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推动新旧经济融合是当务之急

发布日期:2016-05-11 18:36:48 来源: 作者: 点击:421次 字号:增大 减小
  

   促进新经济与传统经济融合,不仅是新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社会责任,也是传统经济的主动作为的方向,更是政策调整与体制变革的基本导向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在加大,人民日报日期采访的权威人士鲜明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另一方面,我国拥有超13亿人的巨大市场潜力,完全可以形成新的增长动能,既支持经济中速增长,又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有效释放增长潜力,需要配套推进一系列政策调整与体制变革。但首先要在理念方面尽快破除一个认识误区——有人认为,近几年实体经济不景气与新经济的发展直接相关,认为新经济对传统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效应,加速了传统经济衰败,甚至有人提出“淘宝不死,中国不富;活了电商,死了实体”的观点。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还坚持这种陈旧的理念,对经济增长恐怕有弊无利。当前重要的不是争论新经济是否摧毁了传统经济,而是尽快寻找一条推进新经济与传统经济融合的有效路径,既发挥新经济优势,又推进传统经济升级换档,打造“新经济实体”。这是我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方面,要客观承认并看到,新经济发展的趋势不可避免。凯文·凯利在《必然》中提到,当我们面对数字经济中极力向前的新科技时,第一反应可能是退回原位,我们会对它加以阻止、禁止、否认,但这只会成功地把顾客变成敌人。未来的新经济,制造服务化是“必然所在”。未来30年,可能我们还会继续使用汽车、鞋子等有形物体,但这些产品会变成服务和流程。以此来看,我们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电商等,不过是新经济的初级业态。对这一初级业态不能适应,并且把它与传统经济对立起来,结果很可能也是“成功地把顾客变成敌人”。

  另一方面,传统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排斥制造,更不意味着产业空心化。以制造业为例,我国目前出现大量的产能过剩,重要根源之一在于过去出口导向的发展方式,在外部市场萎缩之后产能难以消化。是这些产能没有市场吗?不是。是低质产品吗?也不是,相当一部分产能恰恰是高质量的产能。之所以出现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原因是有效供给无法找到有效需求,供求错配。推进传统经济转型升级,就是要以需求为导向加快资源配置,发展订单生产等。而这既不能排斥新经济,更不能退回到非市场经济中。

  事实上,有新经济的引导,有传统经济的转型需求,两者完全可以融合起来,释放出新的增长动力。目前,各方高度关注中国是否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但推进新旧经济的融合,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以取代传统的增长动力,恰恰是保障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举措之一。

  从现实情况看,我们也有条件推进这一融合。当前几大电商巨头如“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已不仅仅是电商企业,更多地成了商业生态中的基础平台。例如,阿里巴巴2015财年商品即时交易总额突破3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零售平台,并创造了1500万个直接就业机会,带动3000万间接就业机会。这些数据表明,很多新的市场主体正在探索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融合,助力传统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要增长,不能没有传统经济,也不能没有新经济,但更不能出现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相互撕裂的格局。促进新经济与传统经济融合,不仅是新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社会责任,也是传统经济的主动作为的方向,更是政策调整与体制变革的基本导向。通过融合打造一个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经济实体”,才能闯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

  (作者:匡贤明  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所所长)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中国制造呼唤更多“种玉米”的人

下一篇:VR是铁人三项赛:不少人讲故事,微鲸选择老实做事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