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货商店开启现代生活
百货商店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马应彪
郭乐
先施百货公司
面对电子商务新的零售业态的冲击,近年来不断传来百货商场面临困境甚至倒闭的消息。可是,如果没有百货商店,你能想象南京路是什么样吗?如果没有南京路,你能想象大上海是什么样吗?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百货商店,就没有现代大都市,就没有现代生活。
那么,百货商店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它又经过了哪些演变呢?
1.从巴黎风靡世界
世界上第一家百货商店,1852年诞生于法国巴黎。
百货商品出现以前,城市里的商店都是什么样子?如果你看过电影《林家铺子》,那么可以有个大致的比方,以往的商铺很像《林家铺子》,门脸儿都不大,常常是单项经营,比如布料店、鞋店、饰品店,即使在一些杂货店里,品种也非常有限。员工也没有几个,常常是老板、老板娘带着几个徒弟、店员,就把事情办了。
在这样的店铺里,来客都是抱着很明确的目的——买东西。除非想买的东西缺货,否则来此转一圈儿不买东西就走,是件很奇怪的事儿。商品的成交价格常常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而东西买了要是想退,也没那么容易了,“售出商品概不退换”,是这种店铺一般的规矩。
19世纪中叶,西方工业革命已经很成气候了,很多手工业作坊都被大工厂取代,巴黎、伦敦等大都市也已初具规模,这个时候,零售商业的业态形式要发生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历史选择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的名字叫阿里斯蒂德·布西科。
布西科年轻的时候,在巴黎名为小圣汤姆斯的一家小店作店员。布西科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他有很多刺激销售的新奇点子,但都不被老板所接受。布西科变得心灰意懒,这家小店后来也倒闭了。
布西科决定自己创业,他与合伙人在巴黎开办了一家叫博马尔谢(Bon Marche)的商店,经营面积有100平方米——和现在的百货商店相比不值一提,但当时已经比传统的店铺大得多了。
布西科实行了一套全新的经营策略:
将多种日常用品汇集一店,实行综合经营;
欢迎顾客自由参观、购物。规定店员必须礼貌对待每位顾客,允许他们只看不买;
明码标价,打消顾客不好意思询价的心理障碍;
自由退换;
薄利多销(“博马尔谢”这个店名在法文中就是“廉价”的意思)。
这些经营理念已经奠定了现代百货商店的基础,布西科的事业也很快越做越大,到1877年他去世的时候,博马尔谢商店的面积已经达到5万多平方米,雇员也达到了3500名。阿里斯蒂德·布西科也被称为百货商店之父。
第一家百货商店诞生后,优势和效益迅速显现,也迅速被人们效仿。巴黎相继出现了卢浮百货商店(1855年)、市府百货商店(1856年)、春天百货商店(1865年)等追随者。与此同时,西方其他国家如美国、英国和德国也涌现出一批仿效者,一时间百货商店风靡世界。
2.什么都卖的“大怪物”
百货公司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它向每一位消费者敞开大门,让所有人都能够享受美好的货品和食物,无论他们的性别和社会阶级,以及是否消费得起。
百货商店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传统店铺的小老板甚至将新型百货商店称为“大怪物”,它什么东西都卖,灯光明亮,将传统店铺的客源全部吸引走,迫使许多小店铺关门倒闭。法国著名作家左拉在小说《妇女乐园》中,就描述了这种场景。
百货商店展现出大工业化时代的特征,结束了一家一户的“作坊”店铺时代,也自然地成为了一个城市的中心。
巴黎老佛爷百货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1893年,来自法国东北部城市阿尔萨斯的表兄弟卡恩和巴德合伙接手了位于拉法耶路1号的一间简朴的缝纫用品店,虽然所处地段不错,但因老板的不善经营而处境艰难。这个地段位于巴黎歌剧院和圣拉撒路火车站之间,人流极多,兄弟俩决定将店铺改造为一间环境优越的新式百货公司,以街道名命名为拉法耶百货,后来在传播中,因店铺带有的尊贵气息,在中国就被音译为“老佛爷”。
到了1902年,因生意扩张迅速,70平方米的店铺难以消化客流。卡恩和巴德买下了奥斯曼大道的38、40和42号,并在新店铺的扩建中,进一步强调它的奢华与艺术化。受到当时流行的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兄弟俩请来建筑师,创作了标志性的拜占庭式雕花彩色圆拱顶。室内设计师路易·马乔瑞利则受到藤蔓植物的启发,建构了铸铁阳台和大厅楼梯。这幢见证了革新建筑技术的建筑物在1912年最终完工,并立即成为新艺术装饰的代表作品。
老佛爷百货的营销手段也有别于传统百货,更具戏剧性,吸引眼球。1919年,老佛爷百货出价2.5万法郎,寻找可以将飞机降落在屋顶一处铸铁阳台上的飞行员。1月19日,一个叫作朱尔·范德林的先生驾驶一架轻型飞机,从巴黎西南郊的机场起飞,成功地降落在预定的地方。在众人的注目下,百货方授予他奖项和奖金,同时,还有一张来自交管局的16法郎的罚单,罪名是“在巴黎市区私自飞行并着陆在禁止区域”,令人啼笑皆非。
3.连锁经营如虎添翼
百货公司发展起来以后,又和零售业的另一种革命形态——连锁商店结合了起来。
连锁商店是指采取同一形态、相同原则经营管理的多家店铺,一般店铺数量在11家以上。
世界上最早的连锁商店产生于19世纪中期,其中美国的大西洋和太平洋宏大茶叶公司(A&P),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1859年,来自缅因州的乔治·吉尔曼和乔治·亨廷顿·哈特福德,在纽约的维齐街开了一家专售红茶的小店,取名为“大美茶叶公司”。他们直接从中国和日本进货,售价30美分一磅,而其他店要卖1美元一磅。因为当时红茶的分销渠道是从代理商到批发商,从批发商到零售商,大美茶叶公司免去了代理商、批发商环节,所以售价低廉。
同时,他们采取了许多原始且有效的促销方法,诸如幸运抽奖、周六有乐队演奏,甚至还用八匹马拉着一辆红车在街上游行,若有人能猜到车与车上的人加起来的重量,可得到两万美元奖励。
他们大获成功,随即在同一条街上开了第二、第三家分号,6年就发展到25家店铺。1869年公司名称改为“大西洋和太平洋宏大茶叶公司”,商品由红茶扩展到咖啡、面包、奶油、发酵粉、肥皂等日用品,但仍以食品为主。1880年连锁商店达100家,1900年达200家。
连锁商店的经营方式,实际上是工业标准化流水线作业方式在零售业的延续。由于实现了统一管理,强化了商品进销、价格、服务以及形象等方面的标准化,能够批量吞入商品,又能分散吐出,最佳地解决了产、销矛盾,大大降低了成本,扩展了市场,产生了规模效应。
4.超市带来“更大的怪物”
百货商店出现以来,经历的最大革命性变革,应该要算超市的产生。
有记载的世界上最早的自选商店开业于1912年,地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店铺为两家食品商店。
1916年,克拉伦斯·桑德斯在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开办了一家新式食品杂货店,取名叫“滚地小猪”(Piggy Wiggly)。这个名字是他看见一头莽撞的小猪穿过篱笆逃跑时偶然萌发的。桑德斯最早地使用了回转式入门和出口的支付柜台。在一层楼里,顾客从旋转栅门的入口进场,按着预定的线路转来转去,以看到全部的商品,最后走到惟一的出口,付款后,走出又一个旋转栅门。顾客是“自取”,想买什么就拿什么,不必通过任何人;商品是“自销”,全凭陈列和包装吸引顾客,不需用售货人员。
而第一家符合现代超级市场观念、拥有较大营业面积的超级市场,是米切尔·卡伦于1930年在纽约州长岛创办的金·卡伦食品店。
卡伦出身贫寒,18岁就进杂货店当店员,一直干到45岁才升为克罗格食品杂货公司属下一家分店的经理。多年的经营实践使他积累了经营商店的丰富经验,他潜心勾勒出一幅超市的蓝图,热情洋溢地给公司总裁写了一封长信,详谈了超市的各方面细节:哪些商品按成本销售,可以造成市场轰动效应;哪些食品营业额极高,因而最能盈利;超市最好设在哪里,为什么要有停车场等等。他甚至预言:顾客们一定会挤破我们的大门,一场骚乱在所难免,我还得请警察来维护秩序,每次只许一批顾客进店。然而公司总裁把他的建议当作海外奇谈,嗤之以鼻。
卡伦一气之下辞职,举家迁往纽约,他在那里找到了一位食品杂货批发商当合伙人,在纽约郊区租下一个空闲的大车库。1930年8月,美国第一家现代超级市场开张营业了。一切如卡伦所料,顾客蜂拥而至,踏破了门坎儿。随后,他接二连三地开了15家超市,轰动了美国。
在金·卡伦宽敞的店堂里,摆满了所有生活日用品,它们都堆设得很高,商品价格惊人的便宜,且都明码标价,顾客可以随意拿取,选购后可以一次性集中结算,这样就大大刺激了顾客的购买力,减轻了购物压力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这种新的销售方式,打破了当时僵硬的销售方法,产生了令人震惊的效果。因而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价格突破者”。20世纪40至50年代,英、法、日等国也相继出现了超级市场,并迅速蔓延开来,标志着世界性的超级市场革命爆发。
史海钩沉
老上海四大百货巨头
1900年,俄国资本家在中国哈尔滨开设的秋林公司,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家百货商场。而中国百货公司最精彩的故事,还是发生在上海。
在上海的南京路上,迄今还耸立着四幢古老的欧式建筑,它们是曾在上个世纪名噪一时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这四大百货公司的旧址。它们之间的恩怨故事,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
从亦步亦趋到后来居上
虽然在四大百货的竞争中,先施百货很少能拔得头筹,但它却是当之无愧的鼻祖,另外的三家公司,都和它有着各种各样的渊源。
先施百货创始人名叫马应彪,而永安百货的创始人郭乐,是曾跟着马应彪学做生意的小兄弟,后来他们还结成了儿女亲家。
马应彪、郭乐同是广东香山人,1880年马应彪离开家乡到澳洲淘金,后来淘金热消退后,他看准香蕉生意的商机,开设了永生果栏。1890年,郭乐也来到澳洲在永生果栏打工,不过不久就依样画葫芦,办起了永安果栏。
1900年,马应彪又看准新的商业机会,赴香港开设先施百货公司。1907年,郭乐紧跟其后,也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一家百货商店——永安公司。
1914年,马应彪再度做出重大决策,决定把百货公司发展到上海滩。他派手下干将黄焕南赴上海为先施公司选址。黄焕南到上海以后,吩咐随行人员到各路口摆个坛子数豆子,每经过一个人就放一颗豆子到坛子里,最后根据各坛子中豆子的多少来判断各个路口的人流量。黄焕南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将先施上海公司建在南京路日升楼地段。
1917年10月20日,经过三年施工建设,六层大楼的先施百货公司开张了。开业当日,其附设的先施乐园、先施浴德池、先施理发厅等也开张,杂耍、绍兴戏、京戏、变魔术的,一时间人山人海,甚至有人流连忘返,数日不归。
而早在先施百货在南京路开张前,郭乐、郭泉兄弟也再次踏着马应彪的足迹来到上海滩,并就在先施百货的对面,开工建造永安百货。
永安百货于开业前在上海各报上大登广告,1918年9月5日正式开业时,顾客把整个商场挤得水泄不通,400多个店员忙于接待,更超过先施开业时的盛况。由于永安百货充分吸收了先施的经验并做了很多重大改进,因此竞争能力更强,营业额长期领先于先施公司。
从内部倒戈到自树一帜
还记得那个用数豆子的方法,为先施百货在南京路确定了选址的黄焕南吗?他和上海先施百货的经理刘锡基等人,都是为先施立下了赫赫战功的人,然而由于和老板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矛盾,他们产生了离开先施,自立门户的打算。
自立门户需要大量资金,正好他们遇上了在澳洲打拼多年并颇有积蓄的李敏周,于是几个人一拍即合,决定在上海滩开办新的百货公司。
1926年,南京路上的新新百货公司大楼建成开张。新新一改先施、永安主要经营国外货物的做法,打出倡用国货的旗号。更为叫绝的是,新新在六楼设立了一个“玻璃电台”,电台四周都是玻璃墙,来这里的顾客可以一边购物,一边观看播音和演出的情形。新新公司还首创夏季冷气开放的先例,成为第一家装有空调的百货商店。
而四大百货的最后一家,大新百货的创始人蔡兴、蔡昌兄弟也与先施百货颇有渊源。蔡兴是先施百货的创始人之一,他把14岁的弟弟蔡昌安排进先施做店员,一做就是十年。学到了很多百货经营知识的蔡昌决心自己创业,并得到哥哥的支持,首先在香港成立了大新百货公司,取得成功后也进军上海滩。
1936年1月10日大新公司建成开业。高达十层的大楼规模超过了先施、永安、新新三大公司,特别是,它开设了上海也是远东最早的一部自动扶梯,可以把顾客直接运送至三楼,在当时轰动一时,营业额也一跃成为南京路上四大公司之首。
(本文写作参考李飞著《零售革命》等,特此致谢)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宅在京城,遍尝法式艺术大餐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