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县郑家镇退伍军人助推脱贫攻坚事迹走笔
(燕晓锋 燕春红)退伍军人,他们曾经头顶军徽,身穿军装,危难险重,大显身手。退伍之后,他们依然没有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担当着当代退伍军人的光荣使命。
在红色老区旬邑县,退伍军人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脱贫攻坚路上疾步跟进。位于该县郑家镇就有这么一批退伍不退色,永葆军人本色,献身脱贫攻坚的当代可爱的人。
退伍不退色 保持军人风姿
安振峰是一名退伍军人,他1996年入伍,2008年退伍。从军12年期间,先后担任过通讯员、班长、文书、司务长等职务。在2002年装备大保养中,因机械故障左手严重受伤成了6级伤残军人。之后,他依旧初心不改,热爱部队生活,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官、优秀司务长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09年转业到旬邑县郑家镇政府工作。十余年来,他是民政站站长、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也是一名扶贫干部,身兼数职,任劳任怨,工作依旧出色。
不过他最出色的是他对贫苦困难群众的深情体恤和关爱。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安振峰认真做好所担负的扶贫工作。本辖区的马雪娇由于几次婚变而精神失常,十多年来,她无依无靠,流落他乡。安振峰带领镇民政站的同志想方设法解决马雪娇的后续生活问题,经多次与县精神病医院协商联系,让其入院治病,在医院安顿好后又为其办理了户口、身份证,补缴合疗,申请农村特困供养等,并联系县消防队帮马雪娇取下套在手指上20多年来的钢圈。此后,安振峰还时常带着衣物、食品等生活用品去精神病医院看望马雪娇。经过大半年的治疗,马雪娇逐渐恢复神志,还能和他人慢慢正常交流。
“残疾人可怜,而女残疾人更可怜。他们无依无靠,受人冷眼,我们应该心存善意,就当这类人群是我们的亲人,尽最大可能让他们少受精神痛苦和物质短缺.....”安振峰是这样对身边的同志说的,更是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做的。他的善举,感动着身边的人群......
退伍不退色 平凡创造幸福
三世同堂,其乐融融,经常给孙儿讲自己的当兵生涯。他就是郑家镇李家村的李相成。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兵,今年已是花甲之龄。他说:时隔越长越怀念部队时的生活,越想念并肩的战友。他是80年代的军人,如今已退役三十余载,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年当兵生涯,但他无比珍爱那段回忆,这也成为他大半生生活的精神支柱。今年9月份,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同志上门给他授“光荣之家”荣誉牌时,他手颤抖着摸着牌子,久久凝望。其他人不明白而这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荣誉。
李相成感受过困难年代的艰辛,有过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经历。1985年退役之后,李相成就立志要让家人和其他村民过上好日子。对此,他开始了尽心而有意义的创业生涯。一开始,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文化程度也不够高,创业几起几落,也没能成功。看着家境每况愈下,他咬咬牙,放弃创业,稳稳当当、踏踏实实在家务农,维持一家人生活。直到2016年,已经55岁的他,看着儿女成家立业,已经没有后顾之忧,他就重拾创业梦想,利用果业发展良好势头,创办了旬邑山水红苹果专业合作社,近几年愈加有声有色,自己创业成功后没忘贫困群众,动员贫困户在他的合作社打工,分享他的创业经验,发工资时总是为贫困户多发一些,鼓励他们一起致富奔小康。
“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但当兵让我坚韧,让我牢记为人民服务,让我超过半百的年龄还想鼓起勇气创业,为脱贫攻坚做些贡献,事实证明还不算晚。”面对沉甸甸的的成绩,李相成如此坦言。
退伍不退色 终生为民服务
每天微曦初露,郑家镇马坊村村委会就已经亮起了灯光。村民们都知道,这是他们的村主任马炳民在学习有关政策方针、查看有关扶贫资料、谋划近期工作打算。
马炳民,1978年入伍服役于西安临潼四十七军高炮团,1985年退役。当兵8年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炮手、优秀班长等荣誉称号。退役后,于1990年开始担任村干部,自此风风雨雨近三十载,带领着马坊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他说,马坊村每一户贫困群众住在哪里,家里几口人,都叫什么,家里致贫原因是什么,自己都能倒背如流。他积极争取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争取帮扶单位县科技局资金发展中药材种植,并每家每户挨个上户宣传,邀请专家田间地头指导,引导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如今马坊村中药材已经种植500多亩。他组织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引导贫困户间伐果园,发展新型矮化果园,更新换代老果园。迄今为止,马坊村84户贫困户已经脱贫,剩余最后3户,力争明年全部脱贫。他说:“虽然我近三十年都在为马坊村的建设而忙碌,已经年过半百,但看着群众越来越富,贫困户越来越少,我由衷的感觉到满足,不虚此生......”
来源:北国网
(责任编辑:阳光)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