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一张警惕392所野鸡大学的截图在网上热传,截图中的内容显示北京邮电大学实际上为“野鸡大学”,文章中引用2018年6月26日人民日报微博文章“392所野鸡大学曝光名单”,转载媒体混淆原微博中关于“中国邮电大学”的提法,错误编辑刊载为“北京邮电大学”。对此,北京邮电大学和人民日报双双发声,北邮回应称系个别媒体混淆原意,人民日报回应表示,是个别媒体违规转载,而且还转错了。
媒体对“野鸡大学”名单进行转载,自然是为了避免考生及家长上当受骗,其初衷无疑是好的。但在转载过程中,误将正规大学列入野鸡大学名单,显然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在治理野鸡大学时,不妨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利用信息共享思维,形成打击合力。
根据报道可知,很多“野鸡大学”的名字非常光鲜,如果是不知情的学生或者家长,极有可能会被其蒙骗,进而报名就读。“野鸡大学”往往不能颁发学位、学历证书,如果学生就读之后,将无法完成学业,其青春年华白白浪费。因而,无论是从保护学生权益角度出发,还是从维护正规大学声誉出发,均有必要强力打击“野鸡大学”。实践中,如果其有骗取学费行为的,则可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有伪造学历证书、国家机关公章等行为的,也可追究其相应的刑事责任。
但遗憾的是,对于这些“野鸡大学”,除了公布名单,依法取缔外,似乎尚无更好的治理策略。虽然教育部门会定期发布“野鸡大学”名单,其效果却并不理想。这对政府公信、高校声誉、学生未来都不是好事。
对此,既要加大打击力度,依法追究涉事者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填报志愿时睁大眼睛,多查询一下高效的背景和来历。关键是,相关职能部门理当齐心协力,对“野鸡大学”形成围剿之势,让其没有作恶空间。如充分利用大数据思维,汇总正规大学名录,建立信息共享的数据库,供各地教育部门和考生及家长查询。在白名单之外,对公众多次举报、系统自动检测,经查证属实的野鸡大学列入黑名单并作出标记。
并有必要夯实搜索引擎等互联网主体的责任,当人们搜索某个高校时,如果系正规大学,则显示正常状态,如果系“野鸡大学”,则以醒目方式作出警示,标记电话、邮箱等联系方式。这样方能有效挤压其活动空间,让考生少走弯路,不被“野鸡大学”所蒙蔽。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雪霁)
下一篇:下调结婚年龄 须准确评估其影响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