车毁人亡。”雨一直下,风还在吹,李保华、韩志伟没有丝毫犹疑,一边向站里汇报,一边分别在坍塌路段的两端指挥过往车辆小心行驶、单幅通行。
接到报告后,交通部门派出4台挖掘机、2台装载机、6台自卸车、35名抢险队员前往抢修,并很快到达现场。路政队员在塘坊子隧道东口及小河峪隧道西口进行断交,劝阻过往车辆;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处、抚宁区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站进行抢险施工……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奋战,路基冲刷淘空处被填平,路段两端和路侧设置警示标志、警示桩,19时正式通车。
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的两位养路人,风雨中站成了两尊安全守护神。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他们像中流砥柱,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日晚,海港区海港镇东李庄村7名村民被大水困在家中,海港镇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冒着大雨,[距] [堂]水前行,历时两个多小时成功将他们救出;
在海港区石门寨镇蟠桃峪村,大雨让绕村而过的石河急速暴涨,镇村干部从地势低的桥头开始,分片区时时监测。20日下午5点,洪水马上要漫过桥头,汇鑫农家饭店面临危险,镇村干部迅速组织人员,帮助饭店抢救近5万元物资;
青龙朱杖子乡姚家沟一处地质灾害点发现险情,乡干部谢莉莉身怀六甲深入一线帮助转移群众。
风雨无情,港城有爱。暴风雨中,广大党员干部用无悔的坚守、忘我的工作,诠释了一座城市的温暖。
未雨绸缪 预防为先
“我是河长,人命关天、人在河在,要是在关键时刻擅离职守,那可不配当河长!”7月20日暴雨之夜,青龙祖山镇花厂峪村村委会主任赵海山始终坚守在村内石河岸边。这个最基层的河长,一刻不停地密切监视着河道内的水位变化。由于风大雨急,整个人早已浑身湿透。村民劝他回屋避避,他的回答掷地有声。
大雨未大灾,功夫在日常。平日里工作中的点点努力和累积,当险情来临的关键时刻,它们便汇聚成了冲不垮、毁不掉的巍巍长堤。
今年年初,我市全面实施“河长制”,按照“一河一长、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全流域包干”的管理体系,实行“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做到了每条河、每个河段、每米河道都有人管理、都有责任人。各级河长高度重视河道治理工作,多次对分包河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巡查、踏查,按照“一河一策”的要求,逐河制定治理措施,着重解决雨污分流、污染物排放、非法占河侵河、河道采砂等问题,持续提升河道行洪能力,进一步改善全市河流水环境。
汛期来临之前,各级河长认真履行职责,对河道内一些可能存在的阻水障碍物进行清理、清淤,对险工险段及时进行加固,既保证了河流和堤防的安全,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河道行洪的畅通。截至7月上旬,在河流防洪范围内,全市累计拆除临河违建151处,共计7.2万平方米;封堵排污口1764个,拆除和整改临河养殖场1948个,取缔非法采砂场31个。
进入汛期之后,河长们全天候值守在河道旁边,来回不间断地巡查、检查,一旦发现险情,及时排除,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暴雨袭来时,市、县、乡、村四级河长1610人协调联动、全员行动,对全市17条入海河流严密监控,坚守一线、抢险救灾,确保每条河、每个河段、每米河道都有专人负责,做到了抗洪抢险无盲区。
“面对极端天气,全市将各种损失降到了最低,‘河长制’在这次防洪抗灾中的功劳可不小。”市水务局副局长孙志强说。
防汛抗洪,有“疏”当然也得也有“防”。
近年来,我市持续实施“绿满秦皇岛”工程,大规模植树造林,全市森林总量和绿化质量不断提高。到去年底,我市现有林地面积66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今年全市已完成造林33.5万亩,超额完成全市既定目标任务。
在我市沿海区域,由海滨林场、渤海林场和团林林场组成的一片片沿海基干林带,在渤海海面出现风暴潮时,这道防护墙起到了防风消浪、固岸护堤、降低风速等作用。
“茂密高大的林木宛如一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了风浪袭击。据测算,一亩林带能降低风速20%到50%左右。”市林业局副局长张立军说。“植树造林不仅美化环境,维护了生态平衡,增加了植被覆盖率,而且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在这次防汛抗洪当中,它们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降雨量最大的青龙祖山镇,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大大减少了山洪的出现。“赶上这么大的雨,愣是没有形成大灾,真应该给这茂密的山林也记一大功。”几天来一直在巡守河道的祖山镇西河村党支部书记董庆臣说。
“7·20”防汛抗洪规模大、气势壮,呈现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动人画卷,充分展示了全市人民万众一心,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坚强意志,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将激励全市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完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夺取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的全面胜利。(秦皇岛日报 记者 张宏宇 朱燕 郝妍 陈引玉)
(责任编辑:黄朝晖)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