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上好思政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形成多门类、多角度、多功能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思政”的理论和实践较好地回应了这一要求。在所有学科门类中,艺术学在培养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基础上,凭借其特有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影响力,具有养成个体与群体正确政治意识、道德观、人格品质的独特教化功能。科学认识和发掘高校艺术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对于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形成具有特殊及深远的意义。
相对于高校其他课程,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艺术课程中都蕴含着独特的思政教育价值,但是究其根本,最大的特点在于文艺的价值追求和思政教育目标的内在统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首先,艺术求“真”。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艺术教育,其最高境界就是发乎本色、自然而然,越是自然的越能打动人。而高校思政教育领域也讲求“真实就是力量”,越是朴实的道理越能说服人。因此,在艺术课程中嵌入思政教育内容,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其次,艺术求“善”。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塑造的至善形象,具有震撼人心的精神美和人格力量,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良。而高校思政教育的最深层次目标就是打动人、教化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具有“触及灵魂”的力量。再次,艺术求“美”。好的艺术作品往往外在呈现出来是生动的、活泼的、有趣的,是美的,能给人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和享受。而高校思政教育也需要讲求以鲜活生动的形式来传播深刻的道理。因此,高校艺术课程中嵌入思政教育内容,以活泼有趣的形式阐发有意义的内容说理,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如何科学地发掘蕴藏于艺术课程中的思政教育之价值,使艺术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得以正确有效地发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迫切而深刻的课题。
加强艺术理论课程的内涵建设。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作为时代前进的号角,艺术是反映时代的,也服从和服务于时代。为了拓展其思政教育价值,高校艺术理论课一定要加强内容建设,把握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一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擦亮艺术理论的底色,用正确的思想与方法研究和讲授艺术理论,使学生懂得文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二是涉及具体艺术作品的理论讲授时,一定要结合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家特点,深挖其思想根源和创作过程,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以入脑入心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教育教学工作中。三是深挖音乐、美术、舞蹈等细分艺术门类的发展历史和中外比较,教导学生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加强艺术实践课程的平台建设。按照教育学的观点,任何知识、思想和价值观的传递,必须经过实践这一重要环节才能在辨别和选择中加以内化。因此,无论是从单纯艺术教育的角度还是艺术课程思政的角度,加强实践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一是要科学选择实践教育内容,重点挖掘红色艺术教育资源和反映新时代发展成就的艺术教育资源,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感受传承和发展的力量。二是要善于运用“反转课堂”的规律和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预先设定主题的艺术创作,将思政教育内容进行自然而然地传播。三是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宽艺术实践阵地和平台,增强艺术作品的传播力、吸引力、感染力,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体验中获得认同。
加强艺术欣赏课程的情感建设。在高校开设艺术课程,除了专业知识和技巧的传授以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欣赏艺术,让学生在艺术欣赏中涵养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怀,追求艺术的最高价值——真、善、美。因此,在系列艺术教育课程中,在艺术欣赏课程中注入更多的情感和温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在选择艺术欣赏对象时,要求我们以主流社会价值观作为选择标准,既要有一定形式的欣赏价值,更要蕴含着值得人们去咀嚼和回味的思想精华。二是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应当创设与作品相适应的人文情景,以提问、游戏、表演等形式将学生带入相应的艺术氛围当中,加深艺术作品的人文感染力。三是在欣赏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思考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及创作者对于人性有着怎样的追问,对国家、社会和人民有着怎样的价值,让学生在思考中将艺术欣赏体会转化为对主流社会价值观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当然,挖掘高校艺术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为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在精神上加以鼓励、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在培训上加以重视、在宣传上加以倾斜,更需要作为教育主体的艺术类教师自身能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苦练思想理论内功、钻研教育教学技艺,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引下,广泛而深入地发掘高校艺术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自觉担当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者:邱爱金,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飞云)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