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画家于建明

发布日期:2016-09-18 14:29:29 来源: 作者: 点击:1570次 字号:增大 减小
  

   于建明1961年生于黑龙江,自幼酷爱书画,16岁拜著名山水大师李可染为师学习山水花鸟,后进修于浙江美术学院和哈尔滨师范大学。寄情于山水之间,能师古而不泥,他的古法山水情致高远,简淡恬韵,现代彩墨山水造诣远高于常人,他还精于写意花鸟,并受国内外专家好评,其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及著名人士收藏。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宾礼特供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中国国际美术家协会会员,华夏书画院常务理事、中华名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等。

  1.png

  展览经历

  1997年作品《家园》入选中国当代工笔画第四界展览。

  2004年作品《秋鸦暮归》入选首届全国电视中国画大赛;

  2004年作品《春晨》入选新世纪首届安徽美术作品大展;

  2005年作品《河魂》获大河春天第五界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展四百家荣誉奖;

  2005年淮北电视台作专题报道《追梦人》;

  2005年淮北日报刊登山水画作品。

  2010年山东青州四人展

  2012年北京天成书画院举办个人山水画展

  2.png

“道出古人辙,心将静者论”这是于建明老师最喜欢也是一直遵循的主张,他潜心领悟沈周、石涛、八大名家风韵,同时继承长安画派艺术风格并与之一脉相承,读于建明的山水画,扑面而来的感觉便是“大气”,石涛有“先以气胜”的创作主张:“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对于中国水墨画来说,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讲究“气韵生动”,大气之中,清晰可见山、水、云的完美融合,使人流连不已。

  3.png

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从顾恺之“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吴道子画嘉陵江三百余里一日而毕;以至石涛的“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等,总之是主张“形神兼备”,主客观的统一。正如白石老人所说的一样,“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另一方面国画中写意常常被称之为写心,所谓意从心出,心意与心象是作品的灵魂及内涵所在。黄宾虹先生说过:“山水画写自然之胜,亦写吾人之心。”当代山水画家于建明将中国传统绘画中“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的理念作为一条连通艺术创作与艺术灵魂的纽带,作为创作的信条,从而才取得今日的艺术成就。

  4.png

凡是看到了于建明作品的人,都会认为他传统书画功力深厚,并融入现代绘画技法,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悟和明确的艺术追求。他的山水画给人的感受是:意境空灵,气象雄浑,继承传统绘画,尤其是清石涛的艺术风范和创作宗旨。笔下的山水仿佛在引领着人们进入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境,而这正是中国文人画家所追求的方向。

在中国画创作理论中一直有言:“搜尽奇峰打草稿”,画家只有融入自然之中方可创作出真正的艺术精品,张大千隐居青城山、刘海粟十上黄山,诸如此例不胜枚举,这些经历都为画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素材与灵感。树勇在此亦不例外,长期游历写生的积累,为他的泼墨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笔墨也由此脱胎于自然的造化,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笔墨内涵,树勇将大自然的神奇幽深、明灭显晦的景色挪移到有限的画纸之上,并显示出阴明清晦的万千变化,不禁使人啧啧称奇。

对生活在喧嚣都市的当今画家来说,各种利欲的诱惑,冗务的侵扰,使得他们越来越远离静谧的环境、澄明的心境。然而,于建明最为看重的还是艺术本身,他至为虔诚地在山水画这片神圣的艺术园地里耕耘。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最后愿于建明不断攀登新的艺术高峰,为追寻所向往的艺术真谛拼搏、为中国传统国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5.png

于建明老师作为当代学院派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2008年就获得了当代百位山水名家称号,他的山水作品曾被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德国总统默克尔,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安南,英国皇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天安门城楼博物馆,台湾天成美术馆,北京运河书画院等多位名人及收藏机构收藏。

他的巨幅山水作品《山乡古韵》在2009北京盛世嘉德秋拍,经过十几轮角逐最终以52.82万元成交,创造了他个人单幅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他的山水作品目前市场润格价为26000元每平尺,花鸟作品为18000元每平尺。

分享到: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顺应市场变革,长城发布新战略打造明星产品

下一篇:学院派山水画派中的翘楚山水大师于建明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