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9月5日电 题:赣州民政做实优抚传承苏区红色精神
新华社记者杰文津
“除了医疗住房等优惠待遇外,我每个月能享受民政部门发放的定量补助3479元,没有什么后顾之忧。”12岁参军、曾担任过李先念同志译电员的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钟发镇老人这样告诉记者。
现年96岁高龄的钟发镇住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长冈乡长冈村,现同二儿子钟祥林住在320平方米的一栋3层砖混结构小楼里。这些年,县民政局先后拨款5.8万元为他改善住房条件,他的医疗费用全部由政府报销。
84年前,钟发镇老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如今,他常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他真真切切地活在了曾为之奋斗的幸福生活中。
在赣州这片红色土地上,几乎每一坪泥土里都有一个没能回家的英烈。瑞金市沙洲坝镇杨荣显老人,为了报答共产党让穷人翻身做主人的恩情,在苏区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谢绝了扩红干部和毛泽东的劝阻,陆续将家中八个儿子,全部送进红军,送上战场。儿子牺牲的噩耗一次次传来,他便一次次强忍悲痛,带着剩下的儿子们前往参军,谁也劝不动。就在毛泽东严令部队一定要将他最后的两个儿子带回家的时候,这兄弟俩已在广昌战役中壮烈牺牲的消息却传到了当时的中革军委。八子参军,一门忠烈。杨氏兄弟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生从红土来,死归红土去”的家训。
“在我们赣州这样的革命老区,有太多先烈献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和平与幸福,他们的晚年和晚辈都需要我们关怀照料。”赣州市民政局副局长梁卫对记者说。
据梁卫介绍,近年来赣州从政策机制入手,规范拥军优属工作,先后出台《赣州市拥军优属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为这些老人安享晚年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在江西全省率先完成了14874户的“两红”人员及烈士遗属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建立优抚对象医疗报销核算“一站式”服务窗口,累计投入优抚医疗补助经费1.4亿元,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水平达到80%以上的目标;积极争取民政部公益金1.26亿元,新建6所光荣院,新增床位1839个。此外,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建立红色教育基地5个,为红军精神的传承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在赣州中心城区的赣州中学,记者还了解到,当地自2011年起专设以招收革命先烈和老红军、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后代入学的“红色班”,迄今已招收学生1100多名,每人每年由市财政补助1万元,确保更多的红色后代能够优惠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此外,2011年全国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试点启动以来,在民政部的支持下,赣州市政府为给英烈规划好的安息场所,协调多部门组成“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使新建或维修后的零散烈士集中迁葬点集瞻仰、教育、旅游、文化、园林功能于一体。兴国散葬烈士墓群以及于都、宁都等地的烈士墓群陵园都已初显规模。
“守望红色精神是我们革命老区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进一步拓展思路,提升服务,让先烈和先辈们有尊严地分享和见证他们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幸福时代。”梁卫说。
(责任编辑:黄朝晖)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