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童曙泉)明年,奔月“嫦娥”将带“礼”回家,这份“礼物”取自月球,包括月壤、月岩样品。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透露,“十三五”期间,国家航天重大工程建设将全面推进,2018年前后,我国将开建空间站。
2017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完成“嫦娥五号”飞行器的研制和发射任务,并确保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届时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三个自主掌握月球探测返回技术的国家。
2018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完成“嫦娥四号”飞行器的研制和发射任务,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同时,我国还会发射一颗位于地月引力平衡点(拉格朗日L2点)对地对月的中继通信卫星,对人类完善月球档案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该研究院的“十三五”计划,2016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完成研制并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2017年,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验证空间站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
在这些探索的基础上,2018年前后,我国将完成研制并发射“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这是我国空间站建造的重要起点。随后发射两个实验舱与“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交会对接,形成太空站的基本框架。预计大约用4年时间进行建设,2022年前后,我国将完成空间站建设。届时,我国空间站将成为继国际空间站(超期服役)、和平号空间站(已退役)之后的全世界第三个在轨组装的空间站。预计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届时中国将成为惟一在太空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除深空探测外,“十三五”期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要研制发射4颗北斗二号区域组网备份星,同时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二号全球组网系统,形成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推动卫星导航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建成技术先进、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实现40颗左右遥感卫星、25颗左右通信广播卫星在轨稳定运行,提供空间信息服务,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将充分发挥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天地一体化优势,聚焦卫星应用领域,强化信息技术跨界融合,推动卫星应用由终端产品、系统集成向具有航天特色的信息服务产业拓展。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黄朝晖)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