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阿坝州马尔康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

发布日期:2019-12-16 13:02:40 来源: 作者: 点击:498次 字号:增大 减小
  

   12月11日,国家民委公告了《关于命名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的决定》,阿坝州马尔康市位列其中,被命名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

第六届嘉绒锅庄文化旅游节 摄影 高富贵

马尔康,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藏、羌、回、汉等15个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共同发展,组成了一个5.98万人生活的和谐家园。改革开放数十年来,一代代马尔康人手足相亲、风雨同舟、开拓进取,各民族携手共舞团结发展的新锅庄。

促和谐写好民族团结“大文章”

“马尔康始终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作为引领和推动马尔康跨越发展、解决马尔康发展问题的重要抓手,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谱写了各族人民群众‘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新篇章”。阿坝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尔康市委书记张培云这样说。

自民族团结创建进步工作实施以来,该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市级各部门也相应健全了机构,并建立四大班子领导联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机制,形成了统筹协调、高位推动抓创建的良好格局。

马尔康县松岗直波碉群 摄影 杨素筠

2011年以来,受到命名的州级以上示范单位121个、县级47个;受到命名的州级示范教育基地3个;受到州表彰集体10个、先进个人22名;2018年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19年马尔康市积极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拟将35个单位创建为州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先进)单位。

把创建始终装在心里抓在手上。在创建过程中,该市推行“八个一+N”模式,培育了马尔康市第四小学、马尔康市检察院、卓克基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具有综合示范效应的创建“示范点”,探索了卓克基镇一马尔康镇一松岗镇沿线串珠式的创建“示范线”,建成了以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的三个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作共建共享共赢的“示范面”。

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爱心爸爸、贴心妈妈、知心朋友”手拉手等一系列的贴心服务,组织学生跳藏羌韵律操;组织61座寺庙的宗教界代表人士分批先后赴北京、上海、五台山、普陀山等地考察学习;大街小巷宣传标语、寺庙宣传栏、寺庙书屋,民族团结元素无处不在……马尔康市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形成各领域、各行业齐头并进、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自信”“五个认同”入心见行,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民族团结之花。

唐卡 摄影 丹增曲扎

强发展为群众未来发展增信心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是人民幸福的前提。马尔康坚持市域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有效投资支撑高质量发展,通过汶马高速公路、双江口和巴拉水电站、S220日部至热足段公路新(改)建、松岗500KV输变电工程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全市发展态势稳中提质,地区生产总值和“三项收入”保持中高速增长,每年均位列全州前茅。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922亿元,同比增长43.49%;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89亿元,同比增长7.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2.213亿元,同比增长10.1%。

“汶马高速全面通车以后,我相信来我们马尔康旅游的人会更多,我要赶在汶马高速全面通车以前,再多扩建几间房屋,作为吃饭的包间”卓克基镇西索村“西索人家”藏家乐的老板娘泽朗斯满,满怀信心。

发展富民产业,夯实物质基础,以发展开启民族团结创建的“金钥匙”,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石——

近年来,马尔康市各项产业快速发展。以发展特色农牧业为主导,围绕生态果蔬、高山牦牛、道地药材、藏香生猪、阿坝中蜂“五大基地”,强化“三品一标”认证。近三年来市级财政配套资金6000余万元,帮助农户因地制宜发展藏家乐、种养业、小商铺等增收项目1227个,每村均形成1-2个集体产业,105个村全部组建了村集体经济组织。

学生学习嘉绒编织 供图 马尔康市委宣传部

同时该市按照“五个紧紧围绕”的要求,狠抓脱贫攻坚工作,2018年,在国家第三方评估检查中,以零漏评、零错退、满意度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评估验收,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19%,圆满实现了“市摘帽”目标。目前累计减贫988户3702人,28个贫困村退出。

“在第一书记,镇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我家养殖了19箱蜜蜂,50只鸡等,再加上务工收入、土地流转等收入,全年收入57000元左右。”在松岗镇哈飘村,已经脱贫的“前贫困户”牟红亮说道。

一项项优异的成绩、一个个脱贫的案例,群众团结一心、加快发展的场景比比皆是。也更加坚定了马尔康各族群众前进的步伐。

卓克基土司官寨 摄影 李容兵

改民生为群众幸福生活添砖瓦

把发展作为创建活动的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

在提升民生福祉上,近三年来,马尔康市整合各类资金6.11亿元,全面实施县摘帽、村退出、户脱贫项目1200余个,持续抓好农村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资金1060万元建立教育、卫生两个扶贫救助基金实施特殊救助1930余人次,共解决“民生七难”问题1000余个。完成教育、医疗、卫生设施和市政建设等一批民生工程项目,城乡建设水平上档升级。

“以前,我怎么都没有想过我们马尔康最偏远的村也能建幼儿园,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幼儿园,不用担心孩子学习起步比别人晚,也不耽搁我做农活”4月15日,在日部乡色江村送孩子读幼儿园的卓玛发自肺腑的一句话,道出了该市重视教育发展,着力解决读书难的大实事。

原创文艺品《吾热桑桑》 摄影 何鑫

同样,享受马尔康就业扶贫的卓克基镇西索村二组贫困户常杰石且真在接受采访时说到:“我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工作,家里面又是贫困户,感谢政府搭桥,给我机会到浙江就业,现在我自己有收入了,也能为家里分担一些,我感到很自豪”。

民生所系民心所向,是马尔康市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目标所至,该市把民生工作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8年,该市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扶贫政策,15年免费教育全面推进,贫困家庭484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22名非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教育得到全面保障。新建(维修)色江村、板德龙村等7个村级幼儿园项目,乡镇标准中心校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作用逐步发挥。

马尔康全景 摄影 高富贵

2018年,全市组建家庭医生团队32个,签约51370人,签约率87%,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率100%,开展卫生人才业务培训72人次,建立市、州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市妇幼保健院二级乙等创建成功。

近年来,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5个,创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举办大型招聘会20余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7327个。

2018年安置乡镇公益性岗位147个;扎实推进生态扶贫,开发森林管护、草原管护、河道管护岗位1008个,重点安排贫困家庭符合条件的劳动力就业,促进了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一组组数据一摞摞实事就是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让人民生活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更加幸福。(供稿 马尔康市委宣传部)

 

来源:北国网

分享到:

(责任编辑:雪霁)

上一篇:科技改变思维 电商平台助力西城发展

下一篇:把握创新、着眼未来!钢银电商助力建筑业健康、持续、有序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