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马拉松的兴起是国富民强的最佳表达

发布日期:2018-12-18 17:07:18 来源: 作者: 点击:496次 字号:增大 减小
  

      这几天,朋友圈又被马拉松刷屏了。

上周日,2018深圳国际马拉松圆满落幕。3万名跑者怀着对马拉松的热爱,为快乐而全力奔跑,跑过一处处美丽的风景,跑过这座城市四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深马”,无论从规模、赛事组织、赛事体验还是氛围营造,都达到了很高的标准,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震撼和感人的瞬间。

在中国马拉松饱受非议的时段,在中国即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这场赛事的成功举办,意义尤为特殊。

 

中国的马拉松被毁了?

一个月多来,国内马拉松相关事件频频引发热议,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并屡屡上升为社会舆情事件,特别是上个月,同在深圳的举办的一场马拉松赛中,出现了大面积套牌、集体抄近道、打包赛事补给等大规模违规现象,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另外,该事件也引起了西方外媒的关注,热衷于抹黑中国的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争相报道的同时,甚至用“极度羞耻”的字眼形容本次事件。

 

但更让人羞耻的是,一些国内媒体借用外媒的观点拼凑文章,攻击中国马拉松。

 

 

 

 

我们不清楚这些文章的作者们跑不跑步,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跪得太久了。

一段时间来,“马拉松太多了”、“马拉松是一场商业骗局”、“马拉松在中国被异化”等声音层出不穷。这场成功的“深马”和每一位跑者的好评,都是对中国马拉松质疑者最好的回应。

 

“马拉松热”的历史必然

今天是12月18日。

40年前的今天,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程。40年光阴流转,当3万名跑者跑过繁华的深南大道;当看到深圳从40年前的小渔村,到如今的高楼林立、人群如织;当想起中国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到改革开放后的快速腾飞;再回首37年前,从“北马”的形单影只,到如今的遍地开花,中国马拉松不正是国富民强最接地气的表达么?

体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近些年马拉松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也绝非偶然。

有研究认为,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国民对健康、休闲、娱乐的需求会飞速上涨,进入体育消费的黄金周期,许多城市将开始热衷于举办马拉松一类的路跑赛事,马拉松赛事将呈现爆发式增长,这被称为“马拉松周期”。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曾在西方国家验证过的规律也正在中国呈现。中国人均GDP 首次跨过5000美元门槛就是在2011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83 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计算约合5540 美元。正是从那时,中国的马拉松赛事数量开始迅速增长。

此后的数年里,中国的人均GDP持续增长。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伴随国富民强而来的,是中国马拉松赛井喷式的增长。根据田协数据,截至11月初,2018年我国已举办1072场马拉松类比赛,530万人次参加,中国已然进入了“马拉松热”。

 

此外,由于中国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和基础薄弱的体育产业,跑步作为最简单易行的运动,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限制,自然受到群众的青睐。同时,跑步爱好者们也需要展示自我的平台,需要通过以赛带练来提高水平,希望获得认可与关注,中国马拉松赛事的数量随之激增。

当然,随着赛事数量的暴增,一些问题也突显出来,赛事安全和赛事组织的缺陷首当其冲,再加上部分媒体的推波助澜,于是有些人视马拉松为洪水猛兽。可是,他们看到了赛场上的偶发事件,却没看到这项运动对于中国的巨大价值;他们抱怨马拉松赛的扎堆举办,却没看到马拉松现象背后的历史必然。

中国马拉松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方?

马拉松起源于西方,却在中国掀起热潮,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逻辑——那是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国人期望通过体育寻求民族复兴的缩影和延续。

1840年后,随着鸦片战争的失利,面对军事上的惨败,中国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要通过学习西方来救亡图存。作为一种军事训练手段,“西式兵操”成为最早引进中国的西方体育项目。

 

 

 

随后,西方的传教士在中国开始建立教会学校,创办体育刊物,举办体育讲习班,建造运动场,组织运动竞赛,陆续将田径、球类、体操等西方体育项目传进中国。

建国初期,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局势和国人孱弱的体质状况,体育目的主要在于强身健体,保家卫国,为经济建设和国防服务。

 

(来源:十三运官网)

195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在项目设置上有浓厚的军体色彩,如射击、摩托车越野、无线电收发报、航海、跳伞等项目。

1978年,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需要与世界的互动,来展示国家崭新的精神面貌。在这样的背景下,竞技体育成为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随着中国女排1981年首次世锦赛夺冠,1984 年我国首次参加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不断提速,为亿万国人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1990年的金秋,第11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举行,那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国际体育大赛,并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象与实力,激发了民众的自信和对体育的热爱。

 

在那之后,中国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惊艳了全世界。昔日的东亚病夫,早已成为了过去,在当今这个追求个人幸福和人生价值的时代,为了军事的体育,为了金牌的体育,都已不适合我们的国情。

中国需要一个个强而有力的个体,“更高、更快、更强”应成为每个普通人的运动理念,去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更积极的生活态度,体育强国、全民健身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在这样时代背景下,马拉松运动在中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拥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也终将会在时间的打磨下,日趋完善,越来越好。

少数杂音阻挡不了中国马拉松前行的脚步。今天,站在历史的交界线上,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时代,马拉松运动也正引领着中国群众体育大步向前。期待到下一个40年,当运动真正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流淌于血液之中,当人们发现自己的城市全年都有马拉松赛可以参与,当跑完一场半马或全马就像吃一顿早餐那么简单。

那时,才是中国马拉松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分享到:

(责任编辑:雪霁)

上一篇:蒙牛荣获“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品产业示范企业”荣誉称号

下一篇:Skyscanner天巡:“双蛋”冬季美食季 给生活“加点料”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