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壁古堡 光明图片
张壁古堡内古朴幽静的小巷 光明图片
广东开平碉楼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编者按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之称。去年年初山西启动了文物认养政策,鼓励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以认领认养的方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虽然此前安徽、浙江、广东的部分地区也有类似实践,但由省政府出方案并向全省推开,山西是全国第一家。一年过去了,山西的文物认养政策推行效果如何?社会力量的参与,是否能解决文物保护工作繁重且欠缺人力、财力的困境?我们试图通过山西、广东两地的实践经验,探寻文物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
有人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也有人说“地上文物看山西”。要谈历史遗存,怎么也绕不开山西。在山西53875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13405处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而其余40470处文物中却有近一半处于无人看护的状态。如何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利用中来,一直是山西努力探索的方向。
近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开展“山西十大古建认领人”评选活动,号召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文明守望工程”中来。2017年3月,山西省政府公布了《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认领认养文物建筑,并介绍了9种参与措施。《方案》实施一年多来,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热情不断高涨,共保、共享的合力正在形成。从微弱的少数力量到一个群体的不懈付出,走近这支不断壮大的文物认领人队伍,记者感受到了他们对优秀文化遗产的责任和深厚感情。
知青旧址“变身”老年照料中心
一年时间过去了,八墩村知青住所旧址的负责人、大同市新荣区破鲁堡乡副乡长张刚依然清楚地记得签订认领协议的情景:“大同市新荣区宏远农林牧发展有限公司将在2017年至2037年间,每年出资5万元,用于八墩村知青住所旧址的日常维护和保护管理。”八墩村知青住所旧址位于大同市破鲁堡乡东北部,始建于1964年,现存住房14间,面积约350平方米,属于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山西省文物局局长雷建国介绍,截至今年2月底,通过“文明守望工程”中的“巨手擎”项目,山西企业和社会人士认养或出资修缮文物建筑项目共计35个,其中已完工项目15个,正在施工及拟开工项目20个。八墩村知青住所旧址就是已完工项目中的一个。
张刚说,由于年久失修,八墩村知青住所旧址的房屋陆续出现漏雨、墙皮脱落、玻璃破损等问题。2004年,当地政府进行了整体翻修。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知青住所旧址虽然得到了改善,但是始终处于空置的尴尬局面。修缮后无人问津的知青旧址,不仅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甚至很快就被人遗忘。
与此同时,村委会还面对着一个老大难问题,那就是八墩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老人们不仅精神生活空虚,而且连日常生活都得不到妥善照顾。2011年,在曾插队于八墩村的知青们的提议和帮助下,村里成立了宏远公司。2017年经过股权改造,引入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宏远公司成为由八墩村集体资产控股并吸收个人参股的新型农业公司,主要从事种植、畜牧、加工等,同时也积极参与知青住所旧址的保护工作。
让张刚欣慰的是,2017年,“文明守望工程”启动后,宏远公司认领了八墩村知青住所旧址,并重新修缮。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修缮工作的重点是“在保护中利用”,不仅坚持保护第一的根本性原则,也实现了宏远公司“兴村富民,改善人居环境”的愿望。
目前,八墩村知青住所旧址已经被改造成设施完善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预计今年年中投入使用。“在不改变房屋结构、保护为先的前提下,充分实现了对古建文物的再利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张刚表示,“在知青旧址上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就是给珍贵的古建筑赋予第二次生命,让古建筑真正‘活起来’。”
留住儿时的记忆
早在2010年10月,山西省曲沃县就出台了《曲沃县古建筑认领保护暂行办法》。曲沃县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全县登记的文物共有550处,其中,除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其余均属县市级文保单位和未列为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经过战火毁坏及风雨侵蚀,这些珍贵的古建筑大多已经破烂不堪,甚至濒临灭失。
西海龙王庙是曲沃县第一个得到认领的古建筑。作为西海龙王庙的认领人,时任曲沃县三星焦化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黄文生对这里有着特殊感情。孩提时代,他常常到庙里玩耍、嬉戏,这些雕梁画栋、结构复杂的斗拱梁架,给他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
曲沃县的西海龙王庙始建于元代初年,占地约2.3万平方米,是当地最大的龙王庙。这座庙因战乱屡遭损毁,现存建筑为清代道光八年重建。1985年,因主体结构保存尚好,西海龙王庙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村民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当地许多古建筑被无端拆毁、丢弃。更有些文物贩子将古建筑的构件偷拆盗卖,赚取利润。“常常刚丢了房底下的古瓷,就发现连屋外的刻花砖雕也被偷走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曲沃县西海村村长李文华有些无奈。
2011年6月,签约认领了西海龙王庙之后,黄文生委托省古建所编制了维修保护规划和方案,投资600万元,经过3年的规范施工,完成了龙王庙大殿、献殿、东西道院内三清殿、思德祠、八角莲池的修复,重建了戏台、东西山门、围墙,整治了四周道路及排水设施,开展了绿化工程。
黄文生为西海龙王庙修缮制定了严格标准,必须遵照《文物保护法》和《曲沃县古建筑认领保护暂行办法》要求,使西海龙王庙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应有的价值,为后来的文物认领和修缮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修缮完工的西海龙王庙现在免费对外开放。为了实现文物保护的周期性和常态化,我们每年还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完工后的龙王庙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在黄文生的带领和影响下,一批当地民营企业家开始积极认领古建筑。
张壁古堡的春天
2017年4月15日,山西“文明守望工程”启动仪式在张壁古堡举行。作为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代表,山西凯嘉能源集团董事长路斗恒当天郑重承诺:凯嘉集团将把每年的4月15日定为张壁古堡的“文明守望宣传日”,并把每年“文明守望宣传日”的门票收入,捐赠给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张壁古堡,位于晋中介休市龙凤乡,前身是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军事坞壁,距今已经有千余年历史,是一处世界遗产级的珍稀历史文化遗存。
作为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军事设防村落,古堡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小村落,大文化”的鲜明特色。地面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关帝庙、真武殿、兴隆寺等五大神庙建筑群,宗教及其他古建筑密度之高,极为罕见,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到此后曾赞叹其“文物丰富,国之瑰宝”。著名文化保护学者冯骥才称赞它是“被历史遗忘的聚宝盆”和“中国北方古村落的活化石”。
经纬交织的院落街巷,气势恢宏的寺院庙宇,古朴素雅的古建民居,意趣横生的抱柳古槐。看着今天的张壁古堡,很难想象它被认领之前的模样:村民们或在千年堡墙上挖洞养殖,或将百年明清建筑直接拆掉建成水泥房,整个古堡千疮百孔。
“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山西凯嘉能源集团也是较早开始探索古建认领模式的开拓者之一,该集团积极参与张壁古堡文物保护,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既加快了文物保护的步伐,又盘活了张壁古堡旅游资源,实现了旅游开发反哺文物保护的良性循环,不断完善着文物保护利用的认领模式。
截至2017年,凯嘉集团已累计投资3亿多元,对张壁古堡旅游基础设施、要素配套完善、旅游管理服务、游览安全防护、文化研究发掘等进行了全面提升,初步形成了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餐饮购物、生态采摘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并于2015年年底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山西凯嘉张壁古堡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东东介绍,张壁古堡在保护和利用中坚持了三个原则:一是以“突出古村堡、复兴古村落、营造原生态”为要求,根据总体规划确定搬迁范围,尊重村民意愿,保持传统村落活态,避免“空心村”;二是尊重传统建筑风貌、传统格局与周边景观环境的协调关系,尽最大限度保护文物,重现古堡风貌;三是在堡内保护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将原住民重新“请进来”,保留恢复原始的民风民俗,营造文物保护的良好生态。
王东东说,他们还与文物局建立了联系、汇报制度,协同有关部门依法打击破坏文物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同时,通过举办展览、展示、讲座等方式,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引导群众参与和支持文物保护工作。
“凡是涉及旅游文化的项目,都将以‘对文物保护是否有利,对文化传播是否有利’为衡量标准,力求打造一个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标杆项目,力求复兴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传统古村落,力求让千年古堡活起来、活下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路斗恒的承诺让我们看到了张壁古堡的又一个春天。(记者 杨珏 通讯员 米雅璐)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阳光)
上一篇:北汽龙尚汽车有限公司落户黄骅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