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十一国庆出游人挤人?不如来潮汕北山村看厝座!

发布日期:2016-09-29 17:40:47 来源: 作者: 点击:472次 字号:增大 减小
  

   本周末就是国庆节了,是否做好出游计划了?是否已经厌倦了黄金周的人山人海,是否疲惫了旅游排队呢?哪里可以旅游,怎么样可以避免人山人海,可以自在的享受属于自己的假期?因此这就有了这一篇文章,十一旅游景好人少的地方—广东省北山村

  

beishan3.jpg

 

  

beishan4.jpg

 

  北山村至今保留着规模大且完整的厝座群,到北山旅游时可以感受一份特有的古老感。

  粤东潮人的传统民居叫“厝”,其兴建、落成、入住,是一个繁复而考究的过程。(该工艺传承数百载,建筑形体和建造手艺遵循古法考究,基本未变),“厝”也是潮州话古汉语的承袭沿用。

  北山村地处铁山南麓,练江北岸。全村有人口15360人,旅居国内外人口58000多人,总共71000多人。据史料记载,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600年左右),朴直公四个儿子及朴翼公2个儿子,从福建马坪田源迁徙至北山定居(双溪公四兄弟及二个堂兄弟为北山的一世祖,属福建漳南猷公世系。后来从揭阳迁徙的大潭裔孙属烈公世系),四百多年来,子孙蕃衍,瓜瓞连绵。裔孙有三次较大的外迁,第一次是咸丰五年(1855年),许亚梅铁山起义失败,清兵血洗北山,村民被残杀近千人,村民散寨三年后返回复寨,其中有部份外迁。第二次是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有近千人因战乱和逃荒而越洋往泰国、马来西亚等地,至今已成当地望族,在泰国曼谷和马来西亚都有以北山村命名的部落。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后,有二千多北山青少年洗脚上田,涌向深圳、广州、东莞等地经商、打工,曾一度时间,深圳的农贸市场都有不少北山人的摊档,在此留下了许楚家、许楚胜等许氏家族奋斗过的印迹。

  北山村山清水秀,地脉钟灵,昔有北郭八景(北郭为北山、郭厝寮。清朝年间,旧乡叫北山,新乡叫郭厝寮,二乡联名叫北郭)。分别称“铁峰屏拱”、“岭间花园”、“兰香卅里”、“石砌山字”、“铁岳禅院”、“水苌甘瀑”、“牛帽朝霞”、“晖含夕照”。普宁八景之一的“铁嶂兰芬”,就在北山村。目前铁山、牛帽山及二OO五年新建的铁峰园、水长娘已成为新的景观,成为普宁乃至潮阳地区人们休闲登山、旅游的胜地。正在兴建的普宁许氏宗祠,就建在地理环境十分优美的牛帽山东侧。

  北山村地灵人杰,人文蔚起,名贤辈出。当代企业家有:许朱鸿、许祥隆、许汉宏、许爱顺、许子洪、许秋钦、许狄潮、许楚家、许楚胜、许锡填、许建洲、许瑞韩、许炎周、许祥龙、许为光、许楚荣、许潮汕、许锦堆、许炎堆等。

  自清嘉庆年间,八世祖许朝榜、许朝阳堂兄弟连登武举;神童许平(称十三岁公),巧对知县对联,救父出狱成为民间美谈;清咸丰四年(1854年)至五年,许亚梅(北山九世祖)带领农民起义军抗击清朝反动统治,成为潮汕地区的农民起义领袖,铁山有许亚梅衣冠冢。

  新中国成立后,北山许氏裔孙英杰荟萃。其中部级干部一名,厅级(师)干部十名,处级干部二十多名。突出的有中国电力测试委员会主任许智清,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书记许南明,中国驻越南领事馆总领事许明亮,解放军师长许礼辉,大校军衔许岳鸿,原广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许鸿基,历任广州大学副校长、广东省电视大学校长许慈如,广西河池地区副专员许汉杰,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副院长许奕群,广州开发区商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许鸿生,兆邦基集团董事长许楚家、许楚胜,中国首位完成全部56个民族拍摄并出版影集壮举的著名摄影家许应华,潮州市副市长许典辉等。

  

beishan0.jpg

 

  普宁北山村还有一种被称为“英歌舞”的表演方式。这是一种类似于北方社火的民俗仪式。表演者的脸上涂满油彩,最前方的八人身穿戏曲服饰,后队则统一成整齐的黑色、黄色和红色。他们手持短棒,在不断的跳跃中奋力击打。

  普宁英歌约有四百年的历史。它起源于人民群众劳动之余喜习武(学拳头),借以消除疲劳、健身壮体,后又在习武的基础上,根据宋朝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创编了“唱英歌”,后代代相传,发展为南方汉民族优秀民间传统舞蹈。(清乾隆年间旱塘人成技创编"英歌舞",传教于民。清咸丰年间铁山许亚梅、大长陇陈娘康借唱英雄为名练习武艺,以备义师再起,也是普宁英歌较早的著名传人)。

  普宁英歌是一种壮美阳刚的汉族男性群体舞蹈,主要表现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豪情斗志和英雄气概。表演者勾画风格独特的脸谱,按梁山泊英雄形象造型,着武士服,紧身短打,手执特制双短棒叩击起舞,并配以锣鼓、螺号节奏。表演时队列图形变化丰富,有“双龙出海”、“猛虎下山”、“麦穗花”、“田螺圈”等样式,动作套式亦五花八门,有“布田”、“洗街”、“旋槌”、"槌花"等形态各异的舞姿动态,形成特有的动律,场面恢宏,气势磅礴。普宁英歌表演风格威猛、雄浑、粗犷、豪迈,体现了中华民族果敢、坚强、团结战斗、勇往直前的可贵品格和精神风貌。

  普宁英歌突出的精神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得到有关专家的重视,获得“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的美誉,普宁也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责任编辑:飞云)

上一篇:爱国 人人可以给力

下一篇:股权投资高峰论坛圆满落幕千叶佛莲备受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