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是个很大的词,却体现在日常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教孩子学会遵守规则。这是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学习的,小学阶段要求更严格,一直到初中、高中、大学,到参加工作,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按理说,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最多的就是规则要求了,然而为什么这些演员、这些年轻人却屡屡因为规则而出现让人遗憾的行为?
家长们要警惕的是,在该建立孩子规则意识的时候,不要只追求成绩;在该树立孩子遵纪守法意识的时候,不要给他报太多兴趣班!但不能否认的是:相对规则意识,很多家长在生活中的确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和才能培养。
不当“法官式”父母
中国的学龄前孩子在学什么?三件事:学拼音、学认字、学算术。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成长耗尽心血,婴儿期教走路、教说话、上早教课,幼儿期要启蒙英语、钢琴,要认字、会计算,上小学要有才艺和运动特长,初高中要获奖证书,要考重点中学、好大学。
孩子们被逼着要求懂事,只要看到谁家的孩子有“懂事”的行为,立马就说:“你看人家孩子……”。一门心思想要自己孩子马上就像个大人一样,提高学习成绩,懂文明礼貌。似乎孩子只有像个机器人一样不停的学习,才是“正道”。在这样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依赖家长。
破坏规则不自知——巨婴行为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就像长不大的孩子一样,在生活中,会经常出现年轻夫妻互相抱怨的现象。比如妻子抱怨丈夫:“你就不能少打会游戏,做做家务陪陪孩子吗?”丈夫一脸理所当然地反驳:“家务你不是都做了吗?孩子有我爸妈看着,你一天就知道逛街,哪一样耽误你了?”
遇到这样的年轻人,小编会在内心里冒出俩字——巨婴。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或者不愿意主动遵守社会规则,都是“巨婴”的表现。
没错,小时候被逼着懂事的孩子,长大了得以张扬个性,就成了长不大的孩子。明知道应该遵纪守法,怎么就“情绪失控”了?明知道自己已经为人父母,怎么就不愿意负责任呢?因为他没有习得一个成熟的心智模式,来面对这个世界的规则。
家长全然为了孩子好的教育方式,居然养育出了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家长何其无辜,生了孩子就得养,养大了就得教育,那怎么教育才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呢?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不管是知识类的课程、文化类的课程甚至是特长类的课程,都不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最急需学习的课程。一个孩子学数学,不论从3岁还是6岁开始,都不会对这个孩子今后的数学成绩有太大影响。
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在7岁以前没有获得良好的心智教育,孩子的心性缺陷不能得到弥补、智慧不能得到全面开发,等到这个孩子到了7岁以后,几乎就没有任何更好的办法提升他在心智方面的水平了。
工业文明开始以后,一种让孩子心性完善、智力开发的教育培养方式在英国开始流行,并在瑞士得到了深度的研究,之后在全欧洲获得了全面的推广,这就是我们今天很多中国人都听说过的沙盘游戏。
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专家对儿童心智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欠缺,尽管从2013年开始教育部就连续出台了多个文件,试图在我国整个幼教系统推广沙盘游戏的教育方式,但也没能在中国的家庭中有效落地。
普华集团自2015年起,就针对目前中国学龄前儿童在心智教育领域方面的完全空白,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把西方的沙盘游戏和中国的文字启蒙两种心智教育方式有效融合,开发出了中国首套针对学龄前儿童(3到6岁)的实施个性化心智教育的人工智能产品——智汇糖儿童心智成长教育系统。该系统通过沙盘游戏探索孩子的思维习惯,使用中国文字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使用现代化的心智教育手段,达到弥补孩子心性缺陷、挖掘孩子智慧潜能的目的,为中国所有的适龄宝宝创造心智教育的成长奇迹,让“3岁看小,7岁看老”的中国传统心智教育“警言”不再成为空话,让中国千家万户的孩子们真的做到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优秀的第一要素是——心智成熟。一个人,即便不优秀、不杰出,一辈子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可只要TA心智成熟,也可以过内心充盈、精神富足的一生。而这,或许也是高级人生的一种?不是吗?
培育一个心智成熟的孩子,远比培育一个仅仅成绩分数高的孩子更重要。
来源:中华网
(责任编辑:雪霁)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