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61年以来,电报传入中国,清朝政府架设电报线路试办电报,直至1879年李鸿章在天津大沽间架设军用电报线路,后又架设了天津至海军基地威海、旅顺和天津至上海的电报线路。中国最初使用的是明电码,后来中方逐渐在军事和外交通信中使用密电码,但当时的密码相对比较简单。更为不幸的是,中方不知道日本在甲午大战前两个月就已经破译了这种密电码。
中日甲午战争,中方之所以惨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方破译了中方的密码电报。
1894年6月,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兴,致函清朝驻日公使汪风藻。次日,汪氏以密码向清廷总理衙门拍发了一份长篇电文,该电文被日本截获,经过反复研究,日方发现了中国密电码的编排规律。一般密电码的使用期限,至少每半年要更换一次,而清政府一直使用这种密电码几年也不更换,所以日方能完全解读中方的电文。这些被破泽的电报,对日本政府确定战争决策,制定行动计划及马关议和期间对李鸿章放手施加压力,起了重要作用。
由干日方对清政府内部的虚实、陆军、海军的行踪等情况了如指掌,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也就成为必然。使得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然而在保密战线的历史上,中国也曾取得过辉煌的战绩。抗日战争前期,中国政府为接受密码被破译的惨痛教训,设立破译日本领事馆来往密电的检译所,并将我方密电码双层化。1940年,为了更有成效地开展破译工作,集中了一批高级破译密码专家,组成破译密码专家组,定名为军政委员会技术研究室。当时,国民党的情报系统的破译力量是相当强的,他们曾在珍珠港事件前截获、破译了日军的进攻计划。随后又破译了山本大将出巡的密码电报,并将情报通知美国空军,将山本一行8架飞机全部击落。
历史的教训仍未远去,随着中国的崛起,军工装备发展势头迅猛,一些西方国家加紧了对我国的窃密活动,手段层出不穷:利用网络木马、系统漏洞进行网络攻击;采取各种措施对涉密人员进行拉拢策反。军工企业作为国防科技的重要力量,涉密程度高,是被重点攻击的对象;从企业内部看,职工数量增长快,人员复杂,流动性大,保密难度高。而保密资格又是承担军品任务的前提条件,一旦失去保密资格就意味失去了承担军品任务资格,危及企业的发展。
很多军工企业靠自己闯市场,在民用领域市场与民营企业竞争激烈,商业秘密、技术秘密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建立适应企业发展形势的商业秘密保护机制迫在眉睫,直接关系军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建立保密长效机制,就要从源头上细化定密工作,梳理企业经营信息和技术秘密,梳理商业秘密和国家秘密的区别,降低保密成本;采取专利保护等多种形式,确保商业秘密安全;推广无纸化办公,借鉴先进的信息化手段确保信息载体受控;建立保密信用管理体系,激发职工保密热情,使保密手段多样化;营造保密文化氛围,普及保密知识,提高职工发现、抵御泄密风险的能力。
军工企业保密工作不仅关系企业未来,更肩负着国防安全的重担,通过实践和创新,努力建立保密长效机制,就是努力保住企业生存的基础。(文/李德东)
(责任编辑:罗婷)
上一篇:航天科工三院159厂青年职工:从苹果公司的传奇谈创新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