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网连中国]告别“夜太黑” 多地逐鹿“夜经济”

发布日期:2019-07-17 23:36:04 来源: 作者: 点击:392次 字号:增大 减小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随着人们消费不断升级,发展“夜经济”成为国内众多城市的选择。7月12日,北京市商务局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的通知,到2021年底,北京将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

据不完全统计,除北京外,天津、上海、济南、西安、成都、重庆等多地也已出台文件,从旅游、餐饮、文化、交通等多维度培育发展当地“夜经济”。

餐饮:多地推出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饮

打造特色餐饮街区成为多地刺激“夜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其中,北京将推出10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在“夜京城”商圈和生活圈区域开展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创建工作;天津通过举办各类美食节活动,引导品牌餐饮企业延长营业时间;南京则鼓励餐饮企业推出“后晚餐时段”的针对性餐品和服务。上海试点在夜间特定时段将部分夜宵街、酒吧街所属道路调整为分时制步行街,并试点在夜间特定时段,允许有条件的酒吧街开展“外摆位”试点;西安也明确在规定的时间段,在红线范围内设置咖啡、茶、冷饮等休闲式外摆,供游客休闲、休憩。

文化旅游:鼓励开展夜间文娱活动

除了对美食的追捧,人们的精神娱乐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为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改善“白天看景,晚上睡觉”的旅游短板,多地明确要丰富夜间旅游、文化产品。

天津、济南、西安等城市从自身历史、风貌、人文特色等因素出发,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在夜间策划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戏曲、影视、读书会等文艺活动;北京、西安、成都等多地鼓励电影院、博物馆、书店、艺术馆等文化设施以及景区延长夜间开放时间;石家庄还放宽对文化娱乐场所经营服务项目审批条件的限制,鼓励夜间文娱活动的展开。

专家建议:孵化“夜经济”,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在全域旅游时代,游客要善于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点的美。”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夜间旅游是一种新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既让传统旅游资源焕发新活力,也创造出新的旅游吸引点和文化旅游产品;既可以提升城市、景区旅游资源和非传统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使用价值,也能够提升游客的时间利用率和旅游体验度。

河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陈璐分析,从长远看,政府部门在“夜经济”的孵化和支持上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另外,支撑“夜经济”的诸多新业态、新模式等,也需要快速发展。要真正变身“不夜城”,还需要让城市的夜晚“亮”有品位、“游”有内容。(于新怡,实习生张译方)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责任编辑:阳光)

上一篇:精耕“夜间经济”需创新与规范并举

下一篇:联合国报告说2018年全球8.2亿人挨饿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