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观,几乎是北京提及率最高的社区之一。这个位于西北五环,占地面积34平方公里的超级大社区,因为昼出夜伏的潮汐人口,曾被戏谑地扣上“睡城”的帽子。
如今,规划建设文化居住区20年整的回龙观早已觉醒。再次走进公众视野,回龙观,作为新一代的“梦想之地”,正成为个体梦想、行业发展乃至区域增长的策源地、孵化地和集聚地,辐射影响深远。
人才的集聚和溢出,成为互联网行业和周边区域的造血工厂
回龙观因其生活、交通便利,房价合理,成为许多心怀梦想、不甘平凡的年轻人的据点。人口集聚,使回龙观成为亚洲最大居住社区。而真正集聚效应的产生,则有赖于人才优势的转化。
回龙观利用其特殊的区位特点,在人才竞争中逐步获得优势,并将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动能,对周边地区也产生了人才的溢出效应,海淀朝阳两区都是实际的受益者。
从地理位置上看,回龙观位于昌平,紧邻海淀和朝阳两大区域。居住在回龙观的一批又一批受过良好教育、拥有专业技能的从业人员,构成了海朝两区高新技术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主力军。
紧邻科技企业扎堆的后厂村、西小口和上地地区(百度、腾讯、新浪、网易、联想、甲骨文、IBM,滴滴、小米、金山等科技巨头公司集中驻扎,从业人口达到数十万,仅百度员工就超过4万人),回龙观也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名副其实的“造血”补给站。
要知道,回龙观清晨一次不大的交通拥堵或地铁故障,都可能对中国互联网行业造成一次短暂的“地震”。每一个清晨从回龙观出门的年轻人,和我们生活中的“打车”、“外卖”、“搜索引擎”、“阅读”……都可能产生千丝万缕的关联。
高学历是回龙观居住人群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现象的出现有着历史原因:1999年,国务院批复北京市《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将回龙观定位为“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新居住区”在1998年底回龙观的首批购房者中,教科文卫工作人员占比超过60%,甚至包括十几位两院院士。时至今日,回龙观更是汇聚了来自全国的高学历精英“安家”,其中也不乏海归与外籍人士。数据显示回龙观居民有近70%拥有大专以上文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16.4%,而相对应的北京市这一数字为37.3%与4.9%。李雪健、姚晨、胡玮玮、樊登、李大双、陈佩斯等各行各业的诸多名人也曾在回龙观开始自己的梦想。
卧虎藏龙的回龙观,为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输送着新鲜血液;反过来,这些居住在回龙观的“卧虎和藏龙”们,也对回龙观提出了新的需求。
在“程序猿”的眼中:“自行车道的公里数”可能直接影响了加班回家的通勤时间;在“工程狮”的眼中:“生活半径内的外卖口味”可能决定了每一个周末宅在家里的“风味”时刻;而“广告狗”的眼中:“独立书店和咖啡馆的品质”可能把控着每一个创意的水平。
挑战与机遇并存,孵化梦想的回龙观模式也将翻开新的篇章。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积极探寻人和人,人和社区之间的新型关系
在微博上有一个话题是“你和你的老公是怎么认识的”,一位网友的回答是“住回龙观的姥姥下楼扔垃圾,跟未来婆婆搭话,之后就认识了现在的老公然后恋爱到结婚。感谢中国好邻居。”
这个暖心的事例也侧面反映了回龙观社区里让人羡慕的“近邻”关系。在2017年3月北大与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人员发布的《郊区大型居住区邻里关系与社会空间再生-以回龙观为例》邻里关系报告中,我们能看到以下有趣的几点数据:
《郊区大型居住区邻里关系与社会空间再生》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2.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200040)
数据显示,8成以上回龙观居民在社区内有朋友,同时居民会询问和寻求帮助的重要关系网络成员,二分之一以上比例位于回龙观范围内。在这份调查报告的结论中,研究调查人员写到:“整体上看,回龙观具有典型城市邻里的特点,邻里交往较为浅层化,交往的主要形式以人情往来为主,但居民有较高的交往意愿,对邻里关系状况评价较好。“在人情愈加冷淡的城市里,回龙观人民这种让人艳羡的“近邻”关系,让人看到了温暖。
“回天有我”舞蹈巡游健身狂欢节
回龙观暖心社区的形成,少不了老中青三代人的共同努力。围绕着“家庭生活”为核心的老人和孩子在生活半径里找到“优”享晚年和快乐成长的空间。而曾经“睡城”里的年轻人们,通过社区举办的系列运动赛事,如“观篮高手”篮球联赛、创未来半程马拉松、回超联赛等走出家门,进一步了解社区,融入社区。这类既有观赏性又具有较好参与性的社区赛事活动,形成回天地区的特色体育文化IP赛事,成为北京市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让运动作为促进居民关系重塑的载体。
“观篮高手”3v3回龙观社区篮球联赛现场
创未来半程马拉松现场
连接不止于此。据统计,回龙观拥有238个(已备案)活跃于各个社区的社群社团,仅近两年就组织了累计超过5000场活动,十万人余次参与。在公共志愿服务方面,回龙观人的参与热情也很高,以回家创业图书馆招募志愿者为例,仅一天就有100多人报名,运营三年来,累计近400人参与日常志愿服务。
这种内生的、源源不断的连接,让物理意义上的“居住”有了生活的样子,也让回龙观人有了切实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正是基于回龙观人的共创共建和真实连接,回龙观真正成为了梦想的“家”。
美好社区计划落地回龙观,未来正在发生
2018年,备受关注的回龙观至海淀上地地区自行车专用路工程终于敲定于今年9月动工。该工程起点位于同成街与文华路交叉路口,沿地铁13号线北侧绿地布线,终点为后厂村路与上地西路交叉口,全长6.5公里;同年11月,北京地铁13号线“拆分”,将实现回龙观和天通苑横向打通的目标。交通的“大动作”将彻底摘掉回龙观“堵城”的帽子。而2015年回+双创社区及其旗舰项目腾讯众创空间同时揭幕,由此,回龙观这个曾经的“睡城”正式走进了属于他的“双创”时代,让回龙观人回到回龙观,完成人才反哺。
基础建设是社区营造外在的骨骼和硬指标,人才是社区的血液,回龙观能让人走出去 更让人走回来。让人才实现回流,形成良好的观内循环,最终实现社区自治,激发社区活力。
2018年7月11日,北京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了《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通过3年的行动、项目总投入近200亿元资金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宜居指数。在此背景下,10月,昌平区政府在回天地区启动 “美好社区计划”。这是一项围绕宜居社区、品质社区、法治社区、活力·友好社区、人文社区的构建,完善社会治理结构,焕发社区的生命力,提升社会治理品牌、形象及城市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并探索创新可持续的社区治理模式的工程。
说到这个举措,昌平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解释到,“中国在高速城镇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正经历着急剧的社会转型,旧有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这样的新时期我们需要新的社区营造,对城乡社区的社会关系进行修复乃至重构。‘回天美好社区计划’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我们将以推动社会共治为基础,让人们更深层次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重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重塑人与人、人与社区、人与社会的关系。”
回龙观社区共治主题沙龙讨论现场
配合美好社区计划,昌平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联合回龙观社会组织服务协会发起了“全球搜索回龙观人”活动。“回龙观人”,既是一个一个追梦的个体,更是千千万万奋斗者的群像。通过这一活动,我们希望“回龙观人”可以实现身份认同和情感归属,为身为“回龙观人”感到自豪,从而更新回龙观的形象,建立公众对回龙观发展的信心,让全球回龙观人一起参与到美好社区计划中来,用行动完成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作为美好社区计划的开幕礼,主办方将邀请全球回龙观人一起跨年,一起天涯共此时。
从“睡城”到“梦想之地”,回龙观人拥有的不仅是梦乡更有梦想。20年,7300个昼夜,回龙观见证和陪伴了无数的梦想在回龙观萌芽、开花、茁壮成长,成为一个致敬青春的地方。
20岁于人,正值青春,20岁于回龙观,也是年轻无畏、高歌猛进的大好年华。在这个时代里,有梦想你就了不起,而回龙观作为万众瞩目的梦想之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的明天会更好。
梦想照进现实,梦想就在此处。
回龙观,住过便不曾离开。
*资料来源
1. 中关村杂志,2016年4月,《回龙观:“睡城”迈入“双创”新时代》
2. 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3月,第36卷第3期,《郊区大型居住区邻里关系与社会空间再生——以北京回龙观为例》
3. 人文地理 ,2013年第3期,《基于活动类型的郊区大型居住区居民生活空间重构》——以回龙观为例;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李斐然,冯健,刘杰,李泽林
4. 《中国企业家》,2016年18期,《回龙观:睡城醒来》
来源:中华网
(责任编辑:雪霁)
上一篇:央视携手腾讯打造:《球球冲呀》带你领略改革开放40周年
下一篇:引领旅游产业发展新趋势 首汽约车获品橙旅游“创新共享平台”奖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