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高考文理“套餐”变“自助餐” 打破一考定终身

发布日期:2016-05-18 11:37:50 来源: 作者: 点击:1110次 字号:增大 减小
  

   多措并举打破“一考定终身”

  在《意见》中,打破“一考定终身”被确定为本轮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各地制定的改革方案细则,围绕这一目标提出了多种措施,包括完善学业水平考试、部分科目一年多考、增强综合素质评价等。

  方案显示,除了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之外,英语笔试和听力测试也被纳入一年两考范围,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统考科目中为何选择英语实行一年两考?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当前中国英语考试比较成熟,题目设定、分值等级性已经经过国际检验,操作起来更符合规范化要求。而这些特点,其他科目还不太具备。”

  与“3+3”模式曾带来苦恼不同,外语一年两考让江雨馨倍感欣喜。“这会减少偶然性,尤其是听力。”江雨馨回忆说。

  “突破‘唯分数论’也是本轮高考改革的一大亮点。”李立国说,“从各地改革方案中可以看出,综合素质评价对于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性大幅提升。”据了解,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将作为高校自主招生报考和初次遴选的重要依据,在统一高考招生中,高校还可事先对学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4月9日,上海奉贤中学高一学生石佳鑫一早来到学校,坐上了开往奉贤区和汇集团的大巴,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和汇集团是一家摩托车头盔制造企业,石佳鑫当天的任务是帮助员工清理待出厂头盔里的残余线头。“看着轻松简单,但一连几个小时坐着不动,一天下来原来这么累!”石佳鑫说。

  从2017年起,上海市将推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自主招生等环节中开始使用。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是上海市高中生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方式之一。据石佳鑫介绍,学生需要累计完成40小时的实践活动,才能符合学校综合素质考评对该环节的基本要求。

  “我才完成了8个小时,”石佳鑫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不过认真参与了之后,收获真的很大。”虽然心疼孩子,但石妈妈很支持石佳鑫走出象牙塔的尝试。

  在过去,综合素质评价往往被诟病为“水分很大”。而改革之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平台的启动,建立起了客观、真实、准确记录信息的监督机制。“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会有工作人员在平台进行实况记录并反馈。规范化和公开化的考核方式,使得随意打分的情况很难再出现。”上海市景秀高级中学副校长唐汝祥向本报表示。

   加分项目“瘦身”力促公平

  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也是本轮高考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实行考试加分政策,一类是补偿性的,一类是鼓励性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加分项目过多、分值过大特别是资格造假等问题。这次改革主要采取3项措施。一是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合理设置加分分值。二是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三是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

  2014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共11项,其中鼓励类6项、扶持类5项,而地方性加分项目多达95项。2015年,包括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优秀学生等在内的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全部取消,只保留了烈士子女和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等5项全国性扶持类加分项目。根据教育部要求,地方性加分项目到2018年要减少到35项,减幅63%。在各省业已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加分项目的削减和规范得到明显体现。专家分析认为,加分细则的调整,极大压缩了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空间,保留下来的加分项目主要着眼于弥补受教育条件带来的差别,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尽管竞赛成绩不会再带来高考加分的“实惠”,但石佳鑫观察到,身边很多同学还是报名参加了生物知识竞赛。“每次上课,他们都会踊跃发言,把握表达想法的机会。加分与否,并不会影响他们参与竞赛挑战自己的热情。”石佳鑫说。

  “竞赛最初的目的是兴趣引导,而不是高考加分的转化器。”李立国表示,从发展特长、提高潜能的立场鼓励学生参与竞赛,是在恢复拓展竞赛的本来面貌。此外,取消鼓励类加分并不会造成人才的扁平化,“如果有突出的技能特长或专业爱好,高校招生在同等情况下会予以优先考虑,这也是凭借竞赛特长获得青睐的一种方式。”

   改革落地需克服多项挑战

  “高考改革提出了更科学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方案,但具体实施起来,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管理模式等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会给高中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熊丙奇对本报分析认为。

  为了应对学生多样化的课程组合,走班制成为许多学校的选择。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对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浙江省为例,“7选3”模式将会形成35种课程组合。“但学校很难有足够的资源将这些课程组合全都开设起来,”温州中学高二年级地理老师徐雪琰对此有些无奈。“因此我们会根据学生的最终选课情况进行调整。既要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又要符合学校的资源状况。”

  据了解,目前温州中学高二年级的16个班,几乎都涉及到走班上课问题。学校通过科学排课,将学生的流动规模控制在了合理的范围。“但对于一些走班频繁的学校,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归属感可能会下降,师生间的持久交流也无法保证。”徐雪琰表达了她的担忧。

  “走班改革,就像办一所新学校一样。”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长阮为说出了不少学校管理者的心声。走班制使原有的班级模式被拆开,将出现没有班级教室只有学科教室的情况,一节课上完之后,学生就要奔向另一个教室上另外一门课,怎样把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值得学校管理者深入思考。

  李立国则关注“外语一年两考”可能带来的公平性问题。他分析说,城乡之间英语教学水平差距很大。城市学生英语基础好,可以提前完成英语考试,并将盈余时间用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但农村学生一方面要夯实基础,一方面要准备考试,相较而言可能会面临更加不利的境况。“这是长久以来教育发展不均衡带来的隐患,如何消减这些不利,还需要国家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尽管还面临种种挑战,但李立国依然认为,新一轮高考改革将有力地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倒逼基础教育和高校招录进一步改善。”李立国说。

分享到: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23省份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多地探索合并录取批次

下一篇:公安部上线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高德地图中国版安珀警报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