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探访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金节

发布日期:2019-07-08 11:29:51 来源: 作者: 点击:349次 字号:增大 减小
  

  6月13日,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宝藏》节目再次让文物走进大众视野,多件国宝重器的前世今生展示在世人面前。中华五千年文明给江淮大地留下众多瑰宝。在安徽的多家博物馆内,也珍藏着许多“国家宝藏”。鄂君启金节、越王剑、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文府墨……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近日走进安徽各地博物馆,探秘这些“镇馆之宝”的前世今生。据已退休的原安徽省博物院鉴定委员会委员,藏品室主任赵礼勇介绍。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轨迹都让人为之叹服。

文物:鄂君启金节藏馆:安徽博物院

说起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楚大鼎”。作为楚国重器,无论从体积还是重量上,楚大鼎都被公认为安徽博物院八大“镇馆之宝”之首。但在业内专家眼中,另一件楚国宝物——鄂君启金节更是不可多得的瑰宝。在青铜方鼎造型的安徽博物院内,鄂君启金节安静地躺在安徽文明史夏商周展厅内。作为守护者,安徽博物院保管部主任徐大珍对鄂君启金节再熟悉不过了:“2300 年前的楚国商贸是什么样,这对鄂君启金节上的‘金色密码’给出了答案。”

农民挖土收获至宝

近日,记者来到安徽博物院,再次一睹鄂君启金节的“芳容”——深绿色的竹节形外观,中间一道凹糟,器面上写满金色的文字。

“在学术界,鄂君启金节更加受到关注,研究者也众多。”徐大珍作为国宝守护者,对鄂君启金节的前世今生十分了解。“它们在被发现时就震动了学术界。”

徐大珍告诉记者,1957 年4 月的一天,在寿县九里圩防汛护堤的工地上,当地两位农民在附近一个叫邱家花园的地方取土。

两人铲土时,忽然觉得铁锹铲到个硬邦邦的东西。蹲下一看,只见一个竹节形状的东西从土中露了出来。两人一边研究着这是个什么物件,一边继续扒拉着附近的土堆。没想到又连续挖出了三枚竹节形状的东西。

“用手摸是硬的,但具体是什么材质,当时农民只能判断这是金属质地的,上面的文字也看不懂,但金色的文字让他们觉得这几件东西应该是‘宝贝’,便带回家了。”徐大珍介绍,直到那年冬天,六安专区文物普查工作队在寿县开展文物普查工作,两位农民在动员下主动将四件宝物交给了工作队。“当队员看到这四枚竹节时,几乎都惊呆了。从材质和铭文来看,肯定不是一件普通的宝贝。”

经过普查队的初步观察:四枚“竹节”为青铜所制,其表面铭文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文字,并且当中都自铭有“金节”字样,而铭文中也提到“金节”的所有者是“鄂君启”,所以初定名为“鄂君启金节”。

“鄂君启金节从发掘出来至今已经有60 多年。庆幸的是,很快它的价值就被认定,并被收藏进博物馆,这么多年保存得也不错,基本没有大的修复。”徐大珍感叹。

“错金”工艺进行防伪

在安徽博物院展出的“鄂君启金节”共有两枚,长短不一,是商贸流通过程中的通关凭证。其中,稍短的叫“车节”,长29.5 厘米,宽7.3 厘米,厚0.7 厘米。根据铭文内容可知其相当于现在的“陆路通行证”。稍长的则为“舟节”,长31 厘米,宽7.3 厘米,厚0.7厘米,可视为现在的“水路通行证”。

徐大珍介绍说,鄂君启金节形似文房用具中的竹制“臂搁”,中间有一“竹节”,将器面分成两段,上长下短。“舟节”与“车节”器面各镂刻八条阴纹直线,作为铭文的直格界栏。器面上金色铭文排列整齐,“舟节”9列18行,共计铭文164字;“车节”9列16行,共计铭文148字。“这种竹节的形制前所未见,它为研究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和先秦史学提供了重要的文字史料,是研究先秦符节制度、交通、税收以及楚国的封君制度难得的实物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金节上的铭文采用的是一种“错金”的工艺。在器物表面刻出沟槽,用金线、金丝等镶嵌其中,经过打磨,使之与器面齐平。“金节上的铭文均为‘错金’铭文,可谓‘字字真金’,而且也算是当时一种防伪手段,作为商贸流通过程中的重要凭证,普通人很难仿造。”徐大珍介绍道。

金节为经商免税凭证

那么鄂君启是谁?这几枚金节上的铭文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徐大珍介绍,由于金节保存完好,字迹清晰,专家们很快“破译”了铭文内容。原来金节是楚怀王颁发给“启”的。颁发的时间是“大司马邵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也就是公元前323 年。彼时是战国中期,楚国繁盛强大,疆域囊括了半个中国。

节是古代一种凭信物,相当于后来的文书。从铭文“为鄂君启之府商铸金节”,可知“金节”是楚怀王为封君——鄂君启铸造的,为其经商之用。启是楚怀王的亲属,被楚怀王分封为鄂君,封地就在今天湖北鄂城一带。为了给启的商贸队伍一定的优待,楚怀王专门制作了这套金节,为启的商队打造了独特的通关凭证。

铭文又说“见其金节则毋征……不见其金节则征”,说明持此节贩运货物,沿途所过关卡不征税,享有免税特权。因此,金节也成为了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免税通关凭证。

这几枚珍贵的金节如何流传至今?“刚出土时推测可能是墓葬遗物,但后来专家学者们经过探讨和分析,认为它们更像窖藏出土。”徐大珍介绍,上世纪80 年代,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寿春城址进行勘测,表明“金节”的出土地点就在城址内,周围不存在墓葬,而附近则多次出土战国晚期窖藏,这意味着“金节”应当是窖藏之物。

铭文记载经商限制

虽然是楚国的皇亲国戚,又拥有楚怀王特颁的通关“金节”,但这并不意味着启可以随心所欲。实际上,这套金节对启的商队出行规模、航行线路都予以严格控制。

“比如铭文中对于商贸区域就有规定。”徐大珍告诉记者,舟节规定水路范围途经今天的汉水、长江、湘江等流域,车节规定陆路交通范围涉及今天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南部五个省的九个城邑。且只有从楚国都城郢都出发这一条路线。

在运送的物资上也有限制。“其中对于违禁物品有明确规定,现在看来也是非常严格的。”徐大珍介绍,铭文规定“毋载金革黾箭”,即指金、革、黾、箭等当时可以用来制造兵器的材料为禁运品,尤其不能运到与楚国交战的各诸侯国。

此外,舟节上规定水路运输是“屯三舟为一胯,五十胯,岁翼返”,也就是说,三艘船算为一胯,五十胯就是150 艘船,这就确定了一次运输船队的规模最多不能超过150 艘船。车节上又有“车五十乘”的规定,也就是一枚车节的有效免税额是50 辆车的货物量,50辆车上的货物都可以免收税款。

铭文中的“岁翼返”是指金节的免税期为一年,150 艘船和50 辆车上的货物,一年中在楚国境内往返不会被收取税赋,这样看来,携带鄂君启金节的商队每次出行都可以省下一笔相当可观的费用。

金节引发学术热潮

重获新生的鄂君启金节被藏入当时刚建成不久的安徽省博物馆,不久后便与公众见面。

1958年1月初,在开罗访问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接到华东师大教授李平心先生的一封信,信的内容正是介绍寿县出土的这四枚“金节”。李平心先生在信中不时流露出喜悦之情,并称此为“值得兴奋的好消息”。郭沫若先生看完这封信后很振奋,回国后即通过文化部文物局的协助,调看了四枚“金节”的照片和铭文的摹本,郭院长感叹:“真是如获至宝”。

在此前后,商承祚、于省吾、谭其骧、黄盛璋、裘锡圭等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都对“金节”抱以极大的兴趣,发表过多篇研究、考释鄂君启金节的论文。甚至一些日本学者也因鄂君启金节来到中国,和中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1959 年,省博四枚金节中的一枚“舟节”与一枚“车节”,和全国各地重要文物一起,被调拨到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只剩下了两枚“车节”。然而就在一年后的1960 年,在寿县以北八九十公里的蒙城县,文物工作者又征集到一枚“舟节”,并入藏安徽省博物馆。

“五枚金节见证了战国中后期的发展历程。”徐大珍说,如果不是金节实物的出土,你无法想象2300 年前满载货物的商队通行在中国中部五省的水陆交通网上,这五枚极富历史价值的鄂君启金节,是安徽博物院当之无愧的珍宝。

分享到:

(责任编辑:飞云)

上一篇:烟台金沙滩“星空马”被取消,6000多名跑者依然为公益而跑

下一篇:云朵艾杨创始人杨郑琪做客《态度》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