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就业季高峰,长三角、粤港澳、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等多区域大力度放开户籍“抱团引才”,人才之争烽烟四起。
日前,深圳市福田区出炉《关于进一步实施福田英才荟计划的若干措施》,73道人才新政祭出了杀手锏,既与大湾区战略高度契合,也和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协同共振。新政还构建更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在促进人才与产业高度融合、重构人才标准、全链条支持创新创业、思维逆转简化人才认定手续等方面打破常规,推陈出新。
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时空背景下,福田此番抛出的全新优才体系,有了海纳百川的广度,也有群英荟萃的温度,更有了与时俱进的高度。
作为深圳中心,面对持续发酵的各大城市“人才争夺战”,福田如何继续发挥与保持自身的优势,放大人才虹吸效应?现在,我们需要对“福田人才新政73条”做一次深度解码。
三年磨剑
“新”字当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深圳市首部区级成体系的人才新政,“福田人才新政73条”展示了福田区构建更加有效开放的人才体系的自信和“求才若渴”的紧迫感。
从16项拓展为73项具体政策,这份酝酿了一年多的《若干措施》注入了满满的诚意。
“构建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深化‘福田英才荟’系列政策,探索推动福田区人才创业天使基金、海外招商引智联络点和海归创业港等突破性工作,研究推出精准服务创新创业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的专项政策。”今年1月,深圳市福田区委书记吕玉印强调的人才理念,为“73条”的崭新出炉做出了最好诠释。
三年磨剑,利刃出鞘。早在2016年4月,福田人才政策1.0版“福田英才荟”发布, 16项人才措施全面推进,分解制定出46个配套细则,深入人才机制和政策创新,提出未来五年投入不少于10亿元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服务,为福田打造现代金融、专业服务、人文智慧、创新创业“四个高地”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这是福田建区以来第一份综合性人才政策计划。
“实施三年来,政策对引才聚才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两年,随着环境的变化,我区人才工作压力日趋增大。”一位内部人士如是坦言。
自我审视和反思,是一种底气,也是一种自信。据观察,十九大以来,北京、广州、杭州等地先后出台人才新政,尤其是今年5月以来,全国近百城频频发布人才政策。纵观之下,福田区原来的人才政策优势逐渐消失,一方面内容比较单薄,对科研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支持不足,对高层次人才支持力度偏低。另一方面,尚缺乏战略举措, 对科学家和科研项目的重要意义还缺乏认识,对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关怀和激励措施,没有专门支持海内外优秀人才来福田考察交流的政策安排,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建设缺少政策支持。与此同时,还欠缺完善的人才标准。福田区亟待通过重构优化人才政策,构建新型“福田人才标准体系”,促进人才与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
契合大湾区、“一带一路”等时代外延与内涵,时隔三年,在原版本的基础上,《若干措施》全面优化成为2.0版。
从1.0嬗变到2.0,更像一次化学反应。福田人才局负责人表示,新政从去年4月启动,历经一年多的调研、制定、征意、修改。一年之中,重点研究学习了中央要求和省市政策,对北京、上海、珠海及罗湖区、南山区等地政策进行认真比对分析;密集调研了区内外40多家典型企业,先后10余次召开协会组织座谈会,收集分析出近200条诉求和痛点。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优化调整,以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制定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专项人才“政策包”,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019年工作要点》相互契合,期间多次修改,反复论证……
两个版本的迭代演进,让福田此次抛出的全新优才战略,有了时代的高度。
筑巢引凤
这份厚积薄发的福田人才政策,到底多给力?
5大内容、20部分、73条具体政策依序排开,剑指人才引进、人才成长、创新创业、合作区专项和综合保障——这份福田区迄今为止最为细致的人才指引,如同教科书般厚重而详实。
围绕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服务好的核心点,琳琅满目的“条款”中,总能一款能和你“心灵感应”。
按照福田区的部署,首当其冲是“加大人才输入支持”。福田区大力支持用人主体自主引才,鼓励校企合作培训人才,同时也欢迎四方人才来深圳考察交流等。新政策将引进优秀项目放到了突出位置,对区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和获风投资金自主落户的优秀项目负责人进行人才奖励。此外,新政策还安排了基础性人才融入支持,为应届生、留学生和在职人才融入福田提供落脚阶段的支持。
“加大人才成长支持”,则是福田区应对“留得住”的思路。在具体措施上,明确支持高层次人才,同时也支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政策细化了支持对象,涉及成熟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负责人,以及实用型人才,其中实用型人才由企业举荐。金融、职业资格、商协会等专门人才也是明确支持的对象。
与此同时,福田也提出精准支持创新创业,并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
而直面“服务好”的问题,福田提出了加大人才综合服务力度,开创性开展人才住房保障工作,提出以货币化补贴为主,以人才免费短住、建设专门专业人才寓所、向政策外高层次人才定向配租为辅的住房保障模式,并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如果要用数字来佐证新政有多给力呢?也许更加直观:
☀推出深港创新合作区专项政策包,在深方园区工作期间获得世界顶尖奖项或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给予每人最高1000万元的奖励,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科学研究行为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支持
☀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技术团队核心成员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一线科研人员得到了充分的人才认可
降低“帽子人才”比重,贡献越大奖励越多
☀柔性引进体制外高层次人才,年薪可达百万
☀贯穿企业发展全程,精准支持创新创业
☀人才考察就有补贴,团队最高10万
真金白银,也许是招揽英才的有效方法。但是,对于福田区而言,却有着更为审慎而理性的思考,更注重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而不是一味的重赏和砸钱。
“我们希望放大财政资金的激励作用,绝不搞财力比拼,注意防范过度支持和重复支持。”相关负责人坦言,对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给予一定比例支持,既防止大包大揽,又能起到关键的助推作用。对获得产业资金支持的优秀项目,对项目负责人不再给予人才奖励,而是加强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优质服务,使人才感受到尊崇感,又防止了重复支持。
科学利用财政资金,放大激励作用,更是福田区执政思路的技高一筹。
高屋建瓴
关键词1:扣大局
激励尖端科学家,创新政策聚集高端人才服务湾区
没有格局,就没有未来。深谙这个理念,“福田人才新政73条”从制定开始就把视野延伸到大湾区。
据观察,地处福田区南部与香港接壤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大湾区规划纲要》中唯一定位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合作区域。“若干措施”制定的关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专项人才“政策包”备受瞩目。
借鉴香港及国际湾区人才服务做法,进行了多项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将“顶级科学家重金奖励、青年科学家培养、科研团队奖励和联合培养人才”等新举措在合作区落地,提供适应香港人习惯和需求的公共服务。携手港府港校联合培养人才,参照港府港校支持力度,提供额外生活补贴等,支持高学历或实用型人才来合作区从事研究工作,形成科研后备力量储备。
相得益彰的是,它也与《大湾区规划纲要》中“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合作”等大局高度契合,对《深圳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019年工作要点》中的“鼓励学科领军人才来深交流,支持高职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等内容都有完整体现。
关键词2:破常规
重构人才认定标准体系,与福田产业布局相融共生
人才认定思路转变,又是一个创新突破。“福田人才73条”一改过去人才认定、人才奖励两道手续,新政执行后,直接根据人才奖励进行人才认定,只需提交一次资料,极大简化办事流程和时间。
“73条”在人才认定标准设计上保持了与福田发展定位及产业布局的紧密衔接,强化了对福田区重点发展的人才支持。具体来说,在“福田英才”认定、创新创业支持、学术研修补贴等方面加大了对金融科技、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文化创意、工业设计、专门专业服务等福田重点产业领域的倾斜。
同时,对通行人才政策纠偏,重点强调贡献标准,有效降低“帽子人才”比重。进一步放宽了年龄、学历等的条件,强调了科研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技术转化能力;针对创造价值人群,不仅关注高精尖科学家,也加强基础人才的融入支持。
关键词3:全链条
构筑初创、成长、成熟企业全方位扶持体系
由于产业集聚特征,福田区拥有大量的初创和成长类创新企业和人才,可谓藏龙卧虎。
在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方面,“福田人才73条”构建了全链条支持体系,不仅按照初期创业规律,从创业起步、共享人才、品牌推广、商业模式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等关键节点给予精准支持,还利用金融产业优势,通过天使基金加大对优秀创业项目的投融资服务,帮助人才项目快速发展。
数字也许是最好注脚。按照政策,渡过初创期、连续两年综合贡献增长率达到20%的成长型企业,按照上年增长部分10%,给予负责人或技术团队负责人最高20万人才奖励;重点法人企业按照企业综合贡献的0.2%,给予企业负责人或技术团队负责人最高80万元的经营管理人才奖。
对于海内外创业精英,同样能得到政策链的支持。首创设立海归创业港,给予进驻企业租金优惠、投融资服务、上下游产业资源对接、公共服务等孵化支持。新增“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支持,为粤港澳青年创业提供量身订制服务。
关键词4:接地气:
政企双向培养,推动社会力量在人才工作中唱主角
社会力量和社会企业,是历练人才的“磨刀石”。
读透这一层内涵,“福田人才73条”创新了人才培养交流机制,支持政企人才双向培养,党政人才可到企业挂职锻炼,企业人才可双聘到政府部门。每年遴选福田英才到党政机关挂职锻炼等,并采取措施支持机关柔性引才,对于专业性强又确有需要的机关工作岗位,采取聘用制柔性引进体制外高层次人才,原则上年薪不超过100万元,而且采取的是一年一聘或一事一聘等灵活聘任方式。
福田之痒
福田一直是中心,从未离线。
人才的风云际会,正是福田之福。
实际上,谁是深圳的中心,一直伴随“东移西进”迁移步调而争议不休。由最初的罗湖区人民南、国贸片区,而后到福田中心区,再延伸到南山。如今,宇宙中心龙华、后起之秀前海中心、宝安中心……这些区域纷纷被人们视为新的城市中心代表。福田究竟是减压还是加压?
在深圳高手过招的“区域格局”下,福田的魅力几何?人才引擎是否还可以感召八方英雄?
坊间有人担心,福田或将重蹈罗湖的历史,被其他城市中心所替代。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提醒,深圳呈现泛中心化格局,中心分化了,如前海中心是肩负国家使命的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中心,龙岗设计为推动深莞惠一体化的区域化经济中心。但福田作为城市中心,肩负着承载城市中心发展的使命,这是其他中心不可替代的。
这番观点可谓掷地有声。互为佐证的是,2016年4月发布的《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深圳市政府给福田区的发展定位为“打造金融高地、专业服务高地、创新创业高地、智慧人文高地,建成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和首善之区。”
换而言之,福田一直是中心,从未离线。
但是,偏重金融、科技的“产业偏科”,也成为一些人才和学者的隐忧。日前,《中国区县专利与创新指数》发布,“中国创新百强区”深圳独占4席,福田区在全国排名第7位。数据还显示,福田区的国内专利申请总量(2018年数据)为20971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2702件,这些数字,彰显了福田在专利领域的综合研发实力。福田区还集聚了76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占深圳近半,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也落户福田。作为深圳中心的福田,其实并没有“偏科”。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和积极的要素。”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福田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实现了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贡献率四个“大幅提升”,在推进全区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人才的八方汇聚,注入了一支定心丸。
城市之争
对于立足大湾区的福田而言,它所面对的不仅仅是深圳各区的竞合关系,更要把视野推向全国。
从2018开始到现在,全国有不同级别的超过100个城市发布了人才政策。北京、上海、广州也针对高端人才局部调整引进条件,二三线城市则成为力度最大的人才引进城市。送房、送钱、送户口,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细数几个和深圳人才结构和战略产业相对接近的城市。自2017年武汉提出“5年内留住百万大学生”的口号后,降低了大学毕业生的落户门槛:毕业3年内在武汉就业创业普通高校毕业生无须买房即可申请落户。
去年1月,西安将提出了23条人才新举措,计划5年内引才育才100万人。还进一步放宽部分户籍准入条件,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毕业生均可落户。
去年5月,天津市宣布启动“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放宽对学历型人才、资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和急需型人才的落户条件
2019年春节之后,各地人才政策密集出台。仅2月11日至15日,就有常州、海口、西安、南京、深圳5个城市出台人才引进新政,其中4个城市降低了落户门槛。 。
2019年2月,南京公布了修订后的《南京市积分落户实施办法》,40岁以内本科生及以上学历直接落户,可申请3年住房补贴;放宽了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证规定,还宣布对高层次人才提供可申领不少于300万元的购房补贴。
今年8月初,杭州宣布调高了应届毕业生的生活补贴:本科1万,硕士3万。
作为深圳的重要对标者,2年来上海先后实施12项国内科创人才引进新政,累计引进国内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逾7.5万人,其中通过科创人才引进新政引进的重点人才近9000人。
中原地产分析师认为,2019年人才新政的新特点是:各级别城市基本全面开花,人才标准继续降低,很大程度已经开始变成了劳动力之争,并演绎了“无门槛落户”“先落户再就业”“亲属可投靠”三大关键词。
面对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战”,各地政策异曲同工的宏观棋局之下,深圳落户政策最为宽松、补贴力度最大的优势,正渐行渐弱。以福田为代表的深圳,还有多少核心竞争力?福田区的人才指数,还能否保持高位运转?
实际上,“人才热战”背后的冷思考下,福田的人才磁铁效应依然强劲。
“人才不能尽其用,是人才争夺战中存在的风险。”有人力资源专家认为,抢人才不是目的,让人才为城市发展发挥作用才应该是城市抢人才的初心。但让人才真正留得下,并不是仅有大幅度地吸引政策就可以解决的,还要考虑能不能用好人才并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而这一点,福田区在政策细则中有了前瞻而详尽的考虑,悉心的照料。
聚才视野的广度,也是福田的超然之处。依托大湾区的时代机遇,“福田人才73条”拓展了用人方略的视野,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深港人才聚集,为科技创新跨境合作提供人才支持,重金培养国际突破型人才,创新推出人才创业天使基金,面向海内外人才设立招商引智联络点,设立海归创业港,让各类人才的舞台,相比其他城市区域有了演绎的高度和力度。
勇于反思,自我审视,也是福田区的一大“秘笈”。鉴于过去实施的人才认定标准以学历、头衔为主,与发展定位产业布局衔接不紧、人才认定不能客观准确反映人才综合实力等弊端,福田区也大刀阔斧思逆转维,进行认定体系重构。
对人才的尊重,对人性的光怀,更是在“福田人才新政73条”中明显传递了温度,这也是福田有别于更多城市的思考维度。
“我们希望以综合优质的服务对给予人才尊崇感获得感。”一位制定新政的相关人士介绍,这次人才新政,将提升人才尊崇感获得感放在了格外突出的位置,强调将企业家、创业者作为人才支持重点对象,赋予福田英才政治引领、人才举荐、住房支持、公共服务、人才研修、医疗保健、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养老服务、文化活动、人才入户等优先权。
毫无疑义,这些都是福田人才政策特独具匠心之处,也是召唤全国英才的底气所在。
人,总是需要一点感应道交。福田区政协委员、著名文化学者胡野秋一言蔽之:福田人才新政在思路上重视人才的获得感尊崇感,体现了政府与人才之间位置的转换,是一种换位思考,“只有人才在这里有存在感、成就感,人才才能引得进,留得住,做得好。”
未来之许
以心方可换心。
对于人才的态度,可以从“福田人才新政73条”中读懂福田区的虔诚之心。
十九大报告曾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未来,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人才无疑是城市发展最关键,也是最急缺的要素。
珠联璧合的是,来自官方的大数据:福田的人才政策1.0截止2017年底共奖励人才10552人次,2018年全年人才奖励达到13765人次,增幅30%;截止今年5月,福田人才政策16条已惠及24317人。
刚刚崭露头角的人才政策2.0,聚变能量或更加不可估量,蝴蝶效应愈发彰显。
按照部署,“73条”新政按部就班,预计今年9月1日将正式执行。独树一帜的人才新政,将重新定义福田的人才竞争力指数,也成为“来了就是深圳人”城市名片的最好诠释。
可以期许的是,伴随福田区人才新政这部驱动引擎的重启,未来将改善福田人才创业环境,增强人才政策的磁吸力,让福田真正成为国际一流的人才汇聚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也为深圳乃至中国探索“人才虹吸”的全新蓝本。
来源:搜狐汽车
(责任编辑:阳光)
上一篇:他来了!“国民神车”哈弗H6带着74个销冠飞驰而来!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