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问题逐渐在社会成为舆论热点。2016年第6期《求是》杂志刊登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文章《深刻认识和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对如何深入研究和正确把握这一重大问题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对回击某些别有用心人士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的攻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详见>>
一、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你需要明确这三点
1、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成果
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和发展,其科学性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实践,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
2、是根植于中国土壤的科学社会主义
任何科学理论和制度,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不仅体现于其遵循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的科学性,更为重要的是,它扎根于中国的土壤,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更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
3、是发展着的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不断发展的,是在开拓中前进的。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要求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用发展着的科学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以实践检验一切,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科学性,始终拥有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的重要原因。
二、要读懂本篇文章,你需要了解这三点
1、如何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以往各种“社会主义”的同时,根据工人阶级摆脱压迫和剥削、获得解放的这一根本要求,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在运用剩余价值学说分析资本主义矛盾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以来,我们再谈论社会主义,就是指科学社会主义了。社会主义不再是可随意粘贴的标签,也就是说,不是自己说是“社会主义”就真的是社会主义,也不是揭露点资本主义的弊病就可以称为“社会主义”了,而是有了一个客观的标准。这个标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概括,就是:是否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就是社会主义;抛弃、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就不能叫作社会主义。[详细]
具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九原则
★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 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
★ 坚持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
★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 坚持以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 坚持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 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详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什么“独立形态的社会主义”,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以来,经历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尽管历尽艰辛和曲折,但总体上看是从无到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几个阶段是一脉相承的,贯穿其中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它们都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时间段,都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对立起来。 应该看到,这几个时间段的基本原则是统一的,它们都是科学社会主义同一棵大树上长出的繁枝茂叶。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一个辉煌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承前几个阶段的成功经验、扬弃不恰当的东西,吸取教训,结合当前中国的实际创立起来的。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更不能否定根本。[详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是什么? 中国道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的结晶,既坚持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明确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实现了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 建设比资本主义更加美好的社会,是近500年来社会主义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建立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始终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包含着一系列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必须与时代紧密结合。换言之,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把远大目标现实化,与现阶段的任务、与时代条件结合在一起。 在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依据这一当代中国的最大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的阶段性目标,把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裕统一起来,把现代化的实现与社会主义的振兴统一起来,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当代中国的现实展开。 当代中国人之所以走中国道路如此自信,就是因为这条道路确定的远大目标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确定的阶段性目标更贴近中国实际、更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们从中国道路的实践中已经深深地认识到,中国道路就是民族振兴之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幸福之路。[详细] 三、十八大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有何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手里。这个领导集体从形成开始就明确宣示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决心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具体来讲: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思想:深化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基本要求; ★ 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深化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提出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挥棒、红绿灯,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 ★ 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老虎”、“苍蝇”一起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等等。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新的科学水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现实、最集中的体现,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行动纲领。[详细] 来源:求是网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法眼观娱”别有风情
下一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重在队伍建设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