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雪、七月冰、八月封山九月冬、一年四季刮大风……”
流传在青海格尔木的这首民谣,说的是这里的天气。比这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稀薄的空气。进入格尔木以后,海拔就在2700米以上了,一般人到了这,都会觉得呼吸困难。
此外,青藏线上的事故率极高,极端天气会导致各种不可预知的车辆故障、车祸等。
2018年12月27日,快手用户“开卡车小辉辉吖”,在五道梁地区,由于柴暖燃烧不充分,导致两人缺氧窒息,扔下了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母亲。
不到一个月后,来自河北的另一名卡车司机在西藏那曲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
几天前,来自河北唐山遵化平安城的小伙子“西北专线唐老师”从拉萨回家时经当雄发生车祸,不幸离世。
……
常年在青藏线上生活的快手用户小马哥(快手ID:415903422)是青藏线上的一名修理工,他见过太多青藏线上的悲欢离合,对此感受深刻。
“可恨青藏线”上的流动修理工
卡车行驶在青藏线上,司机最担心的就是高反和车辆坏在半路。到了那里的无人区,你才会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小马哥的修理站在沱沱河唐古拉山乡,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时刻等待去接应和救援。
小马哥曾经也是一名卡车司机,这是他来到沱沱河的第8个年头。当时自己开车经过这里,感觉这里维修汽车的站点很少,就一个人跑来干起了维修。小马哥每次外出维修,都要带上氧气、药品和食物等。有时候,一去就是三四天。小马哥说,来到高原后自己一直严重贫血,且患上了关节疾病。
171cm的小马哥现在只有126斤。28岁的他看起来更像是38岁。
距离小马哥的维修站点有400多公里,是另一个维修站点。当卡车沿着109国道驶过格尔木昆仑物流园附近,很多人就会看到“护卡博士”(快手ID:L13897066661)的字样。
这里是刘华峰和弟弟刘华超在青藏线上开设的维修站点。此处距离格尔木市区更近一些,海拨在2600米左右,也是很多高反司机被送往格尔木医院时的必经之路。
小马哥和刘华峰兄弟因为日常工作的关系,非常熟悉。
卡车夫妇见到我们,抱头痛哭
独自工作的小马哥一年可在青藏线上修理卡车或救援卡车司机100次左右,而刘华峰和弟弟的维修站点一年外出修理卡车或救援卡车司机也有100多次。
小马哥说,在唐古拉山,有时候,你上个厕所,回来车就打不着火了;有时你住了个旅馆,早上醒来,车打不着火了。有一次,一个车打火打了两天才打着火。
打火需要燃料,不得已,他们有时需要去捡牦牛粪点燃打火;更严重时,他们需要用氧气瓶放出氧气点燃打火;还有一对卡车司机夫妇为了重新启动车辆,把车上的棉被、棉衣都烧光了……
在高原上做汽修,不止是对体力和应急能力的考验,有时还会面临人性和道德的考验。在天气万分恶劣、自己也需冒着生命危险的情况中,值不值得去?这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选择题。
有一次,刘华峰接到电话,唐古拉山有一辆卡车坏在那里。那时天上一边下着雨、雪、冰雹,寒冷加上路况极差,且路途遥远,单程路程就570公里,很多人也许不会接这一单。但刘华峰和弟弟开车开了9个小时到了目的地。已经有了严重的高反的卡车司机夫妻看到刘华峰赶来后,竟忍不住抱头痛哭。
对于车坏在无人区,还承受着高反和食物短缺等困扰的卡车人来说,能看到人,看到维修人员的出现,就意味着生的希望。刘华峰说,已经不知道多少次看到等待救援的卡车司机哭泣。
刘华峰和小马哥知道卡车司机在青藏线的艰辛,无论白天黑夜,都会有求必应,除非人手不够,路途遥远赶过去不现实。为了更方便地服务卡友,他们还拉了几个关于青藏线维修和救援的群。对于不能及时赶到现场维修和救援的,他们会通知让青藏线沿途其他维修站点的人尽快赶去救援。
刘华峰说,如果遇到严重高反的司机,他们也会记得第一时间拍下视频,然后联系警方和120,在救援的同时,寻求官方部门的介入,这对他们自己也是一种保护。
一面面锦旗背后,是一个个救援故事
在刘华峰和弟弟的汽修店里,挂了很多面锦旗,每一面锦旗都诉说着一段生死之间的故事。
“搬家有很多没搬过来,另外也有一些我们也劝他们不要送锦旗了。”刘华峰说。而在这其中,还有一面旗子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写着“感谢格尔木护卡博士刘华峰,爱心相助,品德高尚。辉妈妈携俩孙儿跪谢。”原来,这正是卡车司机“小辉辉”的母亲和两个孩子送给刘华峰的锦旗。
在去年年底,小辉辉夫妇不幸离世后,家属来到格尔木,刘华峰和“格尔木川陕物流张冬冬”(快手ID:zdd19880830)就全程陪同到派出所和殡仪馆,并一起帮忙寻找可以帮小辉辉送货到拉萨的卡车,以将小辉辉的车开回河北的车头。在小辉辉的卡车返回河北的途中,小辉辉弟弟担心卡车路上出现故障,难以处理,刘华峰还跟车一起护送回到了小辉辉老家。
常年奔波在外的卡车司机,他们对各自的生活有着深切的共鸣,而像刘华峰和小马哥这样在青藏线上的修理工,他们也感同身受。在这个群体中的一员遭遇不幸时,他们往往爆发出强大的凝聚力。
有你们在,我们跑青藏线心里才踏实
小马哥和太太一起在沱沱河村租了房子。他有两个孩子,大的9岁,小的7岁,但都在老家西宁住,一年中见不了几次孩子。刘华峰也有两个孩子,住在河北姥姥家。停下工作的时候也会思念孩子,但更多的时候,他们只能投入工作。
对他们来说,让他们感到生活重担的是工作,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价值的,也是工作。
在刘华峰发布的一条“五道梁救援出发”的快手下,最高点赞的一条评论是,“有你们在,我们跑青藏线心里才踏实。”
与卡车司机之间,他们是患难见真情。让刘华峰和小马哥有了很多卡车司机“哥们”。他们相互需要,也相互取暖。小马哥说,经常有找他修过车的司机,再走青藏线时,会给他带来家乡的特产。
小马哥妻子开的面馆,也已经是一个唐古拉山口的一个驿站。很多卡友来的时候都会打电话给自己,过来一起聊聊天,聊的话题也一般是路况、卡车、拉的什么货,最近生意怎么样,这趟多少钱之类。小马哥说,“跟亲兄弟似的。”
而刘华峰的维修店也已经成了卡车司机的休息站点。刘华峰骄傲地说,很多人都通过快手知道了自己,来到自己的店里。这其中包括很多快手上大家耳熟能详的卡车司机,也有很多自己的卡车司机粉丝。“云歌、欧曼老头、卡车亚萍、宝哥都来过我的店里。”
一个快手号=青藏线上的“信息中枢”
现在,如果遇到卡友失联或需要救援的信息,刘华峰会首先将救援信息和联系方式发到快手,并随时更新最新的救援动态,让更多的卡友看到;在找到失联卡友或成功救援后,再将求助信息隐藏。
如今,刘华峰在快手上拥有7.6万粉丝,小马哥有接近1万粉丝。他们的快手号在关键的时候也是一个发布救援信息的渠道。
小马哥则说,之所以开快手号,是希望让外面世界的人了解一下青藏线,自己在青藏线上是怎么工作,怎么生活的。
另外,也希望让大家知道,在青藏线坏车了不害怕,有他们在。而刘华峰说,快手有点像卡车司机之间扩大的“朋友圈”。通过快手,求助的信息扩散地更快、更广了,救援的效率也更高了。
在小马哥和刘华峰的快手上,最多的还有另一类视频,是告知前方的路况。青藏线是一条事故多发路段,经常出现大面积堵车。堵起车来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几天。很多卡友会因为看到他们快手上发布的前方消息而选择原地休整或做好更多物资准备。
小马哥和刘华峰等人的快手,在无形之中,成了帮助卡车司机的一个“信息中枢”。
34岁的刘华峰当时是因为弟弟人手不够才来到青藏线的。他说,来到这里的时候,他原来想的就是修修车赚点钱,但没想到5年青藏线的经历,竟然意外让他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刘华峰说,“现在去帮助别人,让自己快乐,也很有成就感。这是他来到青藏线之前没有体会到的。“
而谈到他们会不会把这个工作继续下去,继续在青藏线待下去,刘华峰说,他会尽自己所能。小马哥则说,他想一直在青藏线坚持下去,坚持到不想干的时候。
(来源:中国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阳光)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