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师大:教育报国 声名远播
建校近百年来,一代代师大人秉持“精育良才、教育报国”的初心,筚路蓝缕,1956年起,先辈们以数理化生4个学系为根基,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急需的优秀人才,在全国树立了新乡师院的响亮名号。
1978年,时任院长李俊甫教授和卢锦梭教授恢复了溶液化学研究室。1983年,该实验室成为河南省高校第一个接受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单位。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姚从工、周希澄和张嘉宝、丁成杰4位教师获得了三项全国科学大会奖。
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的1985年,生物系石惠恩副教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化学学院渠桂荣教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原校长王健吉教授、现任校长常俊标教授分别在2010年和201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7年,河南师大被教育部确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11年获批全国文明单位。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2015年成为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111计划”高校。2018年初,学校一次性获批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2018年8月,河南师大牵头成立河南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联盟,并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长期以来,河南师范大学致力于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引领河南教师教育发展。
学在师大:教学优良 成绩卓越
作为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最高级别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中,河南师大连续7届在此项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团体成绩连续6届在参赛的全国45所师范大学中位列前三名,选手累计获奖比例位居全国第一名,并获得第七届大赛唯一最高奖——创新奖。
不仅本科教学水平高,研究生教育也十分突出。2012年,学校首届博士毕业生常钦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实现了河南省该项荣誉的零突破。根据近几年的中国大学评价,学校教师学术水平、教师绩效和办学性价比均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在河南省前三名。
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获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其中高等教育类成果1项,基础教育类成果2项,获奖总数位居全省高校第一,全国地方师范大学第五。同年,学校成功入选“国培计划”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基地,标志着该校中小学校长培训和培养工作跨上了更高平台。
2004年以来,该校有四名本科生先后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014年,学生创新团队被评为全国百名“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017年,师大学生彭昭杰获得跆拳道世界杯团体赛冠军。学校先后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校园戏剧奖、中国舞蹈荷花奖等艺术类三大最高奖项,成为全国同时拥有三大奖的唯一高校。
2008年,河南师大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单位”。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单位”。师大共有15个项目入选由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成为河南省入选项目最多的高校。
学科建设:点面结合 成绩突出
2015年,河南师大“化学”“前沿物理与清洁能源材料特色学科群”入选省级A类优势特色学科。2017年,在中期考核评估中两个学科均获得优秀。
2018年,河南师大获得8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量居全国高校第4位。同年,该校28个一级学科被确定为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
依托化学优势学科,河南师大“绿色化学与电源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功入选2017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实现了国家级创新引智平台建设的重大突破,这成为学科国际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在2017全球自然指数综合排名中,河师大居省内高校第2位、全国高校第51位、亚太地区高校第110位。2018年,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ESI综合排名保持全省高校第2位。
2018年4月,学校与来自哈佛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的多位人才签约,为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学校现有双聘院士7人,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千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百余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2010年,河南师范大学“创新药物及医药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创新团队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立项建设;2013年,“绿色能源材料”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培育团队,2018年列入教育部滚动支持计划,标志着学校国家级创新团队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来源:北国网
(责任编辑:阳光)
上一篇: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厦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庄稼汉来林德调研考察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