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要新,阿胶要陈。
我国流传下来的这句俗语,道出了阿胶的保存价值,以及历史悠久的陈阿胶要比新阿胶药效更好这一事实。尤其是长江以南,民间有家藏“陈年老阿胶”的习惯,甚至有在墙洞里保存老阿胶的习俗。在阿胶发展至今的数千年历史中,提及这两字,不自觉地就会有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浮现出来。
东汉时期,阿胶就被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而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以阿胶为主药的经典验方多达50余首。如:黄连阿胶汤、胶艾汤等,沿用至今依然奏效,是流传千年的经典名方。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说,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唐代药王孙思邈在他所著的医药经典《千金翼方》中,说阿胶能“主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而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其经典著作《本草纲目》中更是称阿胶为“补血圣药”。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史书中记载的贡品阿胶,均为产自东阿县的正宗“东阿”阿胶,而这也就验证了陶弘景“出东阿,故名阿胶”的记载,同时也证明了“出东阿”则是正宗道地阿胶的必备条件。
而在现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滋补养生,而阿胶作为“滋补三宝”之一,更是凭借其突出的功效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而伴随着阿胶市场的逐渐壮大,市面上阿胶产品鱼龙混杂,到底什么样的阿胶才是好阿胶呢?其实很简单,正宗的好阿胶,它的发展历史绝对经得住推敲,产出的阿胶才能有“陈香”,而“出东阿”则是道地阿胶的关键因素。无论从哪方面看,东阿阿胶都是其中翘楚。
众所周知,东阿阿胶发源并盛产于山东省东阿县,东阿县地形沿黄河走向呈狭长形,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依傍黄河百余里,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正是得天独厚的地形才孕育出熬制东阿阿胶所特用的东阿水。东阿阿胶熬制所用水均取自东阿县地下水。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阿“有井大如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而沈括在《梦溪笔谈》记载称:“东阿亦济水所经,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用搅浊水则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皆取济水性趋下,清而重,故以治瘀浊及逆上之疾”。《神农本草经读》则说东阿地下水“较其旁诸水,重十之一、二不等”,“以之制胶,正与血脉相宜”;《本草纲目》有记载,“阿胶,以乌驴皮得东阿水乃真,真者不作皮臭,夏月亦不湿软”。这些典籍记载足以说明,熬制阿胶的水,只有东阿水才能满足。现代研究表明,东阿地下水立方米比一般水重3.8千克,矿物质含量则高于一般水质几倍乃至几十倍,正是这比重大的水,在熬胶时有助于杂质提取,更利于阿胶药效的发挥,而一旦离开这种高比重的水,杂质祛除不净,制成的阿胶则容易发臭。因此,东阿县地下水这种独特水质,决定了东阿阿胶与其有着根深蒂固的渊源,因此才导致熬成的胶块纯度高,色味好,易于吸收。东阿阿胶之所以品质上乘、疗效独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东阿县独特的水资源。
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东阿”阿胶得到了众多皇室权贵的一直认可。三千年后的现代,东阿阿胶则凭借其独特的疗效、悠久的历史文化、广泛的价值,被无数滋补养身人群所青睐,成为了现代人们的滋补首选。温馨提醒大家,选阿胶要慎重,毕竟,不是每一块阿胶都是东阿阿胶。
来源:中华网
(责任编辑:雪霁)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