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重在共建共享

发布日期:2016-09-22 15:12:27 来源: 作者: 点击:333次 字号:增大 减小
  

   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亿万农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迫切需要贯彻落实共享发展新理念,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尤其是要在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上下功夫。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健全,基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相较于资源集聚、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大中城市,作为亿万农民生产生活的广大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仍然较为匮乏,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滞后,一方面是因为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分割的影响和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也跟过去许多地方对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看得见的“硬指标”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但是对发展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等看不见的“软任务”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大的关系。

  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利用效率不高,短缺与闲置现象并存。与一些边远贫困地区公共文化物质载体缺乏相比,部分农村已有的公共文化资源管理不规范、开放不到位、服务效能低的问题更加令人遗憾。不少地方开展农村文化建设还是主要靠政府财政拨款,等靠要思想严重,多元化投入机制没有建立,市场组织和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不够。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结构性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导致了仅有的公共文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背离了党和政府文化下乡和文化惠民政策的初衷,亟待纠正和解决。

  推进共建共享的对策

  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有效供给。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备、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特别是要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大院标准化建设,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供阵地和平台。要从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看电影、参加文体活动等基本文化活动着手,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法治宣传、科学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就业技能培训等,切实保障农民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参与文化活动、从事文化创作等权利,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创新农村公共文化供给途径和方式,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可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经营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探索通过向文艺院团、民间文化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要强化民间文艺团队组建和培育,激发农民群众组织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可以吸纳有文艺特长的农民群众组建不同门类的文艺协会和志愿者组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参与到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当中。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又为各类民间艺人提供了展示文艺才能的舞台。

  创新农村公共文化管理运行机制,打造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只有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和统筹利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才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从而使文化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依托村党组织活动场所、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文化活动室、闲置中小学校等分散孤立的公共文化资源,进一步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人、财、物统筹使用,使其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平台。要创新农村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可以建立基层文化事业正常运行的经费保障机制和人才配备、激励机制,健全公共文化设施标准体系和内部管理制度,实现设施良性运转、长期使用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发挥村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基层文化设施的社会化运营,引导群众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要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畅通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渠道,采取“订单”服务方式,实现供需有效对接。探索实行错时开放,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和资源,为基层群众提供数字阅读、文化娱乐、公共信息和技能培训等服务,克服远程服务能力不足、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的问题。 (刘刚)

 

来源:学习时报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宝凤)

上一篇:践行“两学一做”争作“三个表率”

下一篇:实现历史性转折的遵义会议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