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鄂西“笔杆子县”巴东县老笔杆子团队不忘初心再出发

发布日期:2019-07-31 11:20:55 来源: 作者: 点击:351次 字号:增大 减小
  

 一个群和它的“一群人”

(通讯员 张世涛 蜀水)千支妙笔,万篇好稿,这是30多年前巴东提出来的一项旷世宣传工程。当时县委宣传部对全县的通讯员进行专题培训。一时间,宣传巴东的“好稿”如雨后春笋,在州、省、国家级媒体大量刊出,巴东也因此被称为鄂西“笔杆子县”!

\

以文结缘梦回当年,笔耕不辍情系桑梓!

7月26日,曾经的“笔杆子”们回家了,他们以“巴通群”(巴东老通讯员群)为纽带,在华中凉都——巴东县野三关镇完成集结。

从“笔杆子县”到“巴通群”,三十年过去了,“笔杆子”们对文字的执著、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人的真诚完全没变,当年的“家乡宣传行动”已经融入他们的血液!

一记拥抱热泪两行恒久绵长的情谊

从武汉风尘仆仆赶到野三关的武大教授,巴东广播站第一代编辑,今年78岁高龄的董慧老师,在报到时看见已经等候在大厅的原巴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今年83岁的沈向东老师,突然加快了脚步,朝沈老直奔过去,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紧紧抱在了一起,泪水夺眶而出……

“您可还好。”

“还好还好,虽然身体有点顽疾,但心态特别好。”

这是整个笔会上最动情的一幕,两老的拥抱照片,瞬间在老通讯员群扩散。老通讯员蜀水写道:

这一抱,

一声呼唤,

时间凝固了。

这一抱,

半晌无语,

天地哽咽了。

这一抱,

全场惊喜,

世界感动了!

由于本次活动是老通讯员们自己发起,自费组织的,沈老率先报了名,他说:“费用我照交,身体不适不能全程陪大家,但我报到当天一定参加,我要等我的老伙计们。”

在老通讯员谭举先、陈代金、张安学等的牵头下,让“笔杆子”回家的方案七月初正式发布。

为了办好此次笔会,在野三关镇创业的老通讯员张祖举主动承担了后勤保障和联络协调工作,连续二十多天,从采访线路到车辆安排,从吃饭住宿到会场布置,张祖举处处亲力亲为,安排得细致周到。野三关镇当地的老通讯员们在各自的工作之余,时刻关注筹备组的安排,为“老伙计们”回家做好了后勤服务工作。

报到当天,沈老坚持在报到大厅等候从天南海北回家的老通讯员们,见面亲切拥抱、亲密合影,每个人微笑的脸上,在不经意间泪湿双眼。

7月27日晚,当篝火燃起,老通讯员杨政当场写下散文诗《我们的篝火旺旺地燃》:

阳光从树林的空隙里消退

翩翩的风夜空上起舞

空灵的鸟声竟在夜空传鸣

环顾你们

用笔触勾画生命的壮丽的你们

除了你们

我们还有什么

昼夜轮回

我们梦寐中醒来

第一缕阳光

把核桃的青春昂扬

扑撒了我们满面

车队挂满了金黄的图案

鸣响希望之号

向我们迎面驶来

这一刻

我们的篝火旺旺地燃

之后我们听到歌唱

祝福的声浪

在酣畅的彻夜狂欢后

心中充满了祝福

杨政的祝福是发自内心的,而沈老的祝福是感天动地的,沈老手撑着桌子,满含深情地说:“我已经80多岁,我乐观得对待着另一个世界,有一天我去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我一定永远守护你们,保佑我最亲爱的通讯员朋友们!”

一首原创国风颂扬默默奉献的大爱

“如今妈妈已离去多年,

她的嫁妆还在眼前在心上。”

26日晚的笔会主题活动上,从小酷爱唱歌的张祖举首发了他的第一支原创单曲《妈妈的嫁妆》。

“在今天这个有爱的时刻,在过去老朋友的见证下,我写给已故妈妈的歌今天在这里首发,我希望妈妈给我的爱,再回一次家。”张祖举的深情告白,加上老通讯员庄世琼慈祥的妈妈形象出现在MV里,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国风家训,孝道传承,对亲人的爱,对家乡的情,是对笔会主题“不忘初心·情系桑梓”的最美诠释。在老通讯员们相聚采风的三天时间里,大爱贯穿始终。

巴东融媒体中心记者刘休爱的妻子罹患乳腺癌,需要高昂的治疗费用。老通讯员们发起捐款和网络筹款,现场捐款超过了7千元,网络筹款达到了2万元以上,解决了刘休爱的燃眉之急。

在采访活动中,老通讯员们参观了国家级示范福利院——巴东县水布垭镇农村福利院,慰问福利院的院民和困难党员。老通讯员和老人们拉家常,看他们自己编排的文艺节目。一尘不染的院所环境、老人们把院当家自食其力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现场的每个人。

“虽然他们年龄大,没有儿女,还有的身有残疾,因为党和政府的关怀,他们的晚年有了保障,但这些老人们没有饭来张口,而是通过双手来维护他们共同的家。当下正是脱贫攻坚决胜阶段,如果每个身体健康的人,每个家庭都能艰苦奋斗、自食其力,何愁不能实现乡村振兴啊!”老通讯员们纷纷感慨,他们举起照相机和手机,要把这个农村福利院体现出来的精神传扬出去!

一台大戏文化惠民春风化雨的胸怀

“扶贫不只是给点钱给点物就行了,是要广大乡亲们的心里对生活有盼头!”

27日下午四点,湖北省民族歌舞团“文化惠民·精准扶贫”送戏下乡在野三关镇庙坪村西谷核桃基地举行,小品《精准扶贫》让父老乡亲开怀大笑之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小品里的现象和当年的庙坪村是那么的相似。

庙坪村是野三关深度贫困村之一,2009年,西谷核桃基地的田高勇开始带领村民开拓核桃产业化发展、精深加工及“互联网+”网销之路,村民们同样经历了由不理解、抗拒到支持的路子。

“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是湖北省民族歌舞团的品牌活动,让父老乡亲在家门口就能免费观看到高质量的文艺演出,是从巴东老广电人、省民族歌舞团团长燕冰的“梦想”。在燕冰当团长的五年来,该团文化惠民活动开展了800场以上,走遍了全州各个乡镇。

本次文化惠民的野三关之行,两天时间里,演员们冒着近四十度的高温,在高阳寨村、柳家山社区、明德外国语学校工地和庙坪村连续演出了四场,村里还结合演出活动,邀请省级道德模范向宏茂老师开展道德讲堂,表彰了村里的优秀共产党员、致富带头人、最美家庭和优秀学子。

燕冰曾经是巴东广播台的播音员,几乎播送过每个参会通讯员的稿子,他后来当了巴东广播电台台长后,跟这些通讯员们更加密切了。此次笔会邂逅“文化惠民”,是注定的前缘再续。

27日晚,当老通讯员们围绕点起的篝火欢呼的时候,西谷仙居里的一场“两山论坛”同样让老通讯员们激动不已,“国际鸟镇野三关·只比乌镇多一点”,来自州文旅局、硒资源中心和巴东县及野三关镇的领导齐聚于此,讨论这个避暑胜地、硒康养之都到底多了“哪一点”?打造成州域副中心,野三关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春风润物细无声,化雨施霖不求名。老通讯员曾经用手中的笔书写巴东,描绘巴东,推介巴东,如今再回巴东,每个人都被家乡的变化惊呆了。老通讯员饶自爱写文赞叹道:“文字相约,声音召唤!在华中凉都、在巴王水寨、在世界高坝、在国家示范福利院、在西谷核桃基地、在森林花海、在武陵酒都、在顺景房产,看过奇景,见过奇人,采访过奇事,拍过奇影,虽然气温很高,但老通讯员采访热情更高!‘千支笔、万篇稿’时代将再出高潮!”

一对“父女” 三代相聚 笔耕精神的传承

“爸爸,给你一瓶水。”

当我在太阳下拍照的时候,一个三岁的小女孩跑到我旁边,给我递上了一瓶水,我当时就被孩子这暖心的举动感动了。

缘分是奇妙的,给我送水的小女孩,是原巴东电视台文艺部主任陈代金的孙女,此前小女孩并不认识我,但自从25日我们见到第一面,小女孩就跟我特别亲近。笔会期间,她总是要跟我走一起,和我拍照,让我给她念老通讯员的诗歌,就连下车,她也要等我一起。

“你是我女儿,给我叫爸爸吧。”

“爸爸……”

我没想到,孩子居然脱口而出叫了出来。三天的日子很快过去,孩子已经和我形影不离,分别的时候,孩子还专门过来亲了我一下。

盛夏的天气很热,比这天气还热的,是“巴通群”里的交流。因为工作,蜀水不能亲自参会,他委托了他的挚友,带来了他对老朋友们的亲切问候;笔会发起人之一的张安学,他做好了前期的铺排工作,但因为家中老人生病,没能参与……虽然他们身不在笔会现场,但是他们每天都关注着笔会,他们的心每天跟大家都在一起!笔会还没结束,美文刊发的链接已经刷屏式的出现在群里,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政协网……数十家省级以上媒体纷纷刊发老通讯员们盛赞家乡变化的文章。

年过七旬的武大教授董慧和年近六旬的北京老通讯员胡祥琼在骄阳下拍摄,农民通讯员吴平、周宗国、谭祖国拿着采访本一路记录,成为了年轻通讯员们学习的榜样,巴东县纪委宣传部干部谭平发出感慨:“两天的耳濡目染,我不仅开阔了眼界,欣赏到很多精品佳作,学到了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知识。对我而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退休的老前辈、仍然在岗却即将退休的老师、还有像我一样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一辈,三代相聚,老通讯员们的精神在传承!

“我不作古,笔耕不停!”这是老通讯员谭正双在发言时放出的“豪言”,这也正是巴东老通讯员们坚守着的精神!

一记拥抱泪两行,三代笔友聚一堂。不忘初心颂祖国,梦回当年情谊长。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7月28日上午11:00,在野三关森林花海,老通讯员们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歌声穿越大山,越过江河,在祖国的上空久久回荡……


来源:网易

分享到:

(责任编辑:雪霁)

上一篇:悉尼啤酒项目第二季活动于总部澳大利亚悉尼开幕!

下一篇:我在19,你在哪儿?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