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环境治理提亮发展底色
荆平
随着京津冀三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思想认识提升,期盼美好环境、共享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一个“最大公约数”。
生态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京津冀地区时常被各种问题困扰,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趋紧,尤其大规模雾霾不时侵袭,成为“心肺之患”。这些不仅大大降低区域形象的整体观感,折损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也是影响区域协同发展的“短板”。面对严峻形势,强化问题导向,加大整体环境治理力度,成为三地发展的当务之急。
生态环境治理不是件易事,牵涉三地各自的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治理升级等诸多深层次的内容,需要破立并举、共谋共治,算长远账、算整体账。很多问题,只有放到区域协同的“大空间”里思考探索,才可能更好地解决每一个“小空间”里的现实矛盾。尤其是大气、水土等重大环境问题,不仅要提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更要加强协调联动,形成联防联治的常态机制、长效机制。在这方面,三地还可探索更多思路和举措。
良好的环境,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积极条件和有力保障。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治理好环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付诸行动。让我们每个人都站好自己那班岗,把责任担起来,从现在干起来,一定能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增添更多亮丽底色。
全国政协委员、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
鼓励中关村秸秆新技术在三地推广应用
本报记者 吴迪
数据显示,仅河北省每年产生秸秆就达6000多万吨,焚烧秸秆对京津冀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小影响。如何推动京津冀地区秸秆综合利用,是三地生态协同发展和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表示,应加快建立秸秆产业化示范基地,构建起集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健康产业、秸秆综合利用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扶持中关村秸秆新技术在三地推广应用,不断推动三地绿色农业与农业废弃物利用的绿色经济发展。
调研发现,因分布广、材质疏松等原因,秸秆的收集、运输、储存、粉碎和发酵等成本较高,比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秸秆还田成本约为单季作物纯收入的9%至15%,加之普惠性、针对性资金扶持尚缺,影响了相关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因此,目前可推广、可持续的秸秆利用商业模式较少,也缺少领军企业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基于秸秆对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意义,王小兰建议,发挥政府采购优势,将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纳入采购《目录》,扶持新技术、新产品在京津冀地区推广应用。同时加快构建政府引导、相关企业为核心、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动中关村现代农业企业向“农资产品+技术服务+增值服务”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进行战略升级。
王小兰还表示,京津冀三地可联合开展调研,鼓励三地科研院所、产业联盟、技术企业等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将秸秆综合利用纳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大项目之中,构建各具特色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和模式,提高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协副主席陈永川:
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中国制造2025
天津日报记者 刘冬梅 李川 魏彧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京津冀三地工业发展战略、发展定位与发展途径,以及拳头工业发展预期都应有针对性地作出重大调整。”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协副主席陈永川建议,京津冀应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争创世界级产业集群。
陈永川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确立天津先进研发制造基地的功能定位,应积极打造对接国际制造业前沿的合作平台,瞄准德国工业4.0、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自主创新,促进国际先进模式落地本土化。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拟组建国家级的华北产业集团。打破行政区域、行政隶属和条块格局的税收、GDP等藩篱,依照符合京津冀产业规划中的同类产业特性,共同组建国家级产业集团,将三地相关院所企业纳入,真正形成京津冀深度融合的产业共同体。二是院所科研课题和经费与产业集团挂钩,真正形成世界级的产业集团研发课题、拳头产品、产业加工、供应链和产品市场的统一运作,形成京津冀深度融合的利益共同体。三是成立京津冀工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集中各自特点和优势,以产业金融配套,世界市场的产业方向、产业布局,拳头产品专题、基础产业配套加工、生产设备提升改造和整套市场拓展等为研究重点。四是组建相应产业金融一体化银行提供专注服务,真正形成世界级产业集团的专业银行体。五是瞄准世界市场特征,集中产业集团优势形成世界级企业的市场拓展战略体系,形成京津冀深度产业融合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市副市长史书娥:
建立区域重大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机制
河北日报记者 王敬照
“去年11月份以来,京津冀地区出现4次持续性、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雾霾持续时间普遍在4天以上,大气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市副市长、九三学社邢台市委主委史书娥建议,尽快建立京津冀治霾高层联防联控新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区域重大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机制,共同推动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三地应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研究实施节能减排、压减燃煤、工业减排、黄标车淘汰、绿色新能源车辆推广等政策。”史书娥代表建议,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国家发改部门和环保部门加强对重污染企业的统一规划布局,严格程序审批,坚决避免新上项目的重化围城现象。同时,要制定财政激励、土地优惠等政策,鼓励现行城市人口密集区的污染企业进行搬迁或者转产;对无法搬迁的污染企业要坚决进行环保设施改造,实行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排放。
史书娥代表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继续加大对河北治理雾霾工作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力度基础上,制定特殊优惠政策鼓励河北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环保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环保与气象监测网络,对污染程度、持续时间等进行科学的计算和预测,及时调整应急响应和减排相关措施。”史书娥代表还建议,建立官方雾霾信息发布平台,及时面向群众发布雾霾预警、健康建议和国家治霾动向,扩大公众对环境状况的知情权,激发公众的环保参与热情。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业绩好 文化传媒板块望获关注
下一篇:新机场航站楼预计2019年建成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