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新时代的上海文化正在加快发力。12月14日,上海召开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海“文创50条”政策措施应声落地,旨在不断提升文创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12月15日,上海以近十个委办局共同出席的超强阵容,召开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加快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
上海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始终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中。上海历来也是文化重镇,是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文化“大码头”。此次上海集中推出的“文创50条”干货满满,含金量十足,令人对上海这座文化大都市未来的发展倍感期待。
把文化做成上海的金字招牌
“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在新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着力构筑上海发展的四个方面战略优势,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12月11日至12日,在中共上海市委学习讨论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提出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思路。他说,丰富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是上海的宝贵资源,要用好用足,大力发展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支持文化展示、文化演艺、文化市场发展,增强文化辐射力集聚力,使上海文化金名片更加闪亮。
“文化创意产业综合性很强,却未能体现在现有国家统计口径中。2011年开始,上海把文创产业做了基本切割,形成一个目录统计,在体制机制方面有统一的部署。”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介绍,“‘文创50条’是历年上海推动文创产业发展政策的集大成,也是文创产业上海经验的总结和延续,更集中体现上海文创产业再上新台阶的势头。”
早在2011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速就跑赢GDP增幅——那一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92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按可比价格计算),高于2011年上海全市GDP增幅4.8个百分点。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上海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截至目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1043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12%;产业增加值3395亿元,同比增长8.2%。
“文化创意产业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在制定产业政策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有所侧重,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到重点上来,实现以点带面。”翁铁慧表示。此次“文创50条”主要聚焦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网络文化、艺术品交易、出版、创意设计、文化装备八大产业板块。
“在产业领域选择上,力求有重点、有突破。”翁铁慧介绍,在不少文化创意产业门类中,上海都有很好的基础。比如选择影视产业,就是考虑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近年来上海电影产业又得到快速发展,电影票房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已成为亚太地区极具影响力的重大影视文化活动。又比如选择动漫游戏、网络文化产业,就是考虑到本市在这些方面历来有基础、有优势,目前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网络文学产业总值位于全国第一、占全国总量一半。
“关联性、辐射性、带动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突出特点,在政策制定中特别注意强化文化创意产业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翁铁慧说,比如选择创意设计产业,就是考虑其涵盖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尚产业、软件业等方面,对于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有重大辐射带动作用,是提升其他相关产业能级的重要支撑点。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体量在全国相对较大,未来重点要提升产业发展的‘质’。”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咏雷表示,上海将注重“文化+”的跨界融合发展,“上海在科技、金融、贸易和先进制造业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如果将文化与科技融合、与金融融合、与贸易融合、与高端制造业融合,潜力无穷。”
抓文创就是抓发展 抓文创就是抓民生
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此次“文创50条”特别强调政策可操作、目标能落地,真正促进产业发展。针对难点、痛点、堵点,设计形成实施路径。
针对企业普遍反映强烈的“难点”,在用地方面,“文创50条”明确提出,在符合城乡规划和建设规范、不影响相邻关系以及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鼓励存量文化创意产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针对部分产业在贸易便利化中遇到的“堵点”问题,如在艺术品交易领域,将探索试点延长艺术品暂时进口货物通关单证有效期相关政策;针对制约不同产业类型企业跨越式发展的“痛点”问题,如在文化装备领域,确定将设备研发生产纳入“上海首台套政策”支持范围,等等。
“‘文创50条’发布,作为一家网络文学企业,我们十分振奋。”深植上海的阅文集团,11月8日刚刚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其联席首席执行官吴文辉说,“上海文创产业必将借助政策东风,实现全面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文化市场体系。阅文将以此为契机,传播优秀网络文化,让创意实现价值。”
翁铁慧介绍,在编制“文创50条”过程中,上海市政府注重以市场化指标为导向,着力转变重“国”轻“民”观念,努力听取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呼声与诉求;着力转变“不敢扶小、不敢扶初”的态度,将扶持重点从后期向初创阶段前移,努力使政策真正能满足企业需求,真正鼓励和支持创新优质项目。
上海深知,营商环境是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努力营造良好营商政策环境,是当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翁铁慧说,“一方面抓主体,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文创企业发展,做厚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原’基础。另一方面抓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重点抓文化企业的金融环境建设。通过多措并举构建‘补、贷、投、保’相联动的文创投融资体系,汇集政府、银行、投资机构等各方优势形成文创金融生态圈。”与此同时,夯实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人才根基,加强人才保障力度,健全服务保障体系。
《关于加快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总体战略目标——未来五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基本建成现代文创产业重镇;到2030年,占比达18%左右,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创产业中心;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创产业中心。
“抓文创就是抓发展、抓文创就是抓民生。”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强调,“上海加快文创产业创新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通讯员 李娇)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阳光)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