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管家智慧出行实验室通过大数据统计、公开资料整理,分析京沪高铁和京沪空中快线在通勤时间、票价、运力、班次等方面的数据,以及背后运营公司的财报,力图揭示这条“交通黄金线路”的运行状况和价值所在。如今这两条线路运营状况如何?哪个更赚钱?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哪?通过以下数据,我们会有更清晰的认知。
双方投入最精良运力 高铁带动力更强
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京沪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约占全国铁路总营业里程的1%,全线发送旅客19197.06万人次,占铁路行业总发送旅客人次的 5.69%;客运周转量完成885.86亿人公里,占铁路行业客运周转量的6.26%。
航班管家统计数据显示,9月29日-10月28日一月内,京沪空中快线往返航班均超过1500架次,单向总运力将近40万座;高铁由于单辆车座位数更多,尽管京沪高铁往返均超过1400列次,单向总运力却将近160万座。
与此同时,民航和高铁都将投入最精良的运力投放在京沪线上。民航方面,空客A330宽体客机航班量占比接近40%,这在国内航线中绝无仅有。此外,波音747、777、787等机型也投入到京沪航线上,让旅客的出行体验提升不少;高铁也不逊色,容量更大、舒适度更高的复兴号担当运营主力,比例在70%左右。
票价方面,京沪高铁固定为三档,分别为商务座1748元、一等座933元、二等座553元。相比之下,机票价格尽管不时有超低折扣,航班管家统计显示:2019年1-10月经济舱票价仍在1000元上下浮动,头等舱和商务舱在2500元左右。特别是在五一、十一假期的两个月,机票价格平均都有10%左右的上涨。
京沪高铁纵贯京沪津三个直辖市、冀鲁皖苏四省,沿途设有24个站点,紧凑的站点意味着城市距离的缩小,能帮助增加更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也有利于推动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相比之下,京沪空中快线辐射面积小得多,基本是北京、上海两座城市点对点连接,更受商务人士青睐。
谁更能赚钱?
京沪高铁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其2016年、2017年、2018年净利分别为79.03亿元、90.53亿元、102.48亿元,2019年前9个月更是超过95亿元,净利率保持在30%以上,“国内最赚钱的高铁线”实至名归。
“京沪最赚钱”同样适用于航班线路。数据显示,2017年“京沪空中快线”运送旅客750万人次,收入达到74亿元,平均票价为1360元,利润为22.3亿元。《华夏时报》曾报道,某国有航空公司高管评价这条航线为“用什么机型飞都能赚钱”。
最新数据显示,东航、国航、南航三大航空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934.00亿元、1030.77亿元、1166.65亿元,净利分别为43.67亿元、67.62亿元、40.78亿元,净利率为个位数。相比之下,京沪高铁2019前三季度以250.02亿元的营收,创造了95.20亿元的净利。
换句话说,三大航空公司在2019年前三季度所有业务的营收是京沪高铁12倍多的情况下,净利之和只为后者的1.6倍左右。
但与竞争更充分、基本上自负盈亏的航空公司相比,京沪高铁本身面临的成本和债务压力小得多,招股书中甚至省略了销售费用,可谓“躺着赚钱”。
各舒所长 互通联运大势所趋
京沪高铁开通8年多,对京沪航线的冲击和分流早已经疏散。在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京沪间交通需求日益增长地背景下,这条“黄金线路”上的运营者也都找到了各自的掘金方式。
从里程上来看,京沪线处于1000公里至1500公里的长途客运市场,高铁和民航各有优势,两者竞争较为激烈。京沪高铁2018年4月提速之后,北京-上海最快只需要4小时18分钟,并且在票价、准点率等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京沪空中快线不考虑天气状况下,2小时15分钟的飞行依旧有吸引力。同时,各大航空公司一直在提升服务质量、投入最精良的机型、运力与高铁抗衡。
放眼全国,低于1000公里的中长途客运市场,高铁具有准点率高、载客量大、经济舒适、受自然气候影响小等优点。不少航空公司刻意减少或者避开此距离内与铁路竞争,即高铁“3小时出行圈”范围,开通和增开高铁未覆盖航线、国内长航线以及国际和地区航线。
在我国交通强国发展目标下,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交通工具的协同、联运是大势所趋。2018年5月,中国民用航空局与中国铁路总公司签署《推进空铁联运战略合作协议》,大力促进综合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民航、高铁在竞争之上,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空铁联运,为旅客提供更多选择、更舒适的旅程。
对京沪和沿线上的旅客来说,一方面,高铁和民航的快速接驳意味着时间、价格上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高铁带来更多客源,扩大了航空公司的覆盖半径,释放其在1500公里以上超长途客运的优势,更多国际和地区、国内未开通高铁地区的航线也扩大了旅客出行范围。
来源:中华网
(责任编辑:飞云)
上一篇: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借助华安沪深300ETF布局A股龙头
下一篇:一场疾病让她和死神擦肩,90后瑶族姑娘成扶贫达人教村民致富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