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现代性的见证者,也是生产者。它在展示现代社会诸事业之成就的同时,也为它们提供合法性辩护。因此,博物馆不是一种文化点缀,而是为时代精神树碑立传;不只是收藏和展示文物,也在塑造当下的文化风尚;不是一种肤浅的休闲娱乐场所,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博物馆值得认真研究。
博物馆起源于现代欧洲,并随着现代性的扩张传到现代中国。博物馆林林总总,但数量最多、历史最久的那些博物馆大体可以分成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和科学博物馆三大类别。
广义的科学博物馆包括自然博物馆、科学工业博物馆、科学中心三种类型,狭义的科学博物馆往往专指其中的第二类即科学工业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收藏展陈自然物品,特别是动物标本、植物标本和矿物标本;科学工业博物馆收藏展陈人工制品,特别是科学实验仪器、技术发明、工业设施;科学中心(在中国称“科技馆”)通常没有收藏,展出的是互动展品,观众通过动手操作以体验科学原理和技术过程。
三大类别的科学博物馆既是历时的又是共时的。“历时的”,是指历史上先后出现——自然博物馆出现在十七八世纪,科学工业博物馆出现在19世纪,科学中心出现在20世纪。“共时的”,是指后者并不取代前者,而是同时并存。它们各有所长、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相互渗透。比如,今天的自然博物馆和科学工业博物馆都大量采纳科学中心的互动体验方法来布展,改变了传统上观众被动参与的模式。
中国的博物馆是西学东渐的结果。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相比,中国的科技类博物馆起步最晚。中国科学技术馆于1958年开始筹建,直到1988年才完成一期工程。近十多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国内的科技馆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截至2018年年底,已经或即将建成的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特大型科技馆共19家;所有省级行政中心都已经拥有自己的科技馆。由于政府财政资助,多数科技馆免费开放,也激活了公众的参观热情。
然而,与科技馆建设和发展的热潮相比,理论研究似乎严重不足。对什么是科技馆、应该如何发展科技馆等基本问题,我们缺乏足够的理论反思和学术研究。比如,我们尚未意识到,中国科学博物馆的发展跳过了科学工业博物馆这个环节,直接走向科学中心类型。缺乏科学工业博物馆这个环节,可能使我们忽视科学技术的历史维度和人文维度,单纯关注它的技术维度。再比如,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科学中心”的展教功能,我们缺乏学理支持,只有一些经验感悟;至于“科学中心”的局限性,则整体上缺少反思。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达成共识,甚至处在无意识状态,我们的发展就有盲目的危险。在大力建设科学博物馆的同时,开展科学博物馆学研究势在必行。
(作者:吴国盛,系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雪霁)
上一篇:电子竞技:一个快速崛起的新行业
下一篇:从单向到互动的知识传播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