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三穗县台烈镇颇洞村“党社联建”促经济发展

发布日期:2018-04-12 18:21:16 来源: 作者: 点击:902次 字号:增大 减小
  

   在全省做大做强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板”政策背景下,三穗县台烈镇颇洞村创新“党社联建”模式,通过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推动、党员带头、群众广泛参与,推动“融合发展,抱团脱贫”,在短短两年间建成了三穗县生态农业扶贫旅游示范园区,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生产,到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再到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蜕变,村集体企业发展成为了一家拥有8家企业12家合作社的集团公司,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抱团脱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的双赢。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6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60元,实现分红366万元,在国家级贫困县——三穗县率先实现“双超村”的创建目标。全村除民政兜底贫困户外,已全部实现脱贫。

  党社联建,夯实抱团脱贫基础。颇洞村隶属于台烈镇,位于县城与镇政府之间,全村1259户5053人,320国道穿境而过,距沪昆高速最近的出口台烈站5公里、沪昆高铁三穗站11公里、古城镇远63公里,处于三穗高铁站往古城镇远的途中,交通便利。该村创新“党社联建”发展模式,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方式组建合作社,整合扶贫资金和村级资源,全力推进村级经济发展。2016年,辐射带动贫困人口2800余人实现了脱贫。一是强化能人治村。在村级班子换届,选配“两委”班子成员时,注重将服务群众意识强,具有较强致富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人选进班子。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有四分之三来自返乡创业人员、致富带头人、复转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村党支书记吴富才是一名返乡创业人员,在外务工13年,回乡后相继创办富发高山特色农林专业合作社、黔东生态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经济实体,先后被评为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创业之星、贵州省第二届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省脱贫攻坚个人奋进奖。二是整合资源建社。2014年,颇洞村依托生态农业旅游扶贫示范园区建设,按照“三变”思路组织村民通过资金、土地、务工等方式入股组建合作社,并设子公司或项目部开展多种经营,发展村级经济。筹集股金时优先考虑贫困户,将扶贫专项资金作为贫困人口的股金,同时鼓励贫困户以在园区务工薪金入股。至2016年,先后吸纳858户村民入股,贫困户实现全覆盖。这种“有钱出钱,有地出地、有力出力”的筹资模式,通过“三变”获得“三金”,即,分红股金、土地租金和劳动薪金,极大调动了全体村民的积极性,激发了共同发展的动力。目前,村成立有专业合作社12家,全村农户5053人全覆盖。三是党社交叉任职。村党支部书记任合作社监事长,支部副书记任合作社理事长,村主任、文书、计生主任等兼任合作社(协会)理事或监事。同时,党支部与合作社实行联合办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合作社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按《章程》实行科学管理、自主经营。通过交叉任职,有效提升合作社的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了产业和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利益链接,实现扶贫成果共享。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扶贫成果共享,同时组建联合党总支,发展壮大农文旅一体化扶贫产业,抱团带动区域贫困户脱贫。一是建章立制保障。合作社建立社务公开、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定期公开社务、财务。比如,发展最好的农峰合作社将总盈利的60%作为入股分红,28%作为合作社滚动发展资金,4%用于村公益事业资金,2%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资金,股民实现现金分红366万元,颇洞村集体经济积累增收268万元,扶持村五保户、孤儿、老人、道德模范、困难党员等特殊人群30万元,切实促进了村级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发展成果共享。始终秉持“村民参与最广泛、群众受益最直接、扶贫效果最明显、党群关系最和谐”理念。全村12家合作社社员505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00%,基本实现从村民向股民的转变。2017年,合作社户均分红2300元,流转土地1800亩,村民土地租金年收入150万元,户均收入2000元/年,常年解决就业1000余人,年人均务工就业收入2.5万元。在村合作社的带动下,颇洞村2017年脱贫工作继续巩固提升。该村无刑事案件、无吸毒人员,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先后荣获贵州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全国人口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三是区域共同发展。2017年6月,在原来2个乡镇联合党总支的基础上,建立了跨3个乡镇和10个中心村(八弓镇青洞村、星光村,台烈镇颇洞村、屏树村、绞颇村,滚马乡德明村、下德明村、枫木溪村、塘冲村、白崇村)的村级联合党委,有6344户24163人,其中贫困户813户2711人,贫困发生率11.2%。按照“一圈一体三方向”的发展思路,即:建设一个乡村旅游发展经济圈,组建一个区域发展的实体公司,主攻“党建、产业、扶贫”三个方向,村村实现“双超”,打造成为“中国西部第一村”,构建出基层组织共建、民主管理共筑、产业发展共谋和服务平台共搭的党建新格局。2017年区域内合作社发展至30个、企业12家,入股资金共计8546万元,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区域内合作社总赢利达776.95万元,实现2个贫困村出列,294户1152人脱贫。

  融合发展,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省委省政府提出旅游井喷式增长要求后,我县迅速转变发展思路,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平台,把田园变公园,将农业、文化、和旅游相对应的生态农业、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业融为一体,全力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推进产业上档升位、转型升级。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围绕农文旅一体化发展,该园区抢时间、赶进度、人员三班倒、机器设备24小时不停歇,不间断的完善基础设施。在园区安装了钢架大棚、喷灌设施、太阳能杀虫灯,搭建无土栽培大棚、玻璃温室观赏大棚,做到了“旱能灌、涝能排、渠相通、路相连”。建设休闲观光大道、自行车道、风雨桥、水车、荷花池、垂钓台、休闲亭、生态农庄、游乐场等,旅游设施不断得到完善。实现了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相配套。二是培育多种业态。围绕“乡愁、农耕、生态”,打造集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扶贫示范园区。园内建有蓝莓园、草莓园、精品水果园、蔬菜园、花卉园、QQ农场和电商服务站,有自行车、观光车供游客租赁,建有生态农庄、生态餐厅、生态度假屋、水上乐园等。自景区正式营业以来,共接待省内外游客40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900余个,发展合作社社员4500余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6亿元,辐射带动2800余人实现脱贫。三是彰显特色文化。依托民族民俗节日文化、特色饮食文化和农耕文化,在园区展示服饰、银饰、刺绣等色彩鲜艳,图案精美民族工艺品,开展芦笙节、歌场、斗鸟会等多姿多彩的苗侗民族节日,挖掘灰碱粑、油茶、腊肉、米酒等苗侗饮食文化。目前建成的文化苑、风雨桥、休闲广场不仅是村民议事、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是游客体验文化的区域。依托“互联网+”,建立农村电商示范站,向外推介三穗优质农特产品,向内配送线上产品进村,示范站建成营业来,就为村民收发包裹4000余件,实现交易额30.2万元。

  颇洞村按照“农业生态化、园区景观化、乡村旅游化”的思路,充分发挥村内资源优势,完善配套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体验、创意农业,走出农文旅一体化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力争2018年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为群众提供可持续的增收途径,实现农民人均收入倍增目标。下一步,我县将在全县全面推广“党社联建”模式、发挥“双带”作用,实现“三变”目标。按照“规划围绕脱贫编、资源围绕脱贫聚、项目围绕脱贫建、干部围绕脱贫干”思路,积极拓展颇洞发展模式,最终覆盖所有的村寨、所有的农户、所有的群众和所有的产业,确保贫困群众如期实现脱贫奔小康。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分享到:

(责任编辑:飞云)

上一篇:北京六家法院试点律师调解

下一篇:出台意见加快发展入境旅游 南京打造国际旅游重要目的地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