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研究报告在京发布

发布日期:2019-12-09 16:37:30 来源: 作者: 点击:546次 字号:增大 减小
  

   2019年12月4日,由中和农信主办、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研究报告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数十位农村金融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者、行业引领者、实践者、研究者齐聚一堂,一起讨论如何通过机制、技术创新,建立为“三农”服务的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研究报告发布会现场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郑文凯先生致辞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郑文凯先生在发布会开幕致辞中表示,“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效,预计到2019年底,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县退出将超出既定目标任务的90%,贫困人口将不足600万,贫困县将不足60个。明年将全面解决绝对贫困这个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有减贫数据统计记录以后,我国第一次把贫困人口降到1000万以下,意义重大。但是,我们要认识到,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还有很多深度贫困地区,还有许多脆弱群体。

  郑会长认为:“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研究报告”的资料丰富,数据翔实,案例生动,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报告。报告比较全面地、用特写镜头描述了当前农村金融的需求、供给、服务各方面的状况。报告的发布给整个国家继续推进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进程,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帮助。

  郑会长希望参加发布会的专家、学者能在更广的范围内对发展农村金融,推进面向农村、农户的小微信贷事业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大的影响,也希望金融主管部门在对推进多元化的面向农村的金融服务给予更深入的研究、思考、关注和支持。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研究从农村金融供给和农村金融需求两个方面开展。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先生完成了了《贫困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中的信贷供给》报告,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张龙耀教授团队统撰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小额信贷调查》报告。该研究历时2年,对6个省60个县180个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在4000多份有效问卷和几十家机构访谈的基础上,形成了专题研究报告。报告研究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现状、改革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俞建拖先生解读研究报告

  作为《贫困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中的信贷供给》报告的撰稿人,俞建拖先生从供给的角度解读了农村正规信贷市场的供给侧改革的成效与挑战。报告从宏观层面进行了分析,也通过对5个县域调研,从微观上进行了分析。根据俞建拖先生的研究,2003以来,以农村信用社为突破口的农村正规金融系统改革完善了机构的治理结构,经营管理能力有所提升、业务范围在扩大、供给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提升、服务内容和领域多样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研究报告中分析了改革的不足。主要是改革没有到位,有些机构的潜力没有充分地发挥,城镇化过程在金融业务中被忽略,金融有效创新不足,多重委托代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等。在传统信贷技术和模式下,正规金融部门在农村的金融供给遭遇显著瓶颈,没有能力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研究认为,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首先要从观念上取得突破,切实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注重城镇化进程中消费型和生产型金融需求。破除供给瓶颈要依托于技术进步的金融创新。要打破金融供给在县域的垄断性,推进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的衔接,推动传统正规金融与新型金融主体之间的合作,通过竞争改善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研究提出要纠正金融扶贫存在的观念误区,明确金融功能和财政功能的差别,在扶贫中协同使用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但是金融服务要考虑商业可持续性的根本性原则。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张龙耀教授解读研究报告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张龙耀教授从农村金融需求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报告主要由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现实背景和理论反思、农村金融市场中的金融需求调查与分析、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小额信贷的普惠逻辑以及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四部分组成。

  张龙耀教授强调,在脱贫攻坚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关键时点上发布这个报告,非常有意义。2020年全面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后,相对贫困问题还会长期存在。农村金融如何继续支持扶贫,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对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小额信贷调查”课题组调研了河北、内蒙、辽宁、甘肃、四川、湖南6省60个县180个村。样本县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能够代表中国贫困地区经济经融情况。调研内容包括贷款来源、贷款类型、贷款需求和可获得性等,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农村金融市场需求的相关数据。

  样本农户信贷需求和信贷可获得性

  研究指出,农户的信贷需求依然旺盛,31.39%的样本农户存在正规信贷需求。但是传统银行机构信贷满足率仍然较低。仅有18.38%的农户通过申请获得银行贷款。信贷满足率低一方面表现为部分农户贷款申请被拒绝或贷款获批但是额度不足;另一方面表现为农户有信贷需求但由于各种原因未向银行申请信贷,这部分农户占到有信贷需求农户的35.55%。

  进一步的分析解释了信贷满足率低的原因。合约条件限制(如需要抵押担保)、隐形交易成本高(贷款程序复杂和时间长)、担心贷款潜在风险等都是使农户对银行贷款望而生畏的主要原因。

  农户有信贷需求但未申请贷款原因

  研究报告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户参与信贷市场的情况后指出:相对于非贫困县,贫困县农户信贷需求水平高,但是信贷可获得性水平较低,反映出贫困地区仍然是我国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的重点区域。相对于非贫困户,贫困农户的信贷需求水平差异不大,但是正规信贷可获得性水平棉线较低。

  贫困地区样本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和可获得性

  研究报告的第三部分分析了小额信贷的普惠逻辑。从小额信贷的服务群体,正规信贷获得能力动态变化,信贷合约特征几个方面阐释了小额信贷的普惠逻辑。小额信贷的普惠逻辑首先在于其客户主要是被正规银行排斥的农户,对正规银行信贷形成重要补充。其次,小贷信贷在给予农户信贷支持的同时,帮助农户获得信用记录,完成由“信用白户”到“信用毕业”的过程,降低了中低收入、中低资产、低社会资本的农户获得正规信贷的门槛,承担着这些不受银行青睐的农户进入正规信贷体系“垫脚石”的作用,改善了农户的融资能力。第三,小贷信贷的特殊信贷合约形成了与正规银行迥异的客户筛选机制,能够为农户提供更为灵活的贷款方式,如规模更小、期限更短、时间更快等,这是小贷信贷益贫普惠的重要理论机理。

  样本农户正规信贷获得能力动态变化(小额信贷客户vs.非客户)

  报告第四部分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更好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需求的政策建议。第一,坚持市场化的农村金融改革导向,正确发挥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作用。第二,坚持农村金融机构正确的发展方向,引导其有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第三,重视非存款类放贷机构的作用,为其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积极发挥其在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补充作用。第四,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推动数字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广,逐步降低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弥补一些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

  原中农办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原会长段应碧

  原中农办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原会长段应碧先生对报告给予了肯定。他指出,报告抓住了需求的角度,有数据支撑,也印证了过去我们对农村情况的了解和判断,更多地让我们了解农村新的情况。接下来,还要继续加强对农村金融问题的研究,将研究报告转化成政策,从需求角度,细分研究领域,提出原因及解决办法。

  嘉宾精彩观点汇总:

  2019年12月4日,“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研究报告发布会”现场,数十位农村金融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者、行业引领者、实践者、研究者及支持者齐聚一堂,一起讨论如何通过机制、技术创新,建立为“三农”服务的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周月书教授

  二元金融机构背景下,需求呈现多元化和差异化

  中国农村具有广阔的市场,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和金融需求,在二元金融机构背景之下,需求已经呈现多元化和差异化的特色。

  农户层面,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除了消费信贷以外,还需要增加财产性收入等需求;小微企业金融需求也呈现新的特征,公共产品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但产生资本性金融的需求,还出现绿色金融发展的需求。

  从供给层面,一是不同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实际,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的市场服务,真正形成有序竞争,建立多层次,可持续的风险可控的县级农村金融体系。二是借助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来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包括模式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真正去降低交易成本,控制风险,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真正使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联合国资本开发基金会数字经济专家丁宇

  做好农村发展 核心是市场化

  这份调研报告是做的最扎实的报告。我们真正要做好农村发展,核心是要走市场化的道路,形成一个市场化的机制,创立有效就业是必须的。

  在基本脱贫任务完成之后,下一步是不返贫,我们需要注重加强一系列的赋能,更多的是科技能力的赋能。知识的支持重于金钱的支持,下一阶段要发挥我们的潜力,包括正规金融机构的前台柜员等,以他们为纽带,加上数字化支持,对乡村人口进行一系列培训,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科技能力等有关联的赋能。

  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总监莫秀根

  区分小微贷款和普通金融贷款

  这份调研报告质量很高,尤其是做了实证分析。我的建议是把小微贷款和金融机构或正规金融贷款做一些更清楚的定义。我们在一些研究和分析里发现,由于中国市场现在是低利率市场,是供过于求。

  高利息市场里是严重的供给不足,有些人可能愿意接受高一点的利率来获得金融服务,但我们没有提供给他;在低利率市场,假如有20%的家庭能够提供15%以下的利率,整个市场里提供这样的利息,贷款额度就高了。如果细分为不同的市场来研究,到底哪个市场是供大于求,我们就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

  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左小蕾

  小额信贷是适合农村发展的模式 可精准到需求

  首先,报告很接地气,展示了农村金融整个改革发展一直到现在的场景,提供了很多数据,有助于未来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完善政策体系。

  其次,近些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的内容不是印证理论,而是印证过去理论上的不完善,现在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印证应该怎么做。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实践解决了全世界70%以上贫困问题的实践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所以,未来农村金融发展在扶贫攻坚,在乡村振兴,农户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小额信贷是适合农村发展的模式,它的服务方式可以风险识别、管控,不是精准到农户,而是精准到需求。第三是关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如何拓展小额信贷模式,发展农村的普惠金融,真正促进将来乡村振兴和金融改革发展。

  商务部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处长白澄宇

  农村金融领域主要矛盾是供给无法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首先,现在中国农村金融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供给无法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而且是千变万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在供给侧最核心和最主要的矛盾是牌照供给不足,应尽快给小贷公司明确的法律地位,比如金融监管部门应该考虑给中和农信一个更加符合其业务性质的金融牌照。

  其次,孟加拉模式已不再适合中国未来发展的国情,随着乡村振兴和城市化发展,未来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者主要是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主要是大小各种类型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农业公司,针对这样的群体,金融服务应该对标发达国家和周边的日本、韩国等国家农村金融问题的解决机制。

  因此,在机制上需要有创新;在技术上,针对这种新兴人群和合作社去提供服务,未来更主要的应该依靠供应链金融或产业链金融的技术和手段,发挥大数据、区块链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

  报告反映了我国尤其中西部地区的农民金融服务现状

  报告中的结论和数据非常写实,反映了我国尤其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民金融服务现状。今年央行发的《关于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包含了农村金融改革取得的成绩,但也提到了目前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

  中国的国情是区域特别大,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变化非常的多,而且发展具有差异,不平衡,不充分,因此,我们什么模式都需要,适合哪种,因地制宜,因地区制宜,因客户需求制宜。现在农村三大需求,一是农业现代化的金融需求;二是多层次、广覆盖的模式需求,三是小额信贷本身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包括福利型的,社会企业类的,商业性的三种类型。

  农业农村部农村研究中心副处长刘俊杰

  政府在提倡、鼓励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流动

  现在农村金融的机构还是很多,大型金融机构改革以后,离农推农,包括农信社也往大金融改革方向发展,我们国家农民保障小而散,单笔额度贷款也少,加上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比较缺乏,所以为他们服务的都比较少。

  从国家大的方向来讲,我们想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体制机制,能让农村金融扶贫服务的组织或机构愿意为农村农民服务,而且农民需要贷款时,他很容易得到满足,比如贷款手续简便,利率低等等。

  从大的金融机构来讲,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就显得比较重要,比如连带责任,信贷保险等,在目前情况下符合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第三是提倡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第四是拓宽有效抵押担保物的范围。

  政府在提倡,我们要鼓励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流动,但这方面对他们做得监管和要求还不够,政府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微观层面上做的不多了,宏观层面上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力度来对农村进一步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李焰

  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关注被服务的群体自身能力的提升

  我们正在做的小微企业赋能的调查研究,研究目的是想知道都是什么样的企业需要赋能,需要赋能什么,怎么样对他们进行赋能。

  金融是很重要的,但只是个工具,金融之道不在金融之内,而在金融之外,金融是为实体经济进行服务的工具和手段,但不能代替实际的经济活动,而且经济活动本身的好坏也会影响到金融的稳定性以及金融的发展。

  所以,我们在致力于金融服务的同时需要关注的是,一些被服务的群体自身能力的提升。并强调小微企业的赋能需求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市场营销,二是数字化。这也代表了中国经济转型的趋势,是很有意义的。土耳其银行、新加坡大华银行已经走在了前头,中和农信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因此,我们做小微金融或普惠金融这个事业的金融机构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金融处副处长李青吉

  农村金融供给层面主要矛盾是服务和管理

  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是对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农村金融供给层面,从供给层面来说,它主要的矛盾是在服务和管理,从中和农信业务发展来看就能知道,为什么110多亿贷款余额能保持1%的不良率,它是纯商业化运作的,就是服务和管理,利用熟人社会知根知底的优势,加强服务和管理。

  对于正规军来说,主要是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是强化银证合作,必须要借助政府的行政力量建立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体系,弥补银行腿不足的毛病;第二是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乡、信用村、信用镇方面的建设,发挥村民自治的水平和能力,让内部凝聚起来,团结起来,自己管理自己,减少服务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正规军资金量大的优势。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婧

  农村金融供给不是缺机构而是缺行之有效的服务方式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有个很大的团队在做农村金融研究,从2016年开始,每年做一个中国农村普惠金融调查,报告中的很多数据和我们的调查结论都是在一起相互印证的。从供给来看,现在整个农村金融供给,机构上来讲还是非常充分的,尤其是在县一级,它不是缺机构。所以,现在农村金融供给不是去关注机构,也不是去关注资金,而是去关注一种怎样行之有效的服务方式的问题。

  但从农村金融需求端来看,很多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一方面小农长期存在很多低层次的但相对碎片化的金融需求,二是满足规模化新型经营主体的需求。在机制和技术创新上,我们要关注数字金融的服务,数字普惠金融,包括数字供应链金融。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授何广文

  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可持续问题

  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即使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后,相对中低收入人群仍然比较大,需要关注他们的可持续问题。我们需要认识中国农村金融主体格局,判断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供给状况?实体经济在转型,金融供给侧模式转型的过程中,研究小农户怎么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及他的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或者数字经济到来的时候,要研究合作金融,要研究政府的作用,要研究普惠金融、小额信贷的技术问题,要研究市场化方式怎么实现机构的自我可持续发展等。

  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朱韵

  呼吁非存款放贷人的上位法尽快推出

  我们在小额信贷方面提三个倡议,一是从监管角度,推动和促进非存款放贷人的上位法,由于各种新的市场环境变化,新的讨论,新的挑战有一些延滞,我们也希望借各种场合和各位领导和专家再次倡议能够尽快推出上位法。

  二是从行业层面,需要对小额信贷概念进一步澄清,在中国的概念和国际的概念不太一致,很多研究报告和行业讨论里发现这个概念在国内各方不一致,同国际标准也不太一致,容易产生大量的监管套利。

  三是市场层面,倡导可持续性发展,从需求侧出发给我们最后一公里的人群提供新的机会,增加金融服务方面的深度,倡议大家做负责任的创新,包括我们对治理制度的进一步加强,对数据保护意识的提升,对公开透明的价格机制,最后给客户创造很合理的投诉机制。

  Visa中国区普惠金融负责人王东

  数字时代更需要关注农村数字素养问题

  我们假如能把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当做第一公里来解决,很多最后一公里的挑战也就迎刃而解,所以,赋能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光针对个人,更多地要针对产业链。

  信贷数据的积累和贡献非常重要,数据是未来最重要的资产,不亚于资金。和谁合作,是自己还是靠别人,还是怎么整合合作?需要在座的各位专家一起思考。

  国务院参事汤敏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可能对农村金融市场产生颠覆性变化

  作为长期从事推动中国的农村小额贷款的实践者,我认为农村的金融问题,不是中国独有的,全世界都是最难的题目。从调研数据看,60%的金融服务就可以在村子里解决,90%以上的金融服务在乡镇就可以解决。

  下一步从2020年开始,我们要做的乡村振兴,这将是一个伟大的运动,巨大的对农村的推动,所以,现在农村金融虽然有所进步,但需要有革命性的变化。我今年到中和农信几个点做了调研,同时也到蚂蚁金服、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调研,看到颠覆性的变化、农村金融大的发展的希望。

  现在解决农村金融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成本太高,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把它引入农村金融市场以后,就有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变化。中和农信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模式降低成本,报告中有一个数据贷不着款和不愿意贷款,40%的原因是因为手续太复杂,太慢了,这个就需要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才有可能突破。

  这个方向是未来农村金融、小微金融的发展方向,有了大数据,有了足够的对于赖帐的制约,将来他不敢赖帐,或赖帐的成本太高,这时候我们就能够真正地减少成本,减少手续,让更多的人普惠。

  关于下一步发展农村金融,像中和农信这种非存款类的机构,怎么样把它进行改造,真正变成推动农村小额贷款大力发展,让中和农信把现在剩的这一批公益性非存款类小额(贷款公司)整合起来,在中国真正做起来,在世界上都拿得出手,解决中国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中弱势的低收入农户的金融问题。有关的监管部门应该有所作为,趁着马上要开始的乡村振兴这个伟大运动时,我们在金融方面做好准备。


来源:消费日报网

分享到:

(责任编辑:雪霁)

上一篇:VENUS MARBLE进军日本市场 打造新国货彩妆全球影响力

下一篇:双品牌连获三奖 贝客公寓携手颐和·贝客2019完美收官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