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老人生命现象最新研究成果发布
2018年11月24日,“香河老人身体不腐26周年纪念活动”在河北香河举行,关注、关心、支持、帮助香河老人保护与研究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约1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纪念活动由香河周凤臣老人保护研究学会程霆会长主持,香河老人长子杨守德等家人参加了活动。
首先,受我国著名病理学家、军事医学科学院王德文教授委托,香河老人长孙、解放军某学院杨学强教授向来宾介绍了由王德文教授科研团队在2018年初完成的“关于周凤臣老人小腿肌肉组织切片分析报告”。
报告从人体病理学角度对香河老人身体不腐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对周凤臣老人小腿组织样本切片的光学显微镜所见表明,“周凤臣老人逝后25年(2017年)肌组织、以及散在的脂肪组织、胶原组织和血细胞结构均仍存在,且较清晰,与纪小龙教授提供的11年前(2006年)的切片相比较基本类同,其自溶现象均仍属于早期阶段”;对周凤臣老人小腿部骨骼肌肌组织样本切片的电子显微镜(即超微结构)所见表明,“周凤臣老人逝后25年(2017年)的肌纤维组织结构及其蛋白质成分依然完好,上述现象迄今为止尚未见有报道”。这些研究结论,对于确定香河老人生命现象在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和独有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后,举行了何训教授所著《修好——我读香河老人》一书的首发式,并由作者向来宾介绍了撰写该书的初衷与感想,回答了来宾的提问。何训教授是最早参加香河老人生命现象考察研究的专家之一,从1993年7月开始至今,历时25年。从去年11月至今年11月,历时一年,作者以随笔方式解读“香河老人”,撰写文章15篇,约6万4千字。《修好——我读香河老人》一书,通过对许多鲜活事例和珍贵资料的诠释,深入挖掘了香河老人生命现象的文化和精神的地位与价值,视野开阔,引人深思,为从传统文化角度深入研究香河老人生命现象,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和参考。
何训教授认为:香河老人是成人成己成万物的做人的道德楷模——(文化定位为道德),这道德是指文庙墙上的大字“德配天地,道贯古今”的道与德;香河老人是自觉完善和升华生命的精神的文明典范——(精神定位为文明),这文明是指开化成人、开化成圣的文,明良心的明。香河老人是:以“修好”来概括的,修好就是修良心、做好人;以修心(良心)为宗旨的;以在人生的各个角色中都成为榜样,成尊、成贵为标志的;以成人成己成万物为胸怀的;以自觉为基础的;以平凡为表相的;以默默成就的质朴为色彩的。
最后,程霆会长对纪念活动做了简要总结。他说:在去年围绕“香河老人生命现象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开展研讨和交流的基础上,今天,两位专家分别从社会科学(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医学)的角度给出了很有分量的最新研究成果,有突破、有创新。
程霆会长认为:香河老人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一生坚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修良心、做好人”,这正是何训教授在书中论述的老人坚持50年“修好”的核心所在,也是香河老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香河老人的“五句话做人准则”,是对“修好”的高度提炼,不仅契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自我升华之路。同时,香河老人还给我们留下了无价的物质财富:用26年的“不腐之身”,登峰现代科学(不朽生命),造极传统文化(民间肉身)。王德文教授科研团队的最新成果,从人体病理学角度对香河老人肉身组织进行了超微结构分析,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为科学解释这一罕见的生命奇迹开辟了新的途径,提出了新的见解。
参加纪念活动的来宾一致认为:香河老人生命现象的科学内涵和文化价值博大精深,呼吁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和研究,以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让中国独有的“生命之谜”为促进人类生命科学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背景资料】
香河老人名叫周凤臣,1992年11月24日晚停止呼吸和心跳后,身体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未经任何特殊处理,演化成为令人震惊的“不朽之身”,历经26年严寒酷暑考验,至今完好,成为历史罕见的生命现象和世界难解的科学之谜,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被社会各界称为“香河老人”、“香河肉身”。目前,香河老人安放在香河老家“香河老人故居”内。
(责任编辑:飞云)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