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移动化时代已经来临,你的企业还安全吗?为此,记者采访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从业20年的摩博科技的CEO熊军,他在移动领域帮助多家传统企业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让他来为我们讲讲在移动化的道路上企业要避免踏入的几个坑以及正确的转型之路到底怎么走。
开发APP不要陷入“烧钱坑”
记者: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开发APP和微信公众号的情况,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呢?有哪些陷阱可以避免?
摩博科技CEO熊军:企业最容易陷入的就是“烧钱坑”。以为只要开发一个APP就算完成了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殊不知这个要视企业所在的行业和企业本身的体量来决定。
当一个公众号的粉丝超过20万的时候,微信的很多功能使用起来就比较滞后和不适用了,这个时候开发APP的话,既可以给用户带来更方便的体验,也可以为企业自身留下更多的用户行为的数据,为以后做大数据的分析和服务的升级做好准备。
反之,如果本身的业务就不属于高频次的交易,用户数量也没有一个很大的基数,只是单纯地把线下的业务搬到线上,那么用户量也很难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这里就需要考虑服务的迭代和产品的打磨了,否则线上做不起来,线下业务也会因为分散了精力受影响。
比较小的基数的业务,功能也不需要太复杂的,我们建议先从微信开发开始,慢慢积累用户,达到了一定的体量,APP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了。
开发之前的一定要先明确需求,越详细越好
记者:原来如此。开发一款APP,您已经有多年的经验了。对于企业来讲,在开发这块儿您有什么可以为大家解答的吗?
摩博科技CEO熊军:有一些企业在开发之前,对自己的需求不明晰,经常会跟我们说“做个×××一样的APP”,或者说“我想要一个能怎样怎样的APP”,然而,再进一步明确需求,需要满足哪些功能,需要定位什么人群,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对自己做APP的很多细节和逻辑都没想明白。
所以,我们建议企业在决定开发一款APP之前,能够把产品和思路都先想清楚,每一步都足够明确,这样在开发的时候才能少走弯路,后续的发展也会更加容易。
记者:现在人们都在谈论用户需求,而一款产品的火爆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需求。对于如何满足用户需求这一点,您有哪些经验可以给我们参考吗?
摩博科技CEO熊军:有的企业容易错把“营销需求”当做“用户需求”。做出来的完全是用户不需要的东西,只是单纯地为了给用户兜售自己的积压产品,或者自以为是地认为用户有这个需求,却没有经过足够的用户场景刻画和模拟,创造出来的都是“伪需求”,当然无法获得市场的反馈,也不会获得用户的青睐。
只有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真正对用户的痛点进行反思和体验,才能在用户需求方面有一个比较深入地挖掘。例如爱玩高尔夫,当初找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时候他们的定位就很明确,就是为中高端人士提供高尔夫场地的预约服务。上线短短3个月就获得了1000多名用户,现在已经被携程收购了。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明确的定位,真实的用户需求,是需要第一步考虑的。
O2O转型,企业“+互联网”
记者:现在很多原来专注于线下服务的企业正在准备O2O的转型,有一些成功了,也有很多因为各种原因最后失败了。那么对于企业的O2O转型,您有什么想法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吗?
摩博科技CEO熊军:我们帮助一些企业做过O2O的转型。总的来说,如果企业在线下有了一定的积累,那么直接升级做O2O,就可以理解为“企业+互联网”,将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将自己原有的业务通过互联网做一个拓展。
例如北京最大的泰式按摩会所,就找我们做了一个预约上门提供按摩服务的平台,原来很多觉得到店比较远的客户就可以通过手机下单了。而且他们在手机端的价格也只有门店的1/4左右,刺激了很多消费者采用他们的平台进行预约。
房地产企业里的转型升级案例,比较成功的可以算是潘石屹的SOHO3Q项目了,这也是我们协助开发的。他们将所有的房源都分隔成了一个个工位,用来出租给需要短期租用办公室的初创企业,全部业务都在手机上进行,包括预订位置、付款、预约会议室等等。最短的可以租用一周。
对于很多初创企业来说,这样的方式既节约了房租,又节省了签合同和退租的等待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
不要轻易陷入烧钱的死胡同
记者:面对现在越来越多O2O企业的烧钱大战,您有什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吗?烧钱是否就是O2O企业获取用户的唯一捷径呢?
摩博科技CEO熊军:O2O企业在这两年很多都开启了大规模的“烧钱模式”。目的就是圈住用户,让用户形成消费习惯。除了BAT这3家巨头以外,很多小规模的企业因为烧不起钱已经死掉了。余下的大头为了形成自己在市场的绝对垄断地位,依然在大规模地烧钱。
整体看来,单纯靠补贴获取用户并不是长久之计。产品的体验和服务的完善才是根本。如果本末倒置,用户就不会对平台产生黏性,那么未来一旦补贴停止,用户就会转身走人。
只有在产品体验和服务上做到位,做到让用户觉得喜欢,觉得好用,才能真正留住用户的心,那样,不论未来补贴是否消失,用户都依然会在。产品才能走得更远。
来源:和讯网
(责任编辑:黄朝晖)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