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本来有着读书的光荣传统,但如今却让我们看到另外一种情形:纸质书很少人读,即便电子书也没多少人读。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那中国人干什么去了?寻找那些无穷无尽的碎片化的信息去了。打电话、低头发短信、刷微信微博去了。他们喧嚣着,又忙碌着,所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获得信息固然很重要,人们不能处在信息封闭的状态下。但浪费大量的时间去了解不必要的信息,有可能成为知道信息最多而思考最少的人。静下心来认真读几本书,做到有的放矢的阅读,一个人就不再忙于“知道”,而开始静心“思考”,在思考后就逐步明确求知的方向,追求有思想有内涵的书,这样的阅读才真正有意义。由此可知,读书是我们内在的需要,读书是提高自我修养、获得精神享受和成长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当前,在阅读中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理解阅读不同历史时代的经典对当今的意义,在呼唤创新的时代,更值得深入思考。传统文化中经典的价值,更应矢志去追求。不同历史时代的传统经典是一个知识体系。通过认真阅读,便会获得很多的文化知识、历史知识、语言学的知识。传统经典具有一个价值体系。它为国家、社会和个人提供价值标准,人与人有了共同的评判标准,才能沟通,才能真正融合。通过传统经典才能获得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认同中国的文化和道德,民族才有凝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不仅强调经济建设,也积极加强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抓思想、重教育,建立全民读书节和通过全民阅读的立法和议案,都得到积极回应,说明大家形成共识:我们需要读书。目前,许多地方的党政领导干部也倡导读书活动,并加强本地实体图书馆的建设,提高出版物的质量,这是很可喜的现象。但是,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更要切切实实地抓好读书活动,别把倡导读书活动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正如张抗抗所说的“读书是生活的必需品,而不是化妆品。”
读书涉及各个领域,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等等。尤其是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时代,更需要人们读科技方面的书。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必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记得有一位学者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要知道,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让读书成为全社会的时尚,成为个人成长的支撑,成为推动民族发展的动力,还需要全体中国人民作出不懈的努力。
(作者:熊正良 单位:河南省罗山县人大常委会)
来源:求是网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下一篇:中美只有“交心”才能避免战略误判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