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工业被喻为“宏观经济稳定器”,对相关产业具有明显拉动作用。促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引导车企通过创新驱动,围绕市场需求,推出高质量的产品;另一方面要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汽车消费环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3万辆和188.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0.8%和16.9%,同比分别下降0.7%和4%,为今年以来第二个同比下降月份。不少人感到忧虑,如果接下来的“金九银十”还无起色,今年车市将告别10多年的正增长。
这样的看法似乎有些悲观,但“车不好卖了”的确是不争的事实。首先,我国汽车产销基数本身已高。经过10多年的高速增长,去年我国汽车产销已达到2900万辆左右,这不仅远超美国1700多万辆的峰值,也比欧盟20多个国家之和高出不少。同时,不少一二线城市的限购政策,还制约了汽车产销量的进一步增长。其次,部分消费者的购车能力被楼市挤压。近年来,三四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相当一部分人将资金投入到楼市,挤压了一部分车市的消费能力。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工业被喻为“宏观经济稳定器”,对上游钢铁、石化、橡胶、玻璃、电子和下游金融、保险、维修、旅游、租赁等产业具有明显拉动作用,因而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由产业创新和营造环境双轮驱动。
一方面,要引导车企通过创新驱动,围绕市场需求,推出高质量的产品。事实上,虽然车市总体不如预期,但并不是所有的车都不好卖。比如,7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万辆和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6%和47.7%;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同比增长85%和97.1%。进一步分析还会发现,并不是所有企业的车都不好卖。比如,今年前7个月,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达88.69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约43%;奔驰在华累计销量(含Smart品牌)达40.2万辆,同比增长13%。这说明,没有不好的市场,只有不好的产品和不善经营的企业,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另一方面,要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汽车消费环境。截至目前,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40辆,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考虑到能源、环境和交通等因素制约,以及网约车、分时租赁等出行模式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中汽协、国家信息中心和清华大学等单位的研究团队测算后均认为,我国汽车年销量峰值应在4000万辆至4500万辆之间。这意味着,我国汽车年产销量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然而,目前一些城市的汽车限购政策制约了汽车消费。有统计显示,目前八大汽车限购城市至少每年抑制了200万辆的消费“刚需”,约占当年销量的8%。尽管交通运输部提出,各地要谨慎采取机动车限购、限行的“两限”政策,避免“两限”政策常态化,已经实行的城市应适时研究建立配套政策或替代措施,但眼下不少城市治理交通拥堵时仍然采取了“堵”的思维。
事实上,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机动车保有量过大。美国纽约机动车保有量高达1000多万辆,日本东京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800万辆,但其交通状况和空气质量却明显要好于我国一线城市。这很值得反思。汽车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如何更好地改进道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让消费者买得起、用得起汽车并用得舒服,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也是促进汽车产业消费的一道必答题。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忠阳
(责任编辑:黄朝晖)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