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地处中部腹地,是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正积极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是一场开放式的竞争,离不开信心与实干,更需充分认清自身的“长处”、“短板”和“难点”,找准“发力方向”,乘势而上。
通过与各主要城市对比分析,长沙在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一,经济体量居中部前列。2016年长沙GDP总量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二位;人均GDP突破10万元,稳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位。其二,创新能力具有全国竞争优势。拥有57所高等院校,58名两院院士,近80万科技人员;2016年城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四位、中部省会城市第一位。其三,经济首位度较高。2015年长沙经济首位度达到2.95,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仅次于成都、武汉、银川,排名第四位。其四,区位居全国枢纽地位。长沙既是内陆通向东部沿海及西南地区的枢纽地带,又是长江经济带和华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在“八纵八横”时代,将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高铁枢纽。
长沙短板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城区规模偏小,人口总量偏少。长沙城区建成区面积仅为武汉的52%,建成率仅为3%(中部排名最低)。仅集聚全省人口的10%,低于我国省会城市15%的平均数。其次,开放度不足,国际化水平不高。长沙进出口总额居中部省会第四位,至今仅有1家外国领事馆。再次,服务业发育不够,金融短板突出。长沙第三产业比重占GDP比重不足48%,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不足武汉的一半,仅为郑州的60%。
长沙面临三大难点还待解答。第一,如何在国家政策大局已定情况下,实施“逆势赶超”?国家已经明确支持武汉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国8个国家中心城市基本确定,长沙如何破局还是难题。第二,如何准确理解国家中心城市的实质,找准“发力方向”?第三,如何处理对内对外两个关系,实现“资源整合”?
根据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与功能定位,以及与已获国家明确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8个城市相比,长沙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争取两类权限。其一,积极争取纳入国家中心城市范畴。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需求,从土地指标等方面争取国家支持。其二,申请以副省级城市标准扩大长沙城市管理权限。向国家申请升级为副省级城市在短时间难以获批的情况下,可先行按照副省级城市标准扩大长沙城市管理权限。
第二,发掘两大潜力。一是发掘开放潜力,申报自贸区。重点以长沙空港、高铁、江港一体化为载体,以文化创意等为业态特色,申报中国湖南(长沙)自由贸易区。二是发掘创新潜力,打造跨市域的“湘江创新走廊”。以湘江新区为载体,打造北起岳阳,南至湘潭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潭大学城、株洲高新区的创新走廊。
第三,做大两个规模。一是做大“人”的规模。放开户籍限制,制定更加优惠的引才政策,争取在2020年将城区中心人口规模提升到600万人以上。二是做大“产”的规模。从智能制造、创新创意、商贸流通三大产业着力,依托自创区等国家级平台,从产业链配套、环境优化、示范应用等关键环节发力,做大高端产业规模。
第四,联动内外两大板块。一是对内要强化极核地位,加强长株潭岳四市联动,打造中南都市圈的核心区。二是对外要强化区域特色,强调与武汉合作关系、弱化竞争,同时在差异化发展上做足文章。
(作者系湖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唐宇文
(责任编辑:雪霁)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