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校长,您好。我们了解到,2015年,深圳市委党校成功立项3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实现了十四年来零突破。请问深圳市委党校在课题申报立项方面有哪些做法和经验?
李永华:我们认为,党校中心工作是教学,但科研是基础,只有具备了扎实深厚的科研功底,教学工作才会有深度、才能厚积薄发。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2015年,深圳市委党校围绕学习贯彻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攻坚突破,攻克了一些难题。回顾我们的努力,主要是以下五点体会。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差距。2014年8月份,我调入深圳市委党校任常务副校长,在熟悉工作的时候,发现深圳市委党校科研存在一个长期没有突破的短板,连续十四年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上存在零的空白,在广东省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上也是连续十五年零的空白。针对这个科研短板,我来到党校两个月之后,也就是2014年10月份,我们连续召开了三次党校科研工作务虚会,围绕学科团队建设、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申报等科研工作中的难点、焦点问题,认真听取了正高级职称教研人员、青年教研人员以及市内社科机构的科研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三次会议和日常调研走访,更加了解我们党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同时深深感受到加强科研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是坚持深化改革,凝聚共识。通过三次党校科研工作务虚会,我们了解了诉求,找准了问题,理清了方向。2014年12月份,我们专门召开了全市党校系统科研工作会议,邀请时任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党校校长张虎出席并讲话。在这次会议上,回顾总结近年来深圳党校系统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当前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科研工作发展规律,规划展望科研工作发展方向。请了四位老师分别从不同角度谈了对如何做好党校科研工作的认识与体会,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凝聚了共识,增强了攻坚克难的愿望。在这次会议上,顺势推出了深圳市委党校科研改革方案,针对党校科研短板,推出一揽子解决方案。
三是坚持质量标准,精准对接。当时,深圳市委党校有21个正高、32个副高、43个博士,在全国地方党校中位居前列,我们始终相信大家的实力和水平,可能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中就差临门一脚。为此,我们专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举办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申报专题讲座,实行一对一辅导,为我校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成功立项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让教师受益匪浅,进一步增强了申报信心。
四是坚持大局意识,广泛发动。我们认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立项不是某一个教师的事,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作为科研改革的龙头和突破,我们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尽早在这个关键环节上取得重要突破。全校共发动申报20多项课题,在我校科研集体攻关征程中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是坚持制度保障,注重激励。学校在充分参考国内相关科研机构经验、充分听取全校教职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纵向课题管理办法》《学术道德规范》《学科建设规划纲要》等10多项科研管理制度。特别是在2014年,为推动科研团队建设,争取尽快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中取得突破,学校又出台了《科研团队建设实施意见》《科研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等多项制度,成立首批9个科研团队,正式签订协议书,为整合科研资源、明确团队科研攻关任务和激励措施奠定了基础。
记者:2012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校校长会议上对深圳创新思想库的做法给予了肯定。2013年,我们报纸也对深圳创新思想库做过报道,曾在社会上引起较多关注,请问近几年深圳创新思想库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有什么新的举措?
李永华:作为全国党校系统第一家创新思想库,“深圳创新思想库”建立以来汇聚了大批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和来自一线部门、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共同深入研究深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既为深圳科学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又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的基础作用;既实现了校内师资与校外师资的一体化,又形成了理性思维与实践需求的一体化;既为教学提供鲜活的教材,又为干部创新思维、启发智慧、攻破问题提供了大平台;既推动党校教学、科研、咨询互相促进,又形成了市委党校教学、科研、决策咨询三位一体的新格局。四年来,“深圳创新思想库”实现了“三个一百”的突破,即立项课题100项,聘请特聘研究员100名,纳入专家库的专家100位。大量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肯定及国家、省、市领导重要批示,被相关部门采纳。
深圳创新思想库的建立,提升了我们提供决策咨询的能力。我们把各部门领导干部的实践经验和研究部门的理论研究有效结合起来,研究提出解决深圳重大现实问题的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新思路、新办法,将研究成果专门提交市委市政府作决策参考,并作为党校内部教学培训教材。一批科研成果被有关部门采纳,如“深莞惠(坪清新)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研究”课题提出在深莞惠(坪清新)建设产业合作示范区,建立跨区域之间的多层次合作机制,促使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规划了珠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由虚到实的区域合作实体项目。这些重要观点得到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等领导的重要批示。“坪山新区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提出了坪山是珠三角辐射东南沿海地区联动发展战略支点的定位以及空间布局等理念,已为深圳市和坪山新区的发展规划所采纳,成功进入政府决策程序,成为深圳地区发展的重要思路。人口公共服务、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深圳特区定位作用等课题成果也分获市领导重要批示或被有关部门采纳,为政府决策服务,发挥了“智囊团”作用。
深圳创新思想库的建立,提升了我们的教学质量与水平。通过参与“深圳创新思想库”课题研究,可以将我们的教学研究资源,与一线管理部门研究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教师和学员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丰富教师的实践认知和理论实践积累,转化为教学素材,融入到党校的课堂中,让学员了解到第一手的信息和资料,解答学员工作中的疑惑,从而有效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与各级领导干部沟通研究问题的平台,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教学研究的认知,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真正收到教育培训干部的实效。近两年来,我校学员普遍认为党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深圳创新思想库的建立,为我们人才的培养培育提供了重要支撑。深圳创新思想库成立以来,已经吸引了全市各职能部门、研究团体、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社科研究机构、高校专家学者的关注。每个课题研究都由本校教师和特聘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积累人才。另外,结合课题研究需求,我们先后从全国引进近30名博士充实到教研队伍中,形成优秀的学术团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党校的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不断提高队伍的质量和影响力。
记者: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指出,党校科研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深圳市委党校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动科研改革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李永华:去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召开后,我陪同郑轲常委、校长向深圳市委常委会议专题汇报了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进一步要求把学习贯彻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全市党校系统当前最为重要和紧迫的政治任务。
根据市委常委会议精神,我校近期起草了《中共深圳市委党校贯彻落实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改革实施方案》,具体到科研改革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加大基础研究,加强思想引领;完善制度保障,激发学术潜力;深化机构改革,促进决策咨询。以科研团队为核心、以高级别课题为引领,带动科研质量提升,打造岭南地区品牌、全国党校系统知名的高端智库。
一是设立“决策咨询部”,加挂“市情和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牌子。二是优化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三是出台《关于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加强高端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制度规范,完善科研保障和激励机制。四是以国家社科基金为引领,加强课题申报指导,规范课题申报流程,组织开展基础性、前瞻性专题研究。五是以科研团队为核心,以人才建设为动力,推动“三名”工程建设,打造一批名师、名作、名课题。六是每年举办一次深圳市党校系统学术年会。七是进行学科整合。
记者: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特区党校,深圳党校如何推动科研创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李永华:我们作为特区党校,一方面受益于改革创新的社会实践和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又为特区改革创新提供政治保障、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此外,深圳毗邻港澳、面向海外,在理念、知识、人才等国际性交流方面具有天然的便利性。我们以统一战线、传统文化等为媒介,积极搭建与港澳台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华人交流的平台。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搭建了三个平台,促进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深圳论坛”为代表的高端学术论坛。2013年,我校与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等共同主办第一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深圳论坛”,这个论坛集聚了全国范围相关领域的理论权威和专家学者。二是深圳学术驿站、党校学术沙龙和青年博士读书会等学术平台。我校与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项目“深圳学术驿站”进行深入合作,每年举办10余场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和沙龙。三是建设“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围绕“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综合素质”的宗旨,加强与其他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开展博士后的引进和培养,积极提升博士后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财政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三个着力点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