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题:谱写小城镇建设的新篇章——专访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
新华社记者 韩洁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
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看待各地“特色小镇”的迅猛发展?当前加快小城镇建设面临哪些发展新机遇?如何避免“千镇一面”?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新华社记者24日专访了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
浙江特色小镇昭示小城镇建设迎来春天
问:如何看待浙江特色小镇的特点和经验,对全国小城镇建设有哪些启示?
答: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经验揭示了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显示出盎然的发展生机和活力;充分体现了小城镇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特性,包括新常态下拉动经济、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供给侧改革、创造创新创业新平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和特性。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经验揭示小城镇发展必须遵循规律,有重点、有特色地发展,不能一哄而上。必须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应做好支持和引导,不可大包大揽。必须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特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传统优势等,不可不切实际规划造镇。
浙江经验的推广对全国小城镇建设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昭示着小城镇建设春天的来临,意味着小城镇将为实现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巨大作用。
问:我国小城镇发展现状如何?
答:我国1955年设立建制镇制度,小城镇由建国前的自发状态开始制度化发展。人民公社和“文革”期间小城镇发展出现停滞。改革开放后,人民公社恢复为乡镇,加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撤乡设镇,小城镇迅速发展,仅数量就从1978年的2850个增加到2002年的1.84万个。2002年暂停撤乡设镇,小城镇数量也基本稳定下来,到2015年为1.88万个。
当前总体看,我国小城镇缺乏政策支持,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人口向大中城市集中越来越明显,小城镇建设发展总体还相当滞后。一是在城镇化中的作用过小。我国城镇人口中仅有25%居住在小城镇,远低于发达国家,如德国70%的人口居住在小城镇。二是尚未成为人们长期稳定的居住地。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78%的镇污水没有处理,50%的镇垃圾没有妥善处理,医疗、教育、商业等服务设施差,不断有居民迁移进城。三是建设缺乏特色。规划建设照搬和模仿城市,大多数小城镇都缺乏地域、民族和传统文化特色。
小城镇发展滞后最根本的原因、也是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我国塔式级别化行政体制使优质资源向上一级行政中心集聚,处于最底层的小城镇很难发展。另外,缺乏内生动力、缺乏扶持政策、重城轻镇的错误观念等也是重要原因。
当前小城镇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问:当前加快发展小城镇有何重要意义?
答:小城镇是一种很好发展模式,尤其适合中国国情,对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城镇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农民教育、就医、购物、休闲等日常活动的80%在小城镇;小城镇也是促进就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住建部对100个发展较好镇的调查显示,58%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镇内实现了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和稳定居住。
小城镇具有城市不可比拟的绿色发展优势,如交通能耗方面,北京人均汽油消费量是浙江发达小城镇的7倍。小城镇街区尺度宜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小城镇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平台。阿里、京东等公司已在小城镇设立了一万多家电商服务站,浙江首批37个特色小镇不到两年就已集聚3300多家企业,引进各类人才1.3万名。
问:经济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哪些发展新机遇?
答:大量调研显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超过1万元,是10年前的3.2倍,“小镇青年”的消费理念和生活追求与城市居民已无太大差别,亟须完善小城镇功能、改善环境。
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一个乡镇外出务工人员往往集中在同一行业,随着农民工返乡增多,一些小城镇集中了一大批同一行业的熟练工人,从而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三是基础设施完善带来机遇。随着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过去许多偏僻的乡镇一跃成为具有良好区位优势的地区。据住建部调查,小城镇至特大城市的平均车程时间由上世纪90年代4.5小时缩短到现在2小时,至高速公路出入口缩短到半小时,农民进镇只需20分钟。
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随着乡村旅游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热点,小镇旅游方兴未艾。另外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使城市居民越来越向往宜居环境,环境好的小城镇正成为房地产开发和养老项目的首选地。
小城镇建设要防止一哄而上
问:小城镇发展如何做到因地制宜、避免一哄而上?
答:小城镇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和条件,牢牢把握这些规律和条件是因地制宜推进工作、防止一哄而上的关键:
一是不可移动资源是独特发展优势,如浙江绍兴黄酒小镇以及陕西西凤酒产地柳林镇等当地特有的水源,莫干山等旅游小镇的特色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等。
二是产业是最根本发展动力。各地示范镇、中心镇建设的实践表明,凡是有产业支撑的都发展得较好,没有产业支撑的最终成了“空镇”。
三是市场是主体作用。某镇作为省重点样板镇,目标是打造成现代化小城市,但产业定位违背市场规律,盲目造新城,虽然投入较大但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四是政策是启动力和助推力。调研显示一些具备一定条件的小城镇,给予适当政策支持,两三年就能发展起来,反之将错失发展机遇。土地、资金、税收、棚改等支持政策的助推作用十分重要。
按照以上规律,就必须是有重点、有特色地发展建设小城镇。
问:“十三五”或未来一个时期如何推进我国小城镇建设?
答:小城镇建设的目标,一是发展特色镇和重点镇,建成一批富有活力和魅力的特色产业小镇、旅游小镇、文化小镇、宜居小镇。二是改善一般小城镇,使大部分小城镇成为具备基本功能的生产生活服务中心。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使小城镇承载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小城镇居民安居乐业,带动农村发展作用明显增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下一步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住建部将大力宣传推广浙江经验;召开全国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指导培育特色小镇和重点镇;实施一般镇基本功能完善工程;加快推进重点镇棚户区改造;研究盘活小城镇建成区内集体建设用地问题;研究加大投入的政策措施以及建立小城镇规划建设指导机制。
(责任编辑:黄朝晖)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