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为主的人类第四次技术革命时代,中国第一次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创造和启动新时代。时代的快速变化也抛给我们一个问题,幼儿园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让他们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适应未来。”12月6日,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首都学前教育现代化新征程——第三届首都学前教育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冯晓霞提出的这一问题,引起200余名幼教工作者深思。
课程改革:让幼儿获得适应未来的素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学前教育体系开始全面恢复与重建。改革开放的政策直接促使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发生,并成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和主旋律。
冯晓霞以40年来我国课程改革亲历者的视角,回顾了课程改革的基本历程:1978年开始重建学前教育课程秩序,上世纪80年代《学前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出台引发课程改革与反思,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分科教学向综合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转变。
综观40年的发展,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经历了从照搬国外模式,到进行中国化探索,再到独立生发本民族课程的发展进程。这一艰难的创业过程中,幼教工作者经历过、也经历着困难和徘徊,为此冯晓霞强调:“课改不是玩概念、变花样,也不是让幼儿园有一个新名堂、新标签,而是让幼儿获得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这是根本方向,不应动摇。”
从分科教学到综合课程发展,从关注内容整合开始一步步走向关注儿童整体素质的提升,40年的探索,冯晓霞认为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开始意识到,提升幼儿整体素质,培养能适应当今社会和未来时代发展需要的人的重要性,“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是人的创造性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教育可以让它的火花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它”。
评价督导:确保学前教育优质发展
在主题为“学前教育评价创新性实践”的分论坛上,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刘昊指出,随着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质量以及对质量的评价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应首先区分质量评价的目的和功能,既有服务于督导、监管、考责的外部评价,也有服务于幼儿园自我诊断和提升的内部评价,二者的内容、指标、方法、结果使用方式都是不同的”。刘昊及其团队的研究基于大量翔实的数据,对当前幼儿园内部自我评价的方法、内容、结果使用等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并就如何提升园所内部质量评价,提出了“将评价理论与我国幼儿园工作实际相结合”的研究路线。
“对幼儿园的督导评价就会带来导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督政科科长张永俊,分享了海淀区进行的“学前教育督导模式的创新性探索”。海淀区作为北京市的教育高地,率先进行了突出“高、实、精、弹”的综合督导工作探索,其中“高”要求督导工作水平要高、督学专业化水平要高;“实”强调督导要有时效性,解决真问题;“精”提出要对关键园所、关键问题实施针对性强的督导;“弹”强化督导要富有个性化,不能绝对统一和“一刀切”,从而突出重点和难点体现实效性。
专业培训:促进幼师建构课程能力提升
学前教育事业要获得发展关键要有一支能堪此重任的专业队伍。针对当前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的现实,在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实现“幼儿园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科学保教能力得到整体提升,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待遇保障进一步提高,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意见》将学前教育和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对新时代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顶层设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长期关注和研究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提升,该院高丙成副研究员在《幼儿园教师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研究》的报告中介绍,我国幼儿园教师有较为强烈的培训意愿,幼儿园教师培训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较高。但目前幼儿园教师培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内容缺乏针对性、形式缺乏创新性,并且培训机会和培训时间偏少。他建议:“应将幼儿园教师的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规划,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加快制定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培训标准,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灵活采用参与式研讨、外出观摩、听课评课、小组研讨、案例分析、课例研究等多种参与式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形式的多样性。”
政策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在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意见》的背景下,论坛对改革开放40年北京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进行回顾,并希望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开启学前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志宏介绍。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前教育处副处长郭春彦介绍了“十二五”(2011—2016年)期间北京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概况,分享了为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北京市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管理的意见》等一些新措施带来的发展和成绩。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沙莉作了题为《北京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绩效与需求分析》的报告,分析了北京市“十二五”以来学前教育获得了发展,包括加速构建并完善北京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学前教育学位大幅度扩充、“入园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学前教育经费来源多样、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持续增长,规模与质量并重,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基于此,沙莉及其团队对北京市学前教育未来需求进行了分析,团队预测未来3—4年内北京市在园幼儿数及其所需幼儿园教师规模将持续增长,在2021—2022年出现一个峰值,此后缓慢下降,又自2024年开始缓慢增长,2025年北京市幼教师资需求出现10年间的第二个峰值,为此该团队对北京市2016—2025年幼教师资需求量的预测形成了高、中、低三套方案。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上,北京市北海幼儿园柳茹园长、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李建丽园长等知名园长,分别从幼儿园课程改革、幼儿园文化建设等角度,对40年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总结和展望。福建师范大学丁海东等学者就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等4个分论坛主题,对当前学前教育研究与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大会还发布了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北京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报告(2011—2016年)》和《幼儿园教师“分层分类”专业成长系列培训教材》,启动了“幼儿园课程建设项目”。
来自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各区教委,国内高校、科研部门,以及数十家幼儿园的幼教工作者参加了论坛,参会人员并赴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北京市第五幼儿园、北京市六一幼儿院等8个分会场就不同的主题进行了交流。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常晶
(责任编辑:雪霁)
下一篇: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