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人,他曾被称为中国新闻界最具分量的“核潜艇”。当看不见他的时候,他在水下默默“潜航”。而一旦他浮出水面,一定就是对黑恶势力致命的一击。
他的一篇文章,曾把160多人送进了监狱,挽回了数万名股民几亿元的损失,也被黑社会悬赏500万要拿下他的人头…他就是拥有“中国调查记者第一人”、“中国八大风云记者” ,“中国梦践行者”,“公益年度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的王克勤。
6月12日,王克勤应邀走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站在“名记大咖进校园”的讲坛上,再现新闻现场,解构新闻事件,听亲历者讲述记者之路,也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干货满满的专业实践课堂。
应业内外同行的要求,北青网记者摘录整理此次演讲内容——
1
关于记者:
媒体人的责任就是打开“灯光”
见到每一个黑暗的屋子,我都是把每个黑暗屋子里的灯光打开。世界因为光明才美好,因为光明才减少犯罪,才会减少伤害。这恰恰是调查性报道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 王克勤
自1989年1月,王克勤从调任甘肃经济日报开始,先后在西部商报、西部发展报、中国经济时报、经济观察报做新闻记者25年,发表《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公选“劣迹人”引曝黑幕》、《甘肃回收市场黑幕》、《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山西疫苗乱象调查》等一系列揭黑性深度调查,在新闻界获得很高声望。
王克勤认为,记者的概念很好理解,记录的人就是记者,即时地关注、采访、调查、核实并报告新近发生事件、事实与真相的人。然而记者也有真记者、假记者与黑记者之分。
不同于“凡是没有持有新闻出版署署证的新闻从业人员均为假记者”这一普遍认知,王克勤认为:“说真话的新闻从业者就叫真记者,说假话的就是假记者。无论你是在什么级别的媒体平台,即便你拿了新闻出版署的署证。只要你说假话,你就是假记者。以记者的身份、以报道的名义,从事敲诈勒索、违法犯罪的新闻从业人员就叫黑记者。”
他在课上指出,记者有三大属性,一是记录者,二是守望者,三是报道者。记者也需要“三忠”,忠贞于事实、忠诚于历史、忠实于公众。王克勤强调,当你做职业新闻记者的时候,当你在做新闻报道的时候一定记住,切忌表达,不可以表达,你是报道者,在你的报道的文本里绝对不容许有表达个人意见和言论的内容出现。
还有一个关系,激情与理性的关系。好多人说记者到底应该是理性还是激情的,这个问题这几十年一直在辩论。王克勤认为,记者首先应该是激情的,在激情的探索下,再上升到后期理性的写作与操作。
“当哪一天我看到弱者受到伤害不再激动的时候,我就不配做记者,我将不再做记者。”这还是2006年,一位66岁老记者对王克勤说过的一句话,他至今记忆犹新。王克勤认为从职业角度来讲,记者要容易被所有新鲜的事物所触动,并产生强烈的兴趣感、探究感以及好奇感。一个记者如果很冷漠,对周边发生的事情漠然之,那你就不适合做记者。
2
关于自己:“傻、笨、轴、软”
“有人问,王老师,你怎么总结自己?我回答,四个字,傻、笨、轴、软。前面的三个字都源于最后这一个字,心太软,总要为民请命,去做很多别人认为傻、笨、轴的事情。”
——王克勤
王克勤并非一开始就从事媒体行业,他介绍自己,最初是个认认真真的宣传工作者。“省里的领导、市里的领导讲话,我拿一小本本在后面记。领导在那开会,我们在会议室角上认认真真地听。”
“那时候,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班子成员排名非常重要。领导的排序绝对不可以错误,领导的名字不可以错误,这是重大政治错误。”也是在这一阶段,王克勤了解到了什么是宣传。
然而随之发生的一件事儿,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那是王克勤刚到《甘肃经济日报》的时候,那时的他还是个20来岁的小伙子。一次,王克勤负责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来了一个70多岁的老大爷,带着俩人来替乡里反映情况。
老大爷反映了情况后,情绪很激动,“老人家‘噗通’一下就跪在地上,我当时是20多岁的毛头小伙子,70多岁的老大爷跟我爷爷的年龄一般大,我赶紧把老人家扶起来,但是这一跪就把我的人生命运的轨迹给改变了。”王克勤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依旧难掩激动心情。
之后了解老大爷反映的情况,王克勤在山里呆了将近十天时间。由于他的探究精神,什么事情一定要挖清楚、梳理清楚的特点。本以为是一个小案子,结果挖出一个大案子来。
“稿子完成后,请省委书记、省长等领导批示,然后乡里,包括县里的干部都被拿下,人民群众敲锣打鼓,送了一面锦旗。从此以后我这颗记者的心就一直在熊熊燃烧着,也让我走上了这条记者路。”王克勤表示,之后的自己接着类似的案子越做越来劲、越做越爱做,工作方法更是总结得一套一套的。
3
关于调查:“海采”呈现事实与证据
“你不是写小说的人,请记住你是呈现、报道事实的人。清晰地把事实呈现出来,把证据呈现出来。怎样来呈现事实?只有对资料的大量占有,才能还原事实真相。我一直讲的叫‘海采’,即海量采访。”
—王克勤
为什么每次王克勤的报道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王克勤表示,这是很多年轻记者都有的疑问,他说:“有的记者一年发上千篇报道,我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但终其一生也永远是写‘豆腐块’,写‘豆腐块’写一辈子。最后你当了一辈子的记者,你能不能说出你做过的报道?说不出来。”
王克勤认为报道不需要多,要“精、爆、响”。以《山西疫苗乱象调查》这一报道为例,作为一个媒介,我们在山西全省跑了半年多,从晋北到晋中、晋南整个山西省的调查,拿到真凭实据的是78户人家的孩子资料。这些孩子都是在接种疫苗之后出现一些情况。
为了要做好疫苗的这个报道,王克勤逼迫自己读了变态反应学,以及很厚的病毒学书籍。他解释道:“读这样的书并不一定能成为专家,我读这样的书的目的是要知道一些常识,见到疫苗专家,见到一些基层的医生的时候要说内行话。我曾经一度以来自北京的疫苗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的身份进行暗访。到人家家里去看孩子的材料、去调查实际情况,掌握证据。”
好多人说王老师,你胆子很大。王克勤表示:“其实我胆子一点都不大,我是一个胆子甚至有点小的人。做调查性报道做得愈多愈害怕。哪一个小小的细节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甚至给你自己带来一系列的麻烦。跟外科手术的大夫是一样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得很严谨、很细致、很仔细,这样你的报道才有力量。”
我们永远难以实现真相,我们只是在逼近真相的路上,不断地在接近真相。王克勤介绍了自己一个独特的调查方式,就是仿照询问笔录。我从九十年代就一直背一个本子,我的采访笔记本上有当事人签字、画押、按的手印以保证他提供的信息是准确、可靠、负责任的。他随便胡编,然后你就胡编写上去。不仅把你害了,而且把媒体害了,也把公众害了,也把其他人害了。让每一个人负责任地说话,这非常地重要。
对于记者来说,不要把自己当作小说家,自己一定是记者。怎样来呈现事实?只有对资料的大量占有,才能还原事实真相。我一直讲的叫“海采”,海量采访。这就涉及到新闻专业的问题,事实本位主义。负责任的报道,精准、扎实、细致。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严谨、平实、冷静,事实与意见完全分离。
北青网记者感言:
做人事、说人话,为人而努力,是王克勤老师能成为名咖的原因,也造就了他的一身正气。守护公众的利益,是他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坚守的原则。“以激情之心关注,用冷静之笔记录。”王克勤老师可谓是中国新闻界的标杆,他的专业高度和精神高度,都在感染着一代代的青年记者。
文中图片来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马宪超
来源:北青网
(责任编辑:雪霁)
上一篇:京东618战报:任天堂销量暴增 曾经爱玩单机游戏的少年回来了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