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银川8月10日电 (阎梦婕)11年前,一人两亩薄田,一户几间土坯屋,人均纯收入不过千;11年后,不再辛劳靠田吃饭,每户都有砖瓦房,人均纯收入超万元……在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冶家村,依靠创办农家乐而致富的蒙秀珍感慨地说:“这十年的转变太大,从前睡在炕上抬头就能望见天,现在不要说砖瓦房了,就是小车也都成了村里的标配。回头想想,感觉就和做梦一样,我们这么个穷山沟沟也有过上幸福生活的奔头。”
泾源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的固原市,因泾河发源于此而得名。这里山高沟深、丘陵遍布,由于缺少耕地,是国家重点贫困县。然而,贫困的泾源县却有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由于处在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区,自然和人文景点众多,森林覆盖率达48%以上,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
今年上半年,泾源县共接待游客49.26万人,同比增长133.1 %,旅游业总收入2.98亿元,同比增长161.5%。旅游业产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 11.3 %。旅游的收入不光带动了地方经济,也带活了农户们靠山致富的信心。
蒙秀珍回忆,2005年以前,仅靠种地和外出务工赚钱,一年到头人均纯收入也只有900多元。“那个时候苦啊,睡在自家炕上一抬头就能看见天,连个电视都没有。村子里基本见不到男人,都去外面打工了。” 2005年开始,蒙秀珍家的境遇终于有了变化。
2005年年初,泾源县党委政府根据冶家村靠近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的有利条件,组织了40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经营实力的村民,统一规划,集中移地改造,开始建设农家乐安居工程,引导群众开展旅游服务业,开办农家乐增加收入,正式开启冶家村“靠山吃山”的致富之路。
蒙秀珍家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刚开农家乐的时候,蒙秀珍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那时候家里已经穷的不行了,把最后一点积蓄拿了出来,就觉得再差也不过就这样。县上组织我们去外省学习,看到他们给城里人都吃的野菜和粗粮,回来给其他村民一说,都觉得赚不上钱。刚开始的那几年都是政府扶持,给每个开农家乐的农户配了一台彩色电视机,那是我家第一台电视。” 蒙秀珍告诉记者,2007年随着旅游人数增多,农家乐的生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蒙秀珍一家的年纯收入已经达到了七万元,与2005年相比,翻了十几倍。
“我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当初村上组织免费学车时我没去,那会也就刚能吃饱饭,哪能想到会买车。现在家里有条件想买车了,却没人会开,只能干看着别人家的车‘眼红’。” 蒙秀珍笑着说。
蒙秀珍家的变化只是冶家村村民的一个缩影。走进冶家村,村口宽阔的柏油马路直通景区,“冶家民俗村”的牌匾格外耀眼;村里的水泥路也修得笔直宽阔,道路两旁红瓦白墙、整齐排列的农家乐让人耳目一新;各有特色的农家小院,都被打扫的一尘不染……如今的冶家村再也找不到昔日“落后村”的痕迹。
谈到“农家乐”为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冶家村村委会主任冶德玉说:“村上315户人家中已有120多户都搞起了‘农家乐’,旺季的时候每天的接待量都在近2000人,一年下来每户仅靠农家乐就可以有6万至10万元纯利润,是2005年的十倍。前两年政府又投资在村里盖了个特产超市,统一收购农户家的农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售卖,解决了村里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销路问题。”
为了能让农户更好的转变身份,做好服务工作。针对不同层次扶贫对象,泾源县积极吸纳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参与旅游服务业,分阶段、分类别组织开展涉旅服务技能、文明礼仪、餐饮接待、住宿服务、手工艺加工、旅游产品研发等实训活动,计划两年内完成相关岗位培训300余人次,做到培训见效果、人人能上岗,为贫困对象从事旅游服务业奠定基础。
今年,泾源县将围绕“乡村游、田园游、生态游、红色游、观光游”,准确定位贫困村发展目标,积极推进“村庄森林化、沟渠林荫化、庭院庄园化、农田林网化”美丽村庄旅游扶贫建设,大力实施农房改造、基础配套、环境整治、生态建设、服务提升、文明创建、农民增收等工程。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先易后难的原则,对民居风貌进行特色化改造,建设10个特色乡村旅馆、5个主题客栈、10个庭院式体验农庄,打造农家乐经营户200户、特色民俗旅游村寨20个,进一步提高综合接待能力。2016年重点完成新月、泾光、河北3个村旅游村庄改造工程和园子、冶家、大庄3个村农家乐提升工程。增加500个就业岗位,优先解决20个村798户旅游扶贫贫困户脱贫销号问题。
村口的冶家民俗村的牌坊。
(责任编辑:黄朝晖)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