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兴安县华江瑶族乡桐子坪村迎来近200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同心·共铸中国心”的医务志愿者,他们此次兴安行除了要为当地百姓提供健康帮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熏陶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议程,就是来到桐子坪村——未来“中国健康好乡村”项目的实施地,近距离感受这原生态的人文力量。村里的老人说:“已经记不清,上次村里来这么多人是什么时候了……”
兴安县华江瑶族乡桐子坪村是瑶族36支中的过山瑶村落,1952年土地改革时,居住在山林里的瑶族人响应党的号召,纷纷下山,在附近的平地上修建村落,不在“吃尽一山而他迁”,正式安定了下来。
从村口向内,一座座新式砖房错落在稻田边,与汉人村落几无区别。在村小组长赵兵的带领下,我们继续向村子深入走去,去寻找一座传说中的瑶族民居。
顺着大路向前,穿过稻田,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年代感十足的房子呈现眼前,大门上依稀还看得见主人家从山上搬迁下来那个年代特有的标语印记。
咋一看,眼前的房子与汉人房子没有太大的区别,走进一瞧,明显看到这纯木结构的房子是一楼一地,楼下楼下住人,中间为堂屋,供奉着神台,是最核心的地方,左右两间房,是卧房,堂屋背后是内屋,主任在内屋中间挖了一个浅浅火塘,用一个三脚铁架支起一口炒锅,火塘的正上方吊着一个铁架,上面挂满了腊肉,瑶族人家会充分利用火塘的烟熏制作腊肉,烟熏越久的腊肉越是醇香。
赵兵说,传统的瑶族人家是没有专门厨房的,围着火塘做饭做饭,在一旁的矮几上吃饭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抬头向上看去,房子的二楼上明显看得见储存的干柴和粮食。说是二楼,其实只是用木板在房子的中间位置搭的一个阁楼,屋内并没有封死,主人家从堂屋打了一个木梯便可以上去了,二楼是瑶族人家的粮仓和储物间,瑶族人还会在二楼正面开一扇门,既方便进出,又能通风。
今年79岁的老奶奶赵玉英是这栋瑶族民居的主人,在她的印象中,这栋房子早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而是在当年“地主家”的房子上面拆建而成,还经过几次大修大建,瑶族民居特点也在一点点的减少,已不复昔日模样。
说起以前这些变化,老奶奶并不见悲伤,因为在她看来,修房子是好事,能住更好更新的房子是一间幸福的事,至于住瑶族民居还是其他的房子,有时候,并不是那么重要。
离开老奶奶的家,这栋还保留着一些瑶族特色的民居逐渐慢慢地看不见了,就像其他不断消失的瑶族民居一样。如今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瑶族民居都是复原的,或者以商业为目的开发的,瑶族人越来越少自发修建瑶族民居了,除了有一点点伤感以外,更多的应该为他们感到高兴吧。
砖瓦房并不是他们数典忘祖,而是他们过上了更美好的生活,住上了更加方便、更加舒适的砖瓦房,是进步,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过去、忘记传统。“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来源:中华网
(责任编辑:飞云)
上一篇:北森重磅发布企业级软件App Store打造HR领域全生态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